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致心血管、腸胃、頭痛等疾病 環境、飲食及情緒都可能是成因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王柳青、翟煦

越重,壽命越短

解剖學家海佛列克根據細胞分裂次數和時間間隔,推算出人類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但是幾乎沒人能活到這個歲數。影響人類壽命長短的因素有遺傳、生活環境、醫療條件、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影響最大,堪稱是左右壽命最重要的一項因素。

而體內濕氣重就是由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進一步來講,濕氣越重,說明生活方式越不健康,壽命越短。這種說法毫不誇張,在臨床上,濕氣是十分常見的病因,且致病廣泛,與多種系統疾病都有關聯。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都可以從濕氣的角度尋求病源。

肺部濕氣重:舌頭胖大、呼吸急促、胸悶
肺部濕氣重的主要症狀為持續性地咳嗽、咳痰,痰液為白色,量多,含有的水分充足,且特別稀薄,容易被咳出。除了這幾個主要症狀之外,可能還伴隨其他症狀,比如呼吸道的喘息、氣促、胸悶、氣短等;口腔黏膜有大量唾液滲出,舌頭胖大、舌質淡、舌苔白而厚膩;皮膚比較潮濕、油膩,容易出現毛囊炎;乏力、消瘦、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的症狀。

據統計,呼吸系統疾病在都市的死亡率佔第三名。當然,呼吸系統疾病不只是由肺部出現問題所引起的,但是濕氣重確實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濕氣重可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約一千七百九十萬人死亡。認為,濕氣重是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原因之一。雖然濕氣重和氣血不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徵候,但二者之間並非毫無關聯。體內濕氣重,會傷及脾胃,造成脾胃虛弱,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其將飲食精微轉化成氣血的功能就會不足,進而造成氣血不足,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

腹脹、便秘、嘔逆多為濕氣重
在人體器官中,腸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旦腸胃功能出現異常,那麼食物的消化吸收就無法正常進行。一般情況下,腸胃濕氣重有兩種情況,濕熱重和寒濕重。然而,不管是哪種濕氣重,大致都有如下症狀:腹脹、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形、腹瀉、反酸、嘔逆等。

頭沉、頭痛反覆發作
如果濕氣侵入頭部,致使頭部氣血無法正常運行、不通暢,就會導致頭部出現疼痛感。由於濕氣有重濁性的特點,由濕氣引起的頭痛往往伴有沉重感。又由於濕氣有黏滯性,這種頭痛會纏綿難癒,反覆發作。這就是由濕氣重引起的神經性頭痛,治療調理應從祛濕氣入手。

濕氣致病,為害甚廣。除了以上系統疾病,濕氣與免疫系統、腸道微生物等疾病之間的關係也很密切。由此看來,濕氣已經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進而影響到人類的壽命,值得大家的重視。

氣候潮濕、嗜食肥甘厚味、心情低落容易形成體內濕氣

要想祛除體內的濕氣,弄清楚濕氣的形成原因或來源尤為重要。唯有明確這一點,才能辨證施治,對症下藥,達到有效祛除體內濕氣的效果。中醫認為,人體內濕氣形成的原因有兩種:外感和內生。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分析一下濕氣形成的原因。

外感濕氣
外感濕氣,就是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濕邪,主要來自潮濕的氣候,或涉水淋雨、居住在潮濕的地方、穿著汗水沾濕的衣服等。

外感濕氣屬陰性,它從來不孤軍奮戰,而總是與其他邪氣一起「狼狽為奸」:濕氣與風邪結合為風濕,濕氣與寒邪結合為寒濕,濕氣與熱邪結合為濕熱。

【風濕】
提到「風濕」,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風濕病,以入侵人體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相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體免疫疾病。中醫裡的「風濕」一詞,與此截然不同,它指的是風邪與濕氣一起侵入身體而引起的疾病或症狀。症狀常是頭痛、發熱、小便少、關節痠痛、不能屈伸等。

【寒濕】
寒邪和濕氣一起侵入人體會傷脾,造成脾虛,進而阻礙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常見症狀為關節、筋骨疼痛,比如膝關節炎、肘關節炎等等。一般情況下,人體內寒濕邪氣過多會比較怕冷,遇到寒冷的天氣,怕冷的感覺會加重,讓你更怕冷。

【濕熱】
濕熱,又叫濕溫之病,容易在夏季發生。從氣候上來看,濕熱是很多地區夏季常見的氣候。從中醫理論看,濕熱是夏季人體易感的邪氣。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又多雨,在高溫天氣下,人體皮膚上的毛孔經常處在張開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濕氣更容易在熱邪的助力下,趁機侵入人體,進而產生諸多不適,如食慾不振、身體困重乏力,甚至是頭痛。

相比於寒濕的症狀,濕熱不會怕冷,一般會有點怕熱,甚至是心裡煩熱,身體的外部表現為發紅、發熱之類熱的症狀。

內生濕氣
內濕的產生多是因為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所謂肥甘厚味,一般是指油膩、甜膩的精緻食物或味道濃厚的食物;又如愛吃生冷瓜果和甜食,並且食入過多。這些都容易導致脾氣不運,導致濕自內生,水濕停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臟腑功能虛弱,導致人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從臟腑功能來說,人體的水液代謝是以脾、肺、腎三臟為中心完成的。

書名:《體內排濕: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
作者:王柳青、翟煦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6月19日

其中,脾主運化,如果脾虛,就會運化不利,進而導致體內濕氣重;腎主水,就是主管人體內水液代謝,所以,如果腎臟虛弱,會導致人體水分代謝不利,造成濕氣重、水腫等亞健康的狀態;肺對水液有宣發肅降的作用,且在肺的呼氣過程中,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一旦肺部虛弱,就無法正常將水液輸送全身,造成水液停留積聚、濕氣過重。

外濕與內濕之間會互相影響,外濕雖然是由於外部環境的濕氣而導致生病,但是濕氣進入體內也會傷脾。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液與水穀,脾受傷後就會使濕濁內生,內濕是由此而生的。反過來說,脾虛則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差,容易導致體內水濕不化,同時,身體又容易感受外濕。所以,外濕與內濕其實是相互影響的。

此外,人體的濕氣除了生於外感和內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情緒問題。一般的情緒問題都可能導致體內濕氣過重。因為人在抑鬱低落的時候,肝臟會受到損傷,調暢氣機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水液代謝的運行,造成濕氣的產生。從另一個角度講,抑鬱會導致肝旺乘脾,也就是說,會影響脾的功能,造成濕氣的產生。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體內:擺脫精神不振、虛胖水腫、胸悶腹脹、關節痠痛等問題,教你培養百病自癒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悅知文化 醫療保健 中醫 排濕 濕氣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