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傾訴造成友誼的隱形傷害 朋友互相傾聽避免只「倒垃圾」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李維文

不用多說就能彼此了解

人的一生中,知己難遇。你和他(或她)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就算什麼都不說,對方也能明白你的心意,並保持一致的高度,即使不一定認同你的觀點,但他一定是善意的,願意與你溝通交流。重要的是,你們了解彼此的性情、為人,在任何時候都願意支持和相信對方。

尋找喜歡和願意傾聽你的人,和他們做朋友,看有沒有機會和他們成為最好的朋友—這就是我的建議。曾經有位加州大學的年輕人向我請教伴侶的選擇問題,我沒有告訴他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人,而是對他說:「如果你的結婚對象願意和你聊天,願意聽你說話,那麼你們的婚姻生活便會非常的幸福。至少對你而言,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這是對方的優點。」

有位知名男演員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我四十歲了都還沒結婚的原因,是因為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人。至於我理想中對象,就是無時無刻可以一起聊天的女孩。」你可能會奇怪的問:「這有什麼困難的?」事實上這相當困難。

◎ 有人願意聽,不代表什麼都能說
聊天很簡單,願意聊天的人很多,喜歡傾聽的人也不在少數,但「無時無刻」就很難做到了。例如,你在半夜遇到困擾,想把心裡的話說給對方聽,多數人可能很不高興的予以回絕:「這麼晚了,明早再說吧!」然後轉頭就睡了。不僅你傾訴的欲望立刻消失,對對方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你們之間的情感就會出現裂痕。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能做普通朋友,但就是不能做知己,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無時無刻」聽對方傾訴這一點。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看一看,拿出自己手機上的通訊錄查一查,問自己:「這些人之中,誰是我可以無時無刻打擾的?」到最後你可能會發現竟然寥寥無幾。

即使有個人視你為最好的朋友,也願意聽你傾訴,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會毫不猶豫接聽你打來的電話,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想說什麼,就一股腦兒的全都說出去。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人緣不錯,認識的人很多,關係好的人也不少。於是他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任何一點小事都想告訴朋友,說起來沒完沒了,讓人非常反感。對方客氣一點,會說他們是「碎嘴」,實在煩透了,可能就覺得他們口不擇言,最後就不再拿他們當朋友了。

◎ 問問自己,有沒有傾聽的習慣
即使是朝夕相處的家人,或是親密無間的愛人,我們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什麼時候說就什麼時候說。對自己最好的朋友、心靈的知己,我們也要確立一些原則。

原則一,盡量不在休息時間去打擾對方,比如三更半夜。
原則二,盡量只說重要的與必要的事情,不要整天只講一些瑣碎無聊的煩心事。
原則三,盡量不要失禮,保持適當距離,別過度深入對方的生活,也避免把自己所有的隱私都告訴對方。

根據以上原則,你再翻一下通訊錄上的名字,看看這些人有幾個符合上面的標準,還有你能否遵守這些標準?他們之中有哪些人能遵守這些標準?多數人在進行這一步的檢查之後,不免有些悲傷,因為真正合格的人很少。往往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幾乎沒有這樣的朋友,才發現自己對朋友做得遠遠不夠。

你要拿出自己的態度,用真誠和耐心去傾聽,聽聽你的朋友有什麼心事,幫助對方排憂解難。這樣你就能實現與對方的互動,贏得認可和尊重。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這樣的朋友,就是自己的話太多,完全顧不上聽一聽對方的想法。

傾訴不是倒垃圾

有一天,我跟一位女性友人吳小姐一起吃飯。她已經在美國洛杉磯待了六年,個性外向,是那種有什麼事都願意對人說的女性。飯桌上,吳小姐一直抱怨,眼神充滿不屑,說:「知道我最煩什麼嗎?就是那些沒有耐心的人。別人跟他說點什麼東西,剛講了幾分鐘就受不了,動不動就找藉口走開,不給人面子。平時還是好朋友,到了關鍵時刻就靠不住!」

我知道吳小姐是個平常有事就會找人挖心掏肺的人,她心裡藏不住事,也不夠堅強。遇到工作不順心,情感不如意,和朋友有了衝突,她都習慣找人沒完沒了的傾訴,並把這當作信任別人的表現。她認為,因為我信任你,才向你傾訴,否則才不找你!這就是吳小姐的原則。

但我認為,無論你和對方的關係多好,傾訴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是把對方當作垃圾桶。有些事情翻來覆去講許多遍,對方早就聽膩了;有時候對方沒有太多時間聽你嘮叨,可能忙於工作,或者有事要出門,而你還在不停的重複那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話,對方肯定會感到厭煩。

如果你過度傾訴,講個不停只會嚇跑朋友,讓對方和你產生距離,不敢找你聊天,怕和你溝通。說穿了,有這種毛病的人很難找到知己;就算普通朋友也不會多,因為大家都想讓自己的耳根子清靜一點。

再好的朋友,都不是情緒垃圾桶

當然,站在你的角度,之所以傾訴有自己的立場和理由,可能是工作不順心、過於孤獨、受到同事的冷遇,或受到客戶的欺負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也讓人覺得這些傾訴具有某種「正當性」。但也因此,你便覺得向朋友傾訴是理所當然的,而朋友就必須聽你嘮叨個沒完沒了?就像吳小姐說的:「我需要發洩自己的鬱悶和不滿。在這種時候,不找閨密說又能找誰呢?她們是我最佳的傾訴對象!否則幹嘛當朋友?」

吳小姐的話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同。簡而言之,人們願意成為朋友的「垃圾桶」,聽對方倒倒苦水,抱怨一下,給對方心理上的安慰,但不會容忍對方每天都向自己大吐「苦水」,沒完沒了。

試想一下,誰願意成為這樣的角色?所以傾訴必須適可而止,要防止過度傾訴引起對方反感,不再當你是朋友。

是紓壓,不是嘮叨

我不斷強調,向別人傾訴要適當,也要講方法。除了避免話題重複,態度既不要太激烈,也不要太隱晦,必須把話說明白,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哪些協助。我們得平心靜氣的講,避免在朋友面前講得吹鬍子瞪眼,好像自己的不幸全是面前這位傾聽者所造成。

同時你還得選對時間,要在正確時間向朋友傾訴,不能老是在半夜吵醒別人,強迫對方在沙發上聽你嘮叨到天明,總是這樣做的結果,就算再好的朋友也會厭煩。

愛德華教授是我主持的諮詢機構顧問,他認為,在心理學上「傾訴」的作法確實可以用來宣洩情緒,但並非解決心理問題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們心中有苦悶,可以適當傾訴,例如很大時,進行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的傾訴沒有問題,但必須找對人,選對方法,控制時間。

怎麼做才算「適當」呢?你可以先設定好程序,提出一些要求,嚴格的按照這些既定的要求去做,不要突破設定好的底線,否則傾聽者很容易就發現你生活中負面的東西,並加以放大,對你產生負面印象。

書名:《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打通人脈、集結盟友,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作者:李維文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9月4日

愛德華教授說:「朋友之間的過度傾訴,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情感宣洩的不良引導,可能會讓事情極端化。過度傾訴就像是一種毒品,讓身體和心理上癮,我們只要一天不傾訴,心情就不能平靜,如此一來,朋友會對你敬而遠之,誰也不願意活在那些話語垃圾的殺傷範圍內,你也更難從中走出來。」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每次都重複同一個話題、宣洩同一種情緒或拿同一件事抱怨個沒完沒了,這只會讓對方覺得你缺乏基本的自省能力。有的人的確如此,跑到你跟前發牢騷,把一件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你耐心的聽、真誠的講、也給了建議,他們當場也頻頻點頭,好像已經想通了,但第二天又重複一遍昨天的談話。不用幾天時間,任何人都會對此感到厭煩。

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聽你重複嘮叨、不斷倒帶,耳朵早就生了厚厚的繭,恨不得離你越遠越好,還會跟你做朋友嗎?

●本文摘自出版之《上位思維:從當上主管到成為領導人,上千位執行長最想告訴你的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方舟文化 溝通技巧 人際關係 友誼 情侶 情緒 壓力 書摘 商業財經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