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只要看到兒子打電動就想生氣?父母需要先懂自己的情緒
只要看到兒子打遊戲就想生氣!偏偏兒子無法理解為什麼只是打個電動,媽媽就要不高興。處理情緒,必須從「正確地理解」開始。看到兒子玩手遊,湧上心頭的情緒有時候是「憤怒」、有時候是「不安」,也有可能是「挫折...
兒子一直裝作沒聽到?男孩教養導師教你讀懂孩子的怪行為
孩子假裝沒聽見怎能不生氣?明明是正常的管教,孩子卻表現抗拒或不肯接受的話,就需要回頭審視自己講的話是不是也帶有情緒在裡頭。該如何轉化自己的情緒,避免這些狀況發生呢?有些教養法會建議爸媽要忍耐5秒或是...
什麼是孩子發展語言能力的基礎?父母的積極反應和留心觀察最重要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出生前期的大腦迴路比學齡後更容易接收刺激,有效且影響持久。作者黃真悧執業十餘年,經歷無數臨床個案,提供語言發展測試、治療和諮詢,幫助孩子克服語言障礙。書中將以親和易懂的方式,讓父母...
當孝順成為道德綁架!「拋棄父母」從有毒的親子關係中掙脫
延伸閱讀母親給了我生命,卻無數次掐住我的脖子將我逼向死亡邊緣被囚禁在「監獄」裡的女孩:與童年的虐待記憶共處四十年從小學才藝拚獎項:孩子努力背後是家長的虛榮心與控制慾文/菅野久美子「有毒父母」的人生終...
講N遍還不聽?兒子想要我怎樣!原來比起同理,行動更重要
兒子會去挑戰媽媽的底線,如果沒有合適的制止方法,媽媽很容易有無力感。若是你家裡有個調皮的兒子,父母一定要學習不傷害孩子又能溫和制止他的方法。男孩教養導師崔旼俊分享行動教養四方針,「這樣做」讓兒子聽你...
謝宛婷/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活得像自己
「我想陪爸爸媽媽久一點。」我在安寧門診第一次遇到她時,就被這位南北奔波尋醫、每項療程都配合到底的腦瘤女孩所懾服。我詢問她理由,而她的答案既單純又深刻。她想活下來,想要陪伴爸爸媽媽世人常把罹病的苦痛形...
琅讀金句/親人不在後,最想留住的往往不是財物,而是能讓人瞬間想起他們的東西
【琅讀金句】不管你有沒有失去過親人的經驗,都不難理解親人不在了,最想留住的絕對不是有形的財物,而是當你思想念對方時,能夠立刻感受到他(她)的東西,例如聲音、氣味。「媽媽,不用擔心我,要跟著有光的方向...
葉國居/火當著
凡事有對照,便顯得深刻。這些年在孫女成長中,驚覺歲月匆匆。她第一次背唐詩,第一次不經意從嘴裡迸出一句成語,第一次會唱整首日文歌,那種驚乍瞬間夾雜著失落。孩子大得好快,我們老得太急,像是骨牌一推倒,便...
終止上一代習慣否定的教養方式 從嘗試理解孩子的心情開始
「不否定」,並不是不能責備孩子,而是停止否定孩子的存在與他們重視的事物,也停止忽視孩子的感受、意願和想法。運用教練學的引導技巧,養成不否定的習慣,不否定孩子、伴侶,也不否定自己。當家人之間不再否定彼...
《黑白大廚》愛德華李出書,首談「父親離世」與「記憶中的料理」
我從未想過這座城市會在我的生命裡留下揮之不去的傷痛─那次旅行因為我父親的離世而蒙上了一層陰影。從此,西雅圖在我腦海中,總是與死亡相連。整整四年後,我才重返這座城市,尋得一種對生命的肯定。●本文摘選自...
孩子拒絕繼續補習或學才藝,父母可以如何幫助子女修正心態?
父母若能說出令孩子感動的「嘮叨」,就能讓孩子聽了有學習力、耐挫力、生活力、正向行為,甚至愛上父母!●本文摘選自親子天下出版之《嘮叨的技術:孩子感動、父母滿足的43種好好說話法》。👉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
琅讀金句/手足出生,隨之而來的責任與標籤 讓長子長女無所適從
【琅讀金句】在手足出生前,所有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也多是父母的夥伴。手足出生後,這些長子長女便從爸媽的夥伴,轉型成爸媽的小幫手,協助緩解爸媽的壓力。但是隨之而來的責任與標籤,也讓身為長子長女的他們無所...
50歲後,該怎麼陪伴父母?趁早表達感謝與愛,並珍惜每次見面的機會
50歲後,該怎麼陪伴父母?作者枡野俊明於《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一書中寫到:要趁早,要珍惜每次見面的機會,最好能及時表達對父母的敬愛與感謝之意。(編按)●本文摘選自聯經出版之《50歲後,隨心所欲...
天生SSR還是N?日本流行語「父母扭蛋」揭露年輕世代焦慮
文/茂呂美耶(Moro Miya)父母扭蛋 親ガチャ(おやガチャ/Oya Gacha).天生不平等?———「親ガチャ」(おやガチャ/Oya Gacha)的中文是「父母扭蛋/轉蛋」,意思是「孩子不能選...
莫茲婷/即使父母待你殘忍,你仍能成為心中有愛的人
●前情提要:歷經家暴的子女,與那「殘忍的母親」在至親的關係中,當愛缺席,留下千瘡百孔的傷痕,不僅需要獨自舔舐傷口,還得在縫隙中尋找生存空間,同時面對倫理道德的夾擊:「他(她)是你爸爸(媽媽),你應該...
莫茲婷/憤怒是本能,但愛才是終極選擇
●前情提要:當孩子遭受不當騷擾,請父母「別用憤怒表達愛」許多人都聽過「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話。此話並未說明「愛」與「責」之間的深層關聯,卻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例如當孩子打翻牛奶、感冒生病、摔倒...
Gillian/陪伴的價值
眼睛不太舒服,請假去看眼科。因是平日,診所裡的老人特別多。看見長輩們晚年光景的不同樣態,讓我對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排在我前面的奶奶和女兒一起候診,等候期間她們談笑風生,場面溫馨愉快,使得...
當育兒成為一種懲罰,高昂學費成為父母對子女不得已的投資
當育兒不再甜蜜,反成為懲罰?本書以「育兒懲罰」(Child Penalty)為出發點,探討育兒家庭於嚴苛大環境下的處境。育兒懲罰是指相較於無須育兒的成年人,負責育兒的成年人薪資較低,容易陷入貧困。作...
父親即將離世,她從刺蝟身上學習到生命中的失去與重生
面臨死亡所帶來的痛苦不分年齡。《刺蝟日記》作者莎拉.桑兹在面臨父親病危時,心中的悲傷與沉重與日俱增,在她不知如何度日時,一隻刺蝟(佩姬)闖入了她的生命中,為她的生活帶來了新意與溫暖,這隻刺蝟甚至成為...
「好」的愛有邊界,和父母設立界線建立健康家人關係
●本文摘選自寫樂文化出版之《好的愛,有邊界:沒有誰該受傷,從揪心到暖心的50個邊界正念練習》。👉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文/吉祥 為什麼跟父母立界線那麼難? 首先,我們已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