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思考」會產生多大壓力?5個步驟幫助你從快速切換至放鬆模式

圖/pexels
圖/pexels

●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成功者如何管理每日?關鍵在7個好習慣》。👉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麥克.區平、山姆.布拉肯

書名:《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
作者:麥克.區平、山姆.布拉肯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6月26日

5個步驟,從壓力模式快速切換到放鬆模式

你不是石頭,有人踢你一下,就別無選擇只能往下滾;你有權選擇,以你的方式,回應生命中的每一個刺激。

最新科學研究顯示:那些深信事件取決於未知或不可控制因素的人(例如比自己更有權勢的人、機會、運氣或宿命),更容易因障礙或失敗而一蹶不振。遇到不順遂,他們比一般人更易沮喪,並出現更多不由自主的壓力反應。

換句話說,被動思考型的人,所產生的壓力遠超過應有的程度。他們的壓力源,正是自己內在信念。

每天都可能有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做錯決定;有時候,純屬機率;也有時候,是我們在不當的時機,來到不對的地方。

當壞事發生在你身上,請關注自己內心的對話。你可以把對話改成這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件事似乎不是好事,但我可以選擇,用比較好的方式去回應。」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談話,莫過於你與自己的對話。被動的人較容易誤解他人或誤判情勢,但有趣的是,他們從未懷疑自己可能是錯的,他們不去質疑自己的思考方式,任由幻覺主導情緒與行為。反觀主動積極的人,擁有主動認清現實的習慣,也有能力挑戰自己的思考模式,並以適當的方式去因應現實,或找出方法轉變情勢,不會任由壓力超標破表。

想要避免壓力,往往取決於你心中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你希望什麼事發生?在刺激與回應之間的關鍵空隙裡,你可以做的五件事:

1.觀察:觀察情勢,什麼話都不要說,也不要做出評斷。

2.容許:對自己說,你可以容忍這樣的事,一切順其自然。

3.接受:對自己說,你可以接受這樣的事,這個情況能幫你實現使命。

4.發現:問自己,從這個情況中,你可以學到什麼?

5.感恩:對自己說,感謝有這樣的經歷。

找出對你真正重要的事;然後,開始根據這些大決定,去做出許許多多的小決定。你很快就會發現,你剷除了生活中大多數的壓力源。

跳脫制約反應,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人的思考模式,就是一個個鏡頭,你透過它們來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的「鏡頭」受到扭曲,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扭曲的,就跟你戴著一副不合適的眼鏡是一樣的道理。

有個朋友很怕狗。每次外出散步看到狗,甚至只是聽到狗叫聲,就會立刻繞道而行,驚慌的找尋其他路線。他對狗的思考模式是:牠們是凶狠的野獸,一不小心牠們就會撲上來撕裂他的喉嚨。

然而,他的小女兒一直哀求要養狗。疼愛女兒的他,決定讓女兒養一隻看起來較不具威脅性的小型史賓格犬。後來他驚訝的發現,那隻狗對他比對女兒更有興趣,牠會摩蹭、舔他,要他摸摸牠。起初他很害怕,但怎麼看都覺得這隻狗實在很喜歡他。

沒多久,他就感受到這隻狗的熱情,以及抱牠時的溫暖和輕鬆感受;狗兒見到他時雀躍不已的模樣讓他開心極了。這一切徹底改變了他對狗的態度。現在,當他外出散步看到狗時,他會走近、跟牠說話、拍拍牠。他發現,大多數的寵物狗對他都非常友善,從此拋開對狗的恐懼。

這位朋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為什麼曾經讓他壓力破表的事物,如今完全不再帶給他壓力?因為他對狗的思考模式徹底改變了。

引發他壓力的並不是狗本身,而是他對於狗的思考模式。

他原有的思考模式,即心理學家所謂的「制約反應」,也許是小時候曾被狗嚇過,也許牠們大聲的吠叫、尖銳的牙齒很嚇人,不管原因為何,長久以來他已經發展出一套應對這種刺激的習慣模式,儘管在別人看來相當神經質,但他一看到狗,他的「壓力按鈕」就會自動啟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按鈕,同樣在擁擠車流的城市裡,有人可以開心的龜速行駛,有人則是著急到壓力破表。有人可以對一個決定感到滿足,另一人卻可能怒氣沖天,抱怨連連、怪罪全天下的人。

究竟是什麼事情讓你按下了你的壓力按鈕?什麼樣的刺激會讓你不自主的反應,一下子就壓力破表?在日常生活中,思考模式對我們是否感到壓力,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下次當你感到壓力實在很大時,問問自己這些問題:我有生命危險嗎?這裡有什麼真正的威脅嗎?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事?

例如你正卡在擁塞的交通裡動彈不得,確定已趕不上會議。但仔細想想,你將會毫髮無傷的安全抵達會場,而且此時塞在路上的你,正坐在舒適的車內。你認定的威脅,是你趕不上會議,以及因為遲到而將面臨的各種麻煩。你知道在這場會議遲到,必然會有不好的後果,但至少此時你是安全舒適的。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你總是可以想出辦法處理遲到的事。

透過覺察,挑戰或鬆綁那些經常引發你陷入高壓的思考模式,就能讓改變發生。

一個好習慣,讓現實的沉重感快速退散

我們的世界充滿憤怒。然而,慢性憤怒卻會毀掉你的健康。正如成功學大師柯維說的:「追逐那條咬傷我們的毒蛇,只會讓毒液迅速流滿我們全身。此時,想辦法把毒液排出體外才是上策!」

當有人和你意見不合、跟你爭辯,或者提出跟你不同的想法,你可能會興起防禦心。你覺得自己能力受到質疑、立場受到威脅、身分遭到挑戰。常見反應之一就是壓抑憤怒,進而退縮。

自我防禦是引發壓力的顯著成因,研究人員證實,慢性防禦機制與高血壓和心臟病有著極密切關聯。他們也發現,防禦心是工作壓力的主因之一。

著名教育家暨情緒智商專家費里曼(Joshua Freedman)指出,當心生防禦且變得退縮,「我們其實會感到脆弱,壓力變大,也不再那麼有創意、合群。這種反應使我們更孤立、更不堪重負,進而把我們推向更大壓力。」

想要捍衛自己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時時巡邏你自我形象的邊界,只會帶來巨大的壓力。

比壓力更糟的後果,是在你不由自主對抗不同想法以捍衛自己的過程裡,等於拒絕了增廣見聞的良機。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觀點,多數偉大企業、家庭或團隊,都是由優勢與看法迥異的一群人組成。如果無法跟意見相左的人一起合作,我們不只是愈來愈孤立,也會愈來愈沒有創意。

「如果兩個人有相同的看法,其中一個就是多餘的。」差異造就堅強,相同造就薄弱。

擁有開放多元的思考模式,在面對不同看法時,就不會產生巨大壓力。你反而會說:「你有不同的意見,我有必要了解。」如此坦誠的一句話,幾乎就可消除與人互動中產生的各種壓力。

擁抱不同的人、看法和意見。一旦能夠善用彼此之間的分歧,不再一味捍衛自己,你就能獲得創造性的解決方法,棘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 本文摘選自天下雜誌出版之《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成功者如何管理每日壓力?關鍵在7個好習慣》。👉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天下雜誌 商業財經 成功法 工作職場 上班族 壓力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名曲樂團「生物股長」不合解散?吉他手水野良樹:「我們曾是摯友」

讓你的訊息被已讀秒回!AI時代必學的高效訊息溝通術

登山家張元植墜崖離世 從畏懼到迷戀「登峰」為何讓人著迷?

陷入韓劇難以自拔?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會深陷這部作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