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創作

創作頭條 琅琅專欄 主題徵文 琅琅作家

《小王子 電影版》影評:10年後的我們還相信童話嗎?

朱哲輝Alan

琅琅專欄

《小王子 電影版》影評:10年後的我們還相信童話嗎?

《小王子 電影版》經典重映,電影有著原著古典雋永的迷人質地,以及現代細膩鮮活的視覺奇想,用通俗感人的糖衣包裝充滿哲思的故事。

年過50第一次追星 張學友60+演唱會的力量

4月20日晚間我來到小巨蛋聽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台北場最後一場。本是去年搶到的票,因學友感冒不能如期舉行,當時相當沮喪,因為這是我人生五十載第一次聽演唱會。幸好主辦方宣布會補辦,等待了10個月,那日我終於得償所願。

不跟天才擠窄門,躺平反而走進理想人生?

最近一位「年輕研究所考生YouTuber」的放榜影片,完全看哭了我! 她在影片中娓娓道來一路上備考的種種焦慮和辛苦,記錄「揭榜時的屏息」和「得知自己是 “四大研究所備取前段班”時的如釋重負」。

《刺心切骨》影評:曖昧陰沉形式刻意,人間凶器不是劍,是曹佑寧

《刺心切骨》用「擊劍」運動來對應人性善惡本質,電影在懸疑、家庭、運動、同志等多種面向碰觸。節奏推進刻意含蓄猶疑(拖沓),就像是擊劍動作的威脅、緊逼以及壓制,如同電影本身就是在懸疑推理的逼迫感中壓抑著敘事的節奏,讓電影本身似乎像是壓力鍋,推至片尾的大高潮。

90歲母親釋懷了 一聲「寶寶」化解我們20年心結

看完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深刻感受到劇中三代母親對子女無窮盡的關愛與支持,那是天性所驅使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撐與祝福。我不禁回想起我的母親,我的離婚帶給母親一生的愁煩與牽掛,我跟她的關係也因此變得複雜難解。

《罪人》影評:音樂能喚鬼魂,用藍調召喚歷史傷痕太屌了

《罪人》很有意思,出乎意料,導演萊恩庫格勒在既有的類型套路上,玩出大膽新鮮的元素,電影可以看做當科恩兄弟的《霹靂高手》遇上昆汀塔倫提諾編劇,勞勃羅里葛茲執導的《惡夜追殺令》,再加上一點點《夜訪吸血鬼》。

癌末母親臨終前只想回家,我們卻讓她等太久

「護理師,我不會好了,對嗎?這次住院以後,應該沒機會可以出院回家了,是嗎?」阿春阿嬤眼神無光望著護理師,「我知道他們都在騙我,身體怎麼樣我很清楚,我呀﹗唉﹗」

重看「大衛柯能堡」三部經典:爆頭、鬼胎與寄生蟲,身體不適但目不轉睛

2025 金馬奇幻推出「大衛柯能堡導演專題」,聚焦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奠定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大師地位的早期作品。這篇將先講他最早的三部作品——《毛骨悚然》、《嬰靈》、《掃描者大對決》,以血肉交織的科幻/奇幻寓言。講恐懼具象化,打造出充滿奇想或傷身的身體恐怖世界。

《粗獷派建築師》影評:美國夢之下的憂鬱個人史詩

遠鄉漂泊、懷奇才而踞底界,豈知前路充滿挑戰未知與辛楚?對於自己作品的要求以及那些苦思與實踐的痛苦過程一直是一個藝術家(建築師)最難擺脫的天命和本我特質。

《我依然在此》影評:奪獎不意外,幸福印記對抗鐵腕政權

甫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我依然在此》(I'm Still Here),電影以家庭詩篇承載國家歷史傷痕,用幸福印記來對照巴西獨裁統治的沈重壓迫,刻劃細緻入微的生活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