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背後還有情緒─朋友之間友誼失衡,是結果,還是起因?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我們很少關注過自己的內心怎麼了,很少看見那些創傷在自己心裡刻下了什麼,以及那些刻痕如何持續影響我們的現在與未來。我們很少好好陪伴自己哀悼那些心碎,收拾心底零亂的角落,當我們還處在混亂與失序中時,也無力看見人際衝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什麼。當我們不再只看見對與錯,而把眼光放在彼此的傷痛、脆弱與需要上,關係就有機會帶來生命的改變,這樣的改變最終也有機會超越當初刻下信念的傷痛,這是治癒。」─ 巴小波

文/巴小波

失控行為不是問題本身,而只是問題顯現的方式

當瓦斯爐上的熱水煮開、發出聲響時,大家會知道要把火關掉,鳴笛聲就會停下來,但及行為的議題上,人們常常選擇把鳴笛器拔掉。我們想壓抑情緒的出現、想阻止某些行為或念頭,並對有這些反應的自己嚴加斥責,但其實這些情緒、行為、念頭,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問題發作的症狀。若我們能理解根源,狀況就會慢慢消散。

大學時我與室友的關係很好,三個女生一起追劇、玩遊戲、分享生活,雖然我隱約覺得另外兩個室友的關係似乎更好,也在一些事上得到證明,但我不敢正視這個想法,怕破壞這麼美好的關係。直到某次三人聚餐,大部分都是另外兩位室友在聊天時,那份不安全感就爆發了。我對著她們發脾氣,氣憤地獨自走回宿舍,對她們會怎麼回應我的失控感到害怕,沒想到她們卻溫柔地接住我。

那晚她們回到宿舍,沒有酸言酸語、沒有冷暴力,也沒有當我不存在、當事情沒發生過,而是溫和地表達我需要專業協助,我感受到那不是出於攻擊,而是真實的關心。後來,我去了學生心理輔導中心,開始人生第一次的諮商。我說了當時人生許多的痛苦與困惑,諮商師大多沉默地聽著,偶爾提出幾句提問,諮商往往結束在更多的困惑中。我回到寢室時,兩位室友會坐在身旁,認真地聽我當天談了什麼,並提出她們的想法,每週如此,持續了一整個學期,直到諮商結束。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擁有這麼親密的陪伴。我把傷痛攤在關係中,朋友沒有用是非判斷回應我,而是把自己放在我的情境與感受下,告訴我她們是怎麼想的。當時我們談了什麼已經記不太清楚,只記得每次諮商後,她們都會陪我聊到半夜、陪伴我哭泣的溫暖。

許多年後,當我在某個場合再度談到當時的那份陪伴,有位長輩問我:「那現在的妳對於『她們兩個比較要好』這件事是怎麼想的?」在那個當下,我已經梳理了自己的成長環境、高中的人際創傷,重新找回情緒感知,也理解我的核心信念、看見許多自己的行為模式,再思考這件事,我回答:「是我不讓她們接近我。」

在那之前,我才發生與高中同學撕破臉的傷痛,從那份傷痛裡,我學習到不可以說自己覺得開心的事,因為別人可能認為那是炫耀,也不能說難過的事,因為那會破壞氣氛,更不能表達對人的需要,因為那會造成別人的壓力,於是我把自己隱身在關係之外我只講安全的話,比如聽到了什麼八卦消息,或者我發生了什麼糗事,並把真實感受及需求全部收起來。那段抑鬱的日子,我甚至會在公車上默默流淚,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才能舒解心裡壓抑的情緒。

我覺得她們比較要好,但我也沒有給她們認識真正的我的機會。她們沒有跟我一樣的傷痛,因此可以自在地表達看法、表達喜歡與不喜歡、表達她們想要做什麼,但那些對我來說全都很危險。我只能等待別人問我、主動靠近我,因此我更容易感覺到別人對我不感興趣,但那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我先封閉了自己。她們或許曾經嘗試靠近我,卻不得其門而入,但她們兩人彼此建立起關係則相對容易許多。我將此認知為「她們更要好」,而這份對現況的詮釋,勾出了我在成長過程裡,覺得不被重視、不被關心的核心信念,直接認定比起我,她們更喜歡對方。但當我願意向室友們坦白自己的內心後,才了解到其實她們非常願意花力氣陪伴我走過最深的低谷。

我們常常抱怨別人、抱怨處境,卻忽略了自己也是關係中的一分子,而關係則是彼此互動的結果。我不滿室友彼此關係更好,但這個互動的結果,一部分來自於我的自我封閉,這份自我封閉,則來自過往的人際創傷,而這些背後都藏著我對關係的渴望,這份渴望,來自我在原生家庭裡未被滿足的需要。人心複雜卻又簡單,好好梳理這些千絲萬縷,就能明白根源為何,若我們以為「她們兩個比較要好」是一切問題的原因,就難以看見那其實是結果。

我是幸運的,在多年後發現自己的互動模式,並持續努力地調整。我明白自己的感情短命不是因為被詛咒,而是因為不懂得怎麼溝通與表達情感;明白我在感情裡常有的空虛孤單,不完全是因為交往對象,而是因為我害怕信任與依賴他人;明白對他人的害怕,來自於那些從人而來的傷。怪罪環境、抱怨他人相對容易,但找到根源卻很困難,因為需要看見自己。

書名:《找回自己,找回親密》
作者:巴小波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9月1日

當我學習看見自己以後,才把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串起來,那些過往生命裡發生的事如何形成信念、信念再如何成為模式,而模式如何影響後來的與感情關係。於是我發現,原來我的生命一直在類似的議題上苦苦掙扎,我不能只期盼一段美好的感情,卻把自己隔絕在這份夢想的準備工作之外。

當我開始認真面對、認真看見自己之後,感情就出現了。很多人在單身時往往就是過日子、等待一個美好的人能帶來一份美好的感情,但我覺得我對自己的這些預備,是我給過自己最美好的禮物,也真實地幫助我未來的感情。

●本文摘自《找回自己,找回親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圓神出版 心靈勵志 情緒 人際關係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菜鳥法醫直擊死亡現場!工作時必須壓抑情緒、物化死者

不只京都排外?旅客被討厭之因:太重視體驗、忽視文化習俗

「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是事實還是想像?關於自我對話的力量

她拼命想戒掉購物慾,卻在黑五購物節瘋狂大特價時「破防」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