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專題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作家餐桌2.0】張嘉真/你喜歡吃什麼就加什麼:媽媽的牛肉煲

文/張嘉真印象中那是一個如常離開信義區家教的晚上。我用悠遊卡裡最後的餘額刷上了公車,接下來得去超商加值才能再搭上下一班要轉乘的公車,但是我錢包裡的現金用完了,那時候我還沒有在超商跨行提款不心痛的本錢...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作家餐桌2.0】鍾怡雯/好可怕與好好吃

文/鍾怡雯社區警衛休假回來時,從宜蘭帶了名產給我。這家很有名喔。好吃。他豎起少了半截的姆指掛保證。一包是鴨賞,另一包臘味,可是形狀古怪。豬舌頭啦。炒蒜苗,讚。他第二次豎起姆指。立刻大笑,不是因為他那...

藝開罐.閱讀藝文

【琅琅上口】陳茻/品嚐刺身匠人的求道之旅

日式料理裡面,我最常吃的是「刺身(さしみ)」,也就是生魚片。我一直很愛吃生魚片,也愛與醋飯組合成的壽司或丼飯,理想的狀況是配上磨好的山葵,而非一般的芥末醬。小時候在《老人與海》裡讀到老人與大魚在海上...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作家餐桌2.0】林楷倫/行車途中、足球場、觀眾席的那些便當

文/林楷倫我從沒想過會幫子女做便當,況且在小小不到一坪的廚房。常說自己的廚房在岳父家,我的廚房一只平底鍋與一只煮泡麵的鍋子,氣炸鍋拿來炸下酒菜(氣炸鱈魚香絲好好吃),電鍋是為了孩子早餐的饅頭。能煮飯...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作家餐桌2.0】蔣亞妮/四公分的宇宙方圓

文/蔣亞妮年少寫的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不久前見人引用,才深感現下與當時的物理距離竟已如此遠,大約語意是:「我其實是很幸運的普通人,喝得了全糖,聽得了狠話。」我本嗜甜,大約是小時候喝投幣式販賣機的麥香...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作家餐桌2.0】宇文正/迷迭香,今天也請多多關照

文/宇文正我理想的生活,擁有一片小花園,角落種些菜蔬,做飯前,到園子裡伸伸懶腰,看看什麼菜長好了,隨手摘一些,種什麼吃什麼。新鮮翠綠的蔬菜,只要少許鹽調味,就是著時美味的菜餚了。現實是,我住在大廈裡...

藝開罐.藝文短波

琅琅悅讀作家餐桌2.0回歸!尋找與創作連結的美食逸品

一日三餐你都吃什麼,怎麼吃?是隨手扒飯果腹派?還是美酒、餐具樣樣不缺的儀式派?食物,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文化載體。它承載著地域風土,也承載著個人的記憶與故事。當我們談論一道料理,往往所談論的不僅只是味...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漂洋過海的書架/異域書店紮根台灣,綻放文化新風景

台灣獨立書店向來以韌性聞名——無奈的是,它們面臨的困境同樣韌性十足,絲毫不見消退的跡象。在夾縫生求生存的獨立書店故事並非新聞,但做書店夢的人卻從來也不少。更令人咋舌的是,竟然還有一群書店經營者選擇了...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漂洋過海的書架/「飛地nowhere」創辦人張潔平:為台灣增加多樣性、幫香港保留種子、給中國打開一扇窗

「飛地nowhere」是一間位於西門町的獨立書店,雖然距離捷運站僅約二百公尺距離,居小巷之中卻頗有大隱隱於市的儀態。相較動輒上萬本藏書的大型獨立書店,飛地藏書量約 2500 至 3000 本左右,規...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漂洋過海的書架/「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廖雲章:把買書變成揀便宜的事,是對書本、讀者的輕視

「燦爛時光」的故事是這樣的。距今約十年前,剛剛離開《四方報》總編輯崗位的張正,鑑於台灣不僅缺乏以東南亞語系為主的媒體,連新住民在資訊獲取上也同樣遭遇困境;為填補此一空白,他與其他二位創辦人一同建立了...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漂洋過海的書架/「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從香港到台灣,一個漂泊書商的文化使命

林榮基回憶裡的香港——精確而言是90年代的香港,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打比方的話,當時的香港就有點像今日的台灣,社會自由度高,經濟發展穩健。港英政府推行的政治改革雖受各方因素制肘,卻給香港帶來現代化的...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港電影浮沉錄/《虎毒不》陳小娟導演專訪:我們這一代須要努力的方向,是補足香港電影結構上的空白

1970年代香港電影業進入轉型期,過往由大型公司統籌生產、發行、上映的片廠制度,被更靈活的外判製作取代(出品人僅為資金提供者,電影攝製委由製作公司執行),稱雄一方的邵氏公司則進軍小螢幕,加速電影與電...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港電影浮沉錄/《填詞L》黃綺琳導演專訪:維持獨有的文化、想法,會是港產片邁向下個階段的基礎

黃綺琳導演心心念念的都是電影。 近期她先是為香港電台的長壽電視劇《獅子山下》拍了一集單元劇〈不日上映〉,此前還加入了香港電影發展局的「薪火相傳計劃」,該計畫旨在促成資深導演與新晉導演合作,由發展基金...

書市圈.出版風向球

2024年「林榮三文學獎」三位得獎詩人 探討創作詩的歷程!

2024年「林榮三文學獎」於11月2日舉行頒獎典禮,逗點文創於今年5月新出版四本電子書詩集,三位詩人陳昌遠、潘家欣、鄭聿皆獲得獎項肯定!而他們是如何創作詩的呢?如果我們將詩理解為提出某種視角,或基於...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港電影浮沉錄/《白日青春》劉國瑞導演專訪:商業與藝術的拉鋸,終究會進入每一位新導演視野中

大約是2022年,坊間流傳起香港電影業出現「小陽春」的說法,信心來自當年度票房最高的十部港產片均寫佳績,題材亦相當多元。該波聲勢一路維繫至23年年初,去到下半年由於整體票房收入回落,業界悲觀情緒再度...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港電影浮沉錄/《年少日記》卓亦謙導演專訪:如果人生就一次機會拍電影,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

1973年,港產片《天下第一拳》在美上映,連九周穩居票房排行榜前五十名,在美累計票房達380萬美元,至1978年,全球總收入突破1200萬美元。請留意,1978年美國平均票價為2.43美元。 儘管《...

藝開罐.閱讀藝文

香港電影浮沉錄/前世花果,今生飄零?

請容我們引用一段美國電影《香草天空》(Vanilla Sky)的情節為開場白。電影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男主角的夢境宛如一幅次文化蒙太奇,他下意識地以鍾愛的唱片封面為場景、引用讓自己領略愛戀甜蜜、父...

藝開罐.閱讀藝文

外國名人藝文魂/蓋兒 Gail:音樂、學業兩不誤,無法掩蓋的斜槓青春

這些日子路過捷運站,你都有機會見到蓋兒的宣傳海報,文字內容與簡潔排版的微妙反差,都構成有趣的氛圍。舉個例子,「全民妹妹」這個稱號予人的聯想是青春洋溢,整體視覺設計卻不走可愛路線,柔和的人像、細節清晰...

藝開罐.閱讀藝文

外國名人藝文魂/Alizabeth 娘娘:不要盲目追求創新,現在是個人特質決勝負的時代

「我不介意別人稱呼我為網紅。」娘娘說。近年「網紅」的公共形象流變頗多曲折。早些年它是青少年的夢幻行業,人們忽然發現要想成為鎂光燈寵兒,毋須資本在背後力撐也能做到,哪怕是名不見經傳的素人都可能因為特立...

藝開罐.閱讀藝文

外國名人藝文魂/胃酸人:能將知識有效輸出,造福更多人的就是思想家

胃酸人(王稚鈞)這麼描述他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那是兩千年初期,他剛剛考上台大,由於對即將前往的地方極為陌生,特別上網檢索「台灣」關鍵字。搜尋結果第一名是張街頭快照,拍攝時間在夏季,一個穿搭打扮入時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