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總是過度犧牲扮演好各種角色 卻忘了體貼自己的存在
我可以變幸福!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認識了很多女性,覺得她們每個人真的都好努力。為了孩子、先生、父母,為了周圍的人,她們真的是全心地投入。
我也是其中一人,想要努力,事實上也很努力,但不擅於「體貼自己」,覺得要依賴他人、體恤自己很困難。
切斷「有毒」的家庭枷鎖
人為什麼無法體貼自己?或許是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所以無法對自己溫柔,甚至認為沒有權利來滿足自己的心。但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這件事就是很大的錯誤,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誤解。
我們每個人光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是值得尊敬的生命,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即是如此。很多人自我肯定感低落,是由於在成長環境裡,他們與生俱來的存在價值遭受否定。
在日本,那些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的父母被稱為「毒親」,意思就是對孩子有害的父母。我不太喜歡「毒親」一詞,因為沒有父母是自願成為「毒親」的。他們無法接受原本的自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結果也讓孩子接受同樣的價值觀。因此他們不得不成為「毒親」,過著無奈的人生。
雖說如此,毒親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在這樣的父母養育下,孩子即使長大成人、離開家庭,還是逃不過詛咒。「直到現在,我都會想到我爸或我媽的話:『你做什麼都會失敗!』」,很多人都有這種困擾。
這些人像是深怕觸怒存在於腦海中的母親一般,做事總是顧慮再三。他們無法過著如自己所願的生活,比起自己興奮期待的事,更在意別人怎麼想,總是戰戰兢兢地生活以避免失敗收場。
這種狀態可說是已經放棄讓自己幸福的權利。他們覺得「反正我做什麼都失敗」,於是索性放棄,不想挑戰任何事。比起自己的幸福,他們更盡力使他人幸福,不會想找出自己的存在價值。如此一來,由於他們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所以便會希望透過孩子來得到幸福,於是施加壓力給孩子,最終便成了「毒親」,也進而形成了「有毒的家庭枷鎖」。
當然,父母是毒親,不代表孩子長大後為人父母也會是毒親。其實這種「有毒的家庭枷鎖」是能斬斷的,方法就是提升自我肯定感和體貼自己。
體貼自己就像香檳塔,能依序傳遞愛與幸福
若把體貼自己想成一座香檳塔,應該更容易理解。把一只只玻璃杯疊成一座金字塔,最頂端就是你的杯子。請在那只玻璃杯裡注入名為「體貼自己」的香檳,如果一直持續倒入香檳,香檳就會流向下方的杯子,讓整座塔的杯子裡都盛滿香檳。
當你願意體貼自己,對自己好的時候,往下流動的就是「愛」。若是你讓自己充滿了愛,也能讓周圍的人感受到愛。
有位媽媽生第二胎時,很煩惱該怎麼分配關愛給兩個孩子。她翻找了一些書後,讀到以下這個美好的說法。
「即使迎來新生命,也請跟過去一樣疼愛較年長的孩子。愛就如同河水一般,從高處往下流。若對上頭的孩子注入關愛,他自然就會疼愛弟弟妹妹。」
於是,她特別留意要安排時間跟老大獨處,讓彼此都能感受到愛。結果老大不但沒有為了爭寵而退化成嬰兒行為的情況,反而會說「寶寶好可愛」,想好好疼愛弟妹。
這跟香檳塔的道理相同。只要你讓自己充滿愛,變得幸福,這份愛就會自然流露,傳遞幸福給孩子、家人與周圍其他人。
同理可證,要讓孩子幸福,媽媽一定要先幸福,愛與幸福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傳遞下去的,請你牢記在心裡。
你一定可以幸福,你不能不幸福!
母親節特別企劃
「琅琅悅讀」與三采文化合作,歡迎踴躍回答下面的票選問題,並留下聯繫email(僅供本次活動使用)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投票時間至5/31 23:59止。投票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我要當快樂的媽媽,也想成為有價值的自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