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運用複利效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理財更適合想實踐夢想的你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郭俊宏

複利可能只是紙上富貴,現金流才是致富關鍵

我們常聽到「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意思是指複利會讓錢的價值隨著時間呈指數型成長。當我們投資或存款,將所收到的利息或回報再滾入本金,在下次計息時再產生利息,即使我們不增加投資額度,長期下來因為「利滾利」的效果,資產也會迅速增長,這就是據稱威力大過原子彈的「」。

假設你投資了10萬元,年利率是5%。若只考慮單利,10年後你將賺得5萬元(10萬元✕5%✕10年=5萬元),但如果以複利計算,10年後的收益將超過6.2萬元。

從複利效應開始延伸,你應該也聽過「72法則」,假設年化報酬率1%以複利計算,經過72年後本金就會翻倍。換句話說,我們用72除以預期年化報酬率,可得知本金翻倍需要的時間。

舉例來說,倘若每年投資報酬率僅有1%,經由複利滾存,需要72/1=72(年)就能讓你的本金翻倍;假設我們把投資報酬率提高到9%,需要72/9=8(年)就可以翻倍。意思是你若投資100萬元,以9%年複利滾存,8年後約會有200萬元的本利和。

72法則的盲點

乍看之下,72法則非常吸引人,因為只要報酬率愈高,本金翻倍的時間就可以加速。但這也僅是根基於理論上的計算,並沒有考慮市場的波動、投資風險,以及人性的恐懼與貪婪。

按照72法則,只要選擇了高報酬標的,只要靠著複利效應就能讓財富加速翻倍,而這也是讓有心人士利用人性中的「貪」來詐騙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複利效應很可能只是紙上富貴,因為當你的資產不具備流動性或可隨時動用的彈性時,就等於我們根本無法在設定的時間,到達原本想要的財富數字。

舉例來說,我們投資市場,根據複利效應,必須把這一年的報酬再滾入下一年的本金中。期間,當股價上漲時,我們沒有馬上變現,如此一來可能損失股市上漲的獲利機會。甚至當市場下跌時,可能會面臨損失本金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那些紙上的利潤,常常因為人的貪婪或恐懼而無法堅守。

與其追求長期間的高報酬,找到持續、穩定的定期收入來源,可能更加符合人性。

也就是說,無論外在市場好壞,我們都希望可以有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收入。獲得穩定的持續性現金流,管道可以是租賃房地產、持有股票、債券的股利收益,或是擁有一家獲利成長的企業,都可以帶來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

事實上,大部分人一輩子的夢想,大都是靠現金流收入來實現的。我問過每一位前來諮詢的個案及學員,你的理財目標是什麼?大多人不外乎是為了買房、提早規劃退休、教育下一代、財富增值、每年出國旅遊等。

你可以問問自己,在你的心目中,排名第一順位的理財目標是什麼?接下來,再問自己另一個問題:要達成這個理財目標要靠現金流的流量,還是資產的存量?

資產存量vs.現金流量

現金流的「流量」,指的是不需要一次性資金就能達成的理財需求,例如每月退休金預算、房貸每月攤還本利,甚至是每月長照費用、醫療費用,或是轉為分期月繳或年繳的保險金金額。如果你的理財目標是一次性預算可達成,例如出國旅遊預算、結婚基金等,就是屬於靠平日累積的一整筆資產「存量」。

倘若要達成我們的理財目標,要靠追求一整筆資產存量的複利效應,雖然可能在市場景況好時會有令人驚喜的高回報,但在目前全球市場與環境加速變化的情況下,我反而建議著重在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量的投資上,這樣即使面對經濟或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能兼顧資產的增值性和流動性。

複利效應vs.現金流的底層邏輯

我們在課堂上探討資產管理和投資策略時,「複利效應」和「現金流」也是兩種經常被拿來比較的理財方式。其實兩者不僅底層邏輯各異,對財富的定義也大不同。

試問,一個擁有上億元資產的人比較有錢?還是每年擁有100萬元現金流收入的人比較富有呢?純粹就數字來看,就算你每年都有100萬元的現金流收入,也要經過100年才能達到上億元資產的目標。但如果再進一步追問,你認為誰的財富來源可以長久維持,或誰比較可能大起大落呢?

書名:《最強配息型ETF全攻略:穩收息、不蝕本!一次學會自組月月配,打造月領10萬、持續獲利的現金流收入》
作者:郭俊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年4月30日

複利效應基於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其背後原理是「資金的時間價值」。也就是,假設資金價值會在未來某時刻高於現在,再加上你將投資回報再投入,這些回報也會在未來某時刻產生高回報,這就是「利滾利」的概念。換言之,複利效應包含「時間」及「資產增長速度會加速」兩大關鍵,但它的盲點也在於根據一個穩定增長的假設,而實際上,市場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

現金流重視的關鍵是資金的「流動性」和「穩定性」。流動性代表你能不能很容易的獲得和提取現金,而穩定性意味著你可以預期在未來某時刻收到固定的金額。穩定的現金流收入除了實現流量型的理財目標之外,即使面對外部經濟、市場逆風,或是未知事件(如疫情帶來的失業風險)等突發事故也能有所緩衝。

了解複利效應和現金流的底層邏輯,以及它們在資產管理策略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後,你應該可以理解,如果你還不是一位擁有上億元資產的有錢人,更應該把財富建立在一個長期、持續、穩定產生現金流的投資策略上,以應對未來的市場變化。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最強配息型ETF全攻略:穩收息、不蝕本!一次學會自組月月配,打造月領10萬、持續獲利的現金流收入》。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天下雜誌 商業財經 投資理財 複利效應 股票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讓你的訊息被已讀秒回!AI時代必學的高效訊息溝通術

登山家張元植墜崖離世 從畏懼到迷戀「登峰」為何讓人著迷?

陷入韓劇難以自拔?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會深陷這部作品?

LOG IN 台南/水仙宮市場鴻宏行南北乾貨 傳承台灣料理與辦桌文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