習慣表現「我很好」?心理師提醒:「負面情緒影響更超乎想像」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在我諮詢的個案裡,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位習慣自我壓抑的女士。我告訴她:「從你和我建立諮詢關係的這一刻開始,你要學會尊重自我的感受。」

她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感到異常詫異,她反問道:「什麼是自我的感受?」

● 本文摘選自之《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外向孤獨者的勇氣之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書名:《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外向孤獨者的勇氣之書》
作者:楊思遠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2月1日

文/楊思遠(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總覺得他們過得不錯,工作很順利,戀愛很甜蜜,也很融洽,讓你羡慕不已。他們總是臉上掛滿笑容,除了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常常為別人答疑解惑。

但如果深入了解,可能會發現其實他們同樣被一堆問題纏身,或許正處於一段人際關係的危機之中,或許正陷入低潮,又或許正面臨債務危機……但是,他們會把這一切隱藏起來,呈現出一種「我很好,我過得很不錯」的假象。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悲喜自渡。展露自己的脆弱,而不是展現自己的成熟,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很多人在成為成年人的路上,慢慢學會了隱藏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長期把自己的脆弱和不安隱藏起來,生活真的能夠好起來嗎?自己真的能變得成熟嗎?

恐怕未必如此。

那些平時習慣表現得「我很好」的人,需要警惕的是:所有被你刻意隱藏起來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帶來超乎想像的影響。也許一開始這些負面情緒只是讓你感覺身體不適,例如失眠或者精神萎靡;但負面情緒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將你推向絕望的深淵。

大多數人的,其實都和自我壓抑有關。

自我壓抑是指當情緒被喚起時,一個人不做出任何表達性的舉動,而是克制自己釋放出表現該情緒的表情、行為和語言等,以此掩藏自己當下的情緒。

除了情緒外,這類人往往還會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欲望。一個人選擇自我壓抑,通常和其隱密的潛意識相關。

那些總是向外界表達「我很好」、「我過得不錯」的人, 只是在表面上努力地展現自己身為成年人的體面,內心深處卻潛藏著深深的恐懼。他們害怕的是自己的脆弱和不安,無法得到別人的回應。

有些人自我壓抑的形成,甚至發生在生命更早的時期。在佛洛伊德描述的心理發展階段中,零到一歲被稱為「口腔期」。嬰兒是透過口腔活動與這個世界進行聯結並獲取快感的,所以喜歡將各種各樣的東西往嘴裡塞,這就是口腔期的典型特徵。

在口腔期,嬰兒會體驗和母親從共生到第一次分化(斷奶)的心理發展過程,如果這個過程發展得比較好,就會為孩子將來獨立人格的塑造、邊界意識的建立等奠定良好的基礎;反之則容易出現相應的問題,例如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表現出表達困難、言語錯亂等行為特徵。

為了更清楚了解這個階段形成的表達障礙,我們可以假設一個情境:

你是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家門口轟隆隆的火車聲經常讓你感到害怕,於是你用哭聲表達恐懼。而母親並不怎麼理會你的哭鬧,偶爾還會帶著責怪的語氣拍你幾下。你從母親的回饋中看到自己的「不可愛」「不乖巧」「不懂事」,於是開始在潛意識裡責怪自己,並深深地感到羞恥。與此同時,你認為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對母親的攻擊,讓她不開心。

儘管事實上你並沒有錯,但你還是在潛意識裡認同了自己的羞恥感,認為表達自己,就是對別人的攻擊。

長大後,這個潛意識使你經常允許別人跨過界限對你進行心理掠奪,即使你感到難受,也從來不懂得拒絕。因為懼怕表達自己的難過,那意味著你要體驗與之伴隨的羞恥感。

那些偽裝自己「過得很好」的人,他們內心被過度壓抑的負面情緒,終將以更加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像是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等。

偽裝必然伴隨著內心的恐慌,在隱藏的同時害怕被發現、被戳破,所以假裝「我很好」,但這樣就會妨礙與他人建立真實而深刻的聯結。

一個人要想真的讓自己變好,就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敢於袒露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在我諮詢的個案裡,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一位習慣自我壓抑的女士。我告訴她:「從你和我建立諮詢關係的這一刻開始,你要學會尊重自我的感受。」

她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感到異常詫異,她反問道:「什麼是自我的感受?」

長時間的自我壓抑居然讓她變得如此麻木,連自己的感受都搞不清楚了。為此我不得不帶她去嘗試連通自己真實的內在,體驗真實的喜悅、快樂、悲傷、難過、委屈、焦慮等情緒狀態,然後告訴她,這些就是她的感受。

要先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再去勇敢地表達自己。我們每個人最終尋求的,都是真實的自己能夠被人看見,從而與外界建立更多深刻的聯結,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真實的自己,不是來自刻意的裝扮,而是無所畏懼的展現。

● 本文摘選自圓神出版之《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外向孤獨者的勇氣之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圓神出版 人際關係 情緒 憂鬱 心理諮商 心理學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大雪進補吃什麼?注意「雙腳保暖」能減少呼吸道感染機率

總覺得事事不如意?若想實現願望,得妥善運用吸引力法則!

從毛色能看出貓咪個性?黑貓其實是徹頭徹尾的「撒嬌鬼」

步入中年生活更自在!獨活女性細數年輕曾遭受過的異樣眼光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