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立冬」!忽冷忽熱易感冒 冬季5個調養身心之道
只要是還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命體,都絕對免不了節氣轉換時自己身心所起的變化。希望藉此讓有緣的讀者好好了解自己身心與季節轉換間的關連,對整個大自然的整體生命有更深的意會。─孫麗翠
●本文摘選自有鹿文化出版之《四時節氣手記》。👉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孫麗翠
「立冬」。立,建始,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一年要到盡頭了。
冬終,農作物收曬完畢,藏入庫,準備明年的種子,整理、經檢、貯藏、分配;立在終點,回顧一下,感覺一下,有沒有任何身心上的債務。
此時,其實也是起點,算帳後還清就可以新生。以儲息養慢覺知萬物整體實與自身不二,無漏因緣、量力而為,明白自己的方位,明白何去何從的意義。
冬三月,閉藏。學習冬眠的動物們蓄藏能量為春來備,把身體嚴密包藏在衣服裡避寒,再使就溫,讓不停要往外跑的心安住在覺察觀注的身內房間裡,在空氣的冷裡找到身體生起的暖,早臥晚起,實依日光,腳需熱、頭可冷。
冬天走腎經,腎的元氣是身體健活的根源,雖然是屬先天氣,承母胎而來的後天仍有能力以「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志調養使得康健。冬天正是養腎的時節,立冬前後,會有些身體不舒服的狀況,有些虛弱無力的感覺,出現疲倦,腳麻、腰痠背痛、尾椎痠痛,甚至骨髓都背痠痛穿透、手肘腫痛、膝蓋腫痛、無法入睡、頻尿、牙齒不爽、耳鳴、心臟頻率不穩。這些身體狀態會引起不安恐慌的情緒,來源是由於肉體消耗而致氣弱,到了時節就應時現表。
腎,主骨髓,五行屬水,五色以黑入腎,開竅於耳,與膀胱經互為表裡。經過一整年的耗用,現在是最弱的時候。腎氣不足時,在外從牙齒、耳朵、脊椎、尾椎、腰、膝、腳踝都會出現受到壓迫的感覺很不舒服;之於臟腑則出現泌尿系統不順。
腎是五行中水元素的家,腎虛時缺水,會口舌乾燥、喉嚨痛、腳心熱。腎水不足時,也會引起肝缺水,會有頭暈目眩的狀況,肝膽的氣弱,造成肺缺水,會發生乾咳、咳中或有血絲。身心整體的奧妙就是在於所有臟腑都能保持一種合諧平衡,彼此相互照應合作。缺水,就補水,少吃過辣及口味過重的食物,注意烤燒的,特別是餅乾零食類,會助火於身,吃多則乾旱自己的內臟,多留意頸部、後腦、膝蓋的保暖,否則就會拉肚子、腰背痛、頭痛、牙齒痛、耳朵痛、肩脖痛。
進入冬天,在忽冷忽熱轉變中,一不留神就感冒發燒、全身不適。寒風帶來的冷空氣會使肌肉關節收縮而緊繃,筋骨關節有如被箍紮住,難免痠疼。容易落枕、臉腫大。早上起床腳跟容易痛,若腳跟突然出現小顆肉粒,就是自我提醒腳的氣上不去。心臟與心血管狀況不佳的人血液回流較弱,要留意血栓塞堵的發生。
由於我們的身體構造過於精密,每個部位細節都息息相關,只要有一環缺失全身隨如骨牌互倒,好在我們可以從祖先的智慧裡得一個時序與臟腑相應的脈絡,這些密機,讓我們所繼承的基因是可以自然的隨著在每年循迴的節氣中,呈現與天地相連的默契。
【節氣養身】
● 秋收後的冬藏,把握時機在腠理緊收封住之前,以玻璃杯口轉圈刮一下背部膀胱經及上臂的大腸經,將氣理順;在腎修復的初始,拍拍膀胱經的「委中穴」,在修復期最弱時,就拍一拍,幫助自己讓水氣到達頭頂,再拖下來到腳,讓從尾椎、脊髓的通路順暢。(請見「足太陽膀胱經」。)
● 腎氣通於耳,用手心貼在耳朵、由耳垂向上逆轉摩圈一百下。拉耳朵,用力的向上、向旁、向下拉耳朵。
● 用手心以摩圈搓後腰一百下,蹲馬步做可驅寒、強腰、固腎氣。
● 腎氣不足容易腳腫、行走困難,拍「委中穴」(後膝正中)吧。
● 黑色相應於腎,吃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紫米、黑豆、荸薺、何首烏湯、麻油黑木耳炒薑⋯⋯幫助腎氣暢順。
冬天,理所當然冷,也理所當然要「保暖」多喝熱水與薑湯,少吃油膩食物,少吹風,莫喝酒。
即使天氣在晴朗無風之時出現溫暖的日子,仍然要把衣服穿暖,尤其是膝蓋以下末端的保暖,可以幫助心臟、心血管有毛病的人,因為此時的寒冷會使血液回流困難,要保持身體末端溫暖以便讓血液循環從末端順利回返。
身體感到不舒服時,面對發生的症狀,找到不舒服的源頭。找到源頭才能調理整體系統,感覺出原因就依著改從前錯用身體,讓自己生病的舊習氣。幾乎所有病痛都來自於自己所累積不良的慣性,悟到了能改,才是在秋收後冬藏期所有身體現象生發的真正價值。
在這別有風情的冬天,感恩這美好的世界所給予生命的資糧,以不同的溫度變化教自己面對天地萬物而好好活著,享受的活著。身體力行整體生命的意義,在此時只需要慢慢地起床,慢慢地以腳連地,慢慢地與天地交換氣息,與萬物相互運行,分享彼來此往的恩賜。
●本文摘選自有鹿文化出版之《四時節氣手記》。👉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