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餵養焦慮,改善5種習慣找回生活動力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你是否覺得越努力越迷茫,總愛回憶不好的事、腦補還沒發生的事,又或是無法控制地不斷自我檢討,還很容易陷入精神內耗?那麼你的心裡或許也住著一隻貓……作者以本書希望帶領讀者面對內心恐懼和焦慮,發現心裡住的那隻焦慮貓,理解它、接納它、擁抱它,並掙脫過去的陰霾,走出精神內耗的困境,重新找到生活的動力。(編按)

文/段美茹

停止餵養焦慮

焦慮為什麼會變得愈來愈嚴重?消除焦慮,首先要停止餵養焦慮。

  適度的焦慮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問題在於,一旦焦慮形成,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為其注入養分,直到這隻焦慮貓愈來愈胖,開始騎到主人頭上作威作福,我們才意識到焦慮的嚴重性。

  與動物有了食物才能生存一樣,焦慮也需要養分才能夠持續生長。所以,想要消除和控制焦慮,就要學會停止餵養焦慮。

  那麼,我們靠什麼餵養了焦慮呢?答案是內心的恐懼、自卑、失望、憤怒和疲憊。這些都是令焦慮貓垂涎三尺的「美食」。

  以父母送孩子上學為例,有時候孩子晚了一些,喜歡餵養焦慮的父母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他們會迅速在腦海裡幻想出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孩子的拖拖拉拉成了一種長期行為,未來也會如此,需要父母不斷催促,這種想像讓他們焦慮不安。

  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當下的情緒和情境被無限放大,焦慮值也迅速膨脹。即使當時父母沒有對孩子表現出來,但他們內心卻承受了巨大的焦慮情緒。

  從這裡可以觀察到,喜歡餵養焦慮的人,思維具有明顯的「未來傾向」,無法活在當下。這種思維模式更容易讓他們受到焦慮的侵擾,影響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以下幾種常見的行為也是餵養焦慮的表現:

一、喜歡自我批評

  比如,當你在某次競爭中落選,你會為此責怪自己,認為自己沒有達到內心的預期。但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在眾多優秀的候選人中,一次獲選也可能是基於能力之外的因素,如運氣、時機等。

  所以,當我們的努力沒有獲得預想的結果時,大多數時候可能都不是你的錯。過度的自我批評不僅無益於解決問題,反而會餵養焦慮,讓我們做事時更為困難。試著以寬容理解的心態看待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從中汲取教訓,更好地前行。

二、對一切都感到焦慮

  喜歡餵養焦慮的人總是對「一切」都感到焦慮。他們習慣將問題堆積、累積在一起後,進行模糊化處理,這種處理方式致使問題愈積愈多,內心也愈來愈焦慮。

  對此,我們需要明白,生活本就喜歡在我們感到平靜的時候,給人以更多的挑戰,這是生活的常態。接受這一事實後,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行動。將問題逐一羅列,從最容易引發焦慮的問題入手,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快速解決問題,每解決一個小問題,還能夠給人帶來一點兒成就感,從而有效減輕焦慮。

三、愛往最壞的情況思考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餵養焦慮的思考模式,人們常常對其他可能發生的積極場景視若無睹,而不自覺地擔憂、關注可能發生的最壞結果。哪怕在旁人看來,這種最壞結果發生的概率非常低,甚至永遠都不會發生,但他們依然會陷入焦慮的漩渦。

  要知道,很多你認為迫在眉睫、無可避免的事,其實不過是我們大腦的過度想像,並非真正的威脅。

  因此,與其擔心未知的結果,不如行動起來,制定一些合理的預防措施,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將關注點放在那些我們可以掌控的事情上。

四、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成功水準上

  那些容易焦慮的人,常常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價值是基於自己的成功程度,彷彿只有不斷追求成功,才能夠證明自我價值。他們像倉鼠一樣,在輪子上無休止地奔跑,追逐一個又一個目標。而每一次的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對他們自我價值的認知造成極大的震盪,焦慮程度也會暴增。

  將自我價值和成功綑綁在一起,本身就是在餵養焦慮。

  人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外在的容貌、學歷、體魄或收入等,而是源於我們身為人的本質。人性中,最為關鍵且不容忽視的部分,便是自我價值。

  追求學位、想要升職加薪並沒有錯,努力也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但不應該將它們看作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只有正視自我價值的存在意義,才能夠真正超越焦慮,化解焦慮。

五、很難做出決定

  愛餵養焦慮的人,在面對需要做出決策的事情時,常常感覺舉步維艱。在他們眼裡,決策好似最終局,一旦做出,就不可逆轉,沒有退路可言。對決策後果的擔憂,讓他們難以邁出前行的步伐。

  事實上,很多決定都是可逆的。對這份工作不滿意,你可以換下一份工作;對這個房子不滿意,你可以尋找下一個更好的住處;和朋友、伴侶的價值觀不同,那就代表對方不適合你,你可以瀟灑地離開,尋找和你契合的夥伴。

書名:《如果焦慮是隻貓》
作者:段美茹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20日

  當然,每一個決定的背後都伴隨著責任和潛在後果,但這不是我們逃避決策的藉口。拒絕做出決策和做出錯誤的決策,兩者帶來的後果一樣令人難以承受。所以,與其焦慮後果,不如多花點時間收集資訊,通過充分的資訊來幫助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同時提醒自己,無論面對怎樣的岔路口,我們都有改變方向的能力和機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心理,而不是強迫自己做出一個「完美」的決定。

  總之,想要有效預防焦慮症,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避免長時間久坐,適當增加運動時間,聽聽音樂。只要我們不再主動餵養焦慮,就可以將其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降低焦慮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擁抱更平和、更健康的自己。

●本文摘選自之《如果焦慮是隻貓:帶你擺脫情緒內耗,安撫內心的焦慮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焦慮 壓力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