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Chiu/兩歲的叛逆

「我們現在是要出門去玩,要穿鞋喔。你還記得昨天穿著拖鞋騎車,好難騎,對不對?換穿運動鞋,會更好騎喔!」近兩歲的兒子似懂非懂,卻也願意放下原先執著要穿的拖鞋,換上運動鞋。老公在旁很吃驚:「哇!還真的願意換了!」是呀,給行為一個原因,真實地站在孩子的視角觀察、體會,更有機會驅動內在動機,事情便能順利發展。

兩歲的孩子,想法開始在大腦裡萌芽,且根扎得深,「堅持」便在小腦袋裡遍地開花──電梯沒按到按鈕會憤怒,鞋櫃門被提早關上了會崩潰,吃吐司時先剝開一半給他,則會引來號啕大哭。

身為,除了照顧孩子,也要照顧自己,為留點餘裕,才更能理性地與孩子對話。小小孩的堅持,看在大人眼裡是多麼無謂。但其實,每一絲想法,對他們來說不僅新奇獨特,那是他們心中認定的第一次成熟,「我終於能為自己做主了!」這份雀躍可說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卻因外觀年幼,容易讓人誤會這只是在測試父母的底線。

然而,不論是叛逆或測底線,其實都與孩子面對成長相關。那些容易讓大人惱怒、急躁的時刻,對孩子來說是有如煙火般耀眼。這麼想著的我,嘗試透過同理心來理解孩子,有了原因,就能找到思考的方向;能思考,就不容易被情緒占領大腦,情緒便有了餘裕,最終帶來的,會是一次又一次的情緒擁抱與溫暖對話。

好比當孩子再次為了沒按到電梯按鈕而生氣,我會告訴他:「今天時間比較趕,媽媽知道你期待好久了,也相信你會按,下次情況允許時,一定留給你按。」好比當鞋櫃門被提早關上,無須與孩子一同糾結,只要打開櫃門讓他再做一次,讓孩子證明一次小小的成功。

拖鞋與運動鞋的選擇,無傷大雅時,讓孩子自行決定;關乎安全性時,用他的視角引導思考,說出口的話便不會像是命令,而是讓人聽得進去、願意採納的意見。如此一來,兩歲的叛逆,就能經由父母間互相提醒,攜手將那小小的、可愛又雀躍的靈魂照料茁壯。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運動 情緒 父母 家副‧親子教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包子逸/預留線

林月鳳/接生的回憶

Mian/暴風雨

【2025第五屆台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董庭甄/掌心的光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