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覺得不太對勁?可能是需要微調或出走的訊號

圖/Freepik
圖/Freepik

心力交瘁,是發自心底的提醒,呼喊你聆聽內心的渴望,有意識的改變節奏,就會看到新解方。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想出走就出走,想回來就回來!依照目前的生活狀態,協助你彈性規畫活動,衡量風險、時間、預算。無須離開工作,將出走融入每天日常,若要休長假或轉職,也能夠確保讓你安全成功的回到啟程之處。作者是轉型領導力教練,在任職Google期間,成功倡導將日常出走融入工作和生活中,並且融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設計非常務實的規畫與練習方法,幫助讀者打造個人出走計畫,練習全新的生活思維。(編按)

文/瑞秋.歐蜜拉

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事情開始變得不太對勁,焦躁不安趁隙溜了進來。你可能在一天當中,有好幾次覺得自己快要被榨乾了。現在我要請你深呼吸,問問你自己:「我的內在與目前處在何種狀態?是否能夠順應我所處的外在環境?」如果你的生活出現了以下的一種警訊,恭喜你!你聽到的這記人生警鐘,來得正是時候,可以幫助你針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評估,並且修正你的人生課題。

◎警訊1:過去你熱愛工作,現在卻感到厭煩

儘管過去你一直對這份工作感到興致勃勃,而且用心投入,但你覺得自己不再喜歡這份工作嗎?你所做的事已經不再有成就感,或者說有種倦怠的感覺,對嗎?這時請你暫停一下,或者請你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這樣做能夠幫助你重燃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情。

我把全部的心力放在工作上且奮力不懈,但是其實這麼做的時候,應該在滿足自己內在更深層的飢渴,或是在所謂的渴望之間求取平衡。或許你可以和一個人面對面產生密切的連結;或許你可以花一點時間,百分之百心無旁鶩地陪伴你所愛的人、小孩或寵物。不要害怕表現得情緒化。所有這些做法都能幫助你避免陷入。不要任由自己坐以待斃,而是要做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警訊2:老闆質疑你的工作表現

我的老闆告訴我,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卷壞掉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重複播放著我哪裡失敗的具體例證。我們屢次談到我乏善可陳的績效表現。

如果我沒有採取暫停行動,那麼我在未來的任何工作上,或者是生活的任何領域,都可能依循這樣的模式。暫停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只要你能夠轉變行為,你的熱情和精力就會出現。暫停一下,是改變思維模式的一種前瞻性的做法,如此一來,你便能夠往前邁進,找到一個可以安住身心的地方。

書名:《出走,找回你的內在力量:回應心底的疲憊與渴望,斷開委屈與迷茫,突破慣性,微調步調,重回身心最佳狀態》
作者:瑞秋.歐蜜拉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間:2023年7月26日

◎警訊3:你太沉迷科技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會產生渴望,而這些渴望正是驅動我們和他人產生關連。你想要得到安全感嗎?你渴望被愛、被在乎嗎?這是一般人普遍會有的一些欲望或渴望。

這就是為什麼對科技進行干預那麼重要。如果我們沒有滿足內在的渴望,它們就會以其他的方式浮現,像是流連於社群媒體,希望透過科技和他人產生連結。如果你能學會在任何特定時刻,都能把表層的欲望(讓我檢查一下電子郵件)和深層的渴望(我想要一個擁抱)區分出來,你就愈能專注實現潛藏於內心的渴望,而且會感到更加滿足。

◎警訊4:發生重大的生命事件、挑戰或變化

可能是健康診斷的結果,也可能是一段關係的開始或結束;可能是親愛的孩子出生,也可能是摯愛的人離世。既然改變無可避免,那麼暫停一下。出走能夠為你創造一點餘地,讓你有機會評估你的選擇,並且幫助你把心力投注到對你重要的事情上。這可能是你的渴望或是對你最重要的事所驅動的。重要的是,如果你願意給自己時間暫停,即使只是呼吸的瞬間,你都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讓新的思維、情感、渴望或是行為浮現的契機。

◎警訊5:有好機會來敲門!

你的朋友主動邀請你和他們共度週末;你突然有股衝動,想去一個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旅行;失聯很久的朋友突然跟你聯絡。面對這些故事情節,你的本能回應可能是:「我沒辦法做到!」但是內心戲卻在腦中悄悄上演,你問自己:「如果⋯⋯會怎麼樣?」當你開始考慮一個機會時,請把注意力放在伴隨而來的情緒上。用你的身體去感受它。通常你的直覺或是身體的感覺會讓你知道,這就是你應該要做的事,你希望你的人生藉此向前推進。

●本文摘選自《出走,找回你的內在力量:回應心底的疲憊與渴望,斷開委屈與迷茫,突破慣性,微調步調,重回身心最佳狀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天下雜誌 情緒 職業倦怠 心理勵志 商業財經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譚艾珍遭假檢警詐騙!詐騙猖獗,如何預防爸媽老本被吃光?

12/15世界貓奴日!貓咪愛獨處還是陪伴?5招減少貓咪焦慮

「我是酒鬼──」承認自己有酒癮,下定決心就能成功戒酒?

近海潮流變化導致秋刀魚漁獲量大減,日本庶民美食短缺危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