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親子關係的親職教育:停止下指導棋,把發言權交給孩子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丹.萊昂斯(Dan Lyons)

一個舉動,竟然解鎖親子間更深層的溝通

我女兒快抓狂了。她有一篇英文課的報告兩天後要交,而她對於那些英詩完全沒有任何心得感想。這樣下去,她這次的作業會拿鴨蛋,而鴨蛋會拖累她的GPA平均分數,說不定,她就進不了大學。

她十六歲,今年高三。我想替她解決問題,告訴她怎麼做這份作業。我向來都是這麼做的。不過你知道嗎?我每次這麼做都沒有效果。我愈是想要幫忙,她就愈沮喪。所以,這次我嘗試了不一樣的做法:我坐在那兒,閉上了我的鳥嘴,告訴自己,聽就好了,女兒一定會自己想出脫困之道。這個過程很煎熬。我內心的多話渴望不知道有多麼想掙脫牢籠。但這次我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開口就是不開口。

終於,她注意到我異常的安靜,主動問起了我。

「你在幹什麼?你為什麼只是在那兒呆坐著?」

「我在聽啊。」我說。

「你才沒有在聽。你在看手機。」

「我沒有在看手機。」

我早就刻意把手機放在茶几上,手根本搆不著。

「你在無視我。」

「我要是想無視妳,我幹嘛不離開房間。」

「嗯,但你也沒有要幫我啊,所以我想你是不在乎吧。」

「我知道妳心情不好。」

「還用你說。」

她笑了,我也是。

慢慢地,她平靜了下來。原本愈轉愈快的焦慮之輪開始慢了下來。然後,她開始說起了她真正的問題,而問題的本體並不是英文報告。真正的問題是十六歲的她發現,成人的世界正朝她失速直衝而來,如同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樣,她也害怕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她就快要考學力測驗SAT了。接著,她就得申請大學。她害怕,她不只怕自己申請不到大學,更怕萬一申請上了,自己能不能在大學裡存活。

地平線的另一端是身影愈來愈大、遼闊而未知的成人世界。妳從小都在唸著想趕緊長大,長大了,妳就可以獨當一面,但如今,站在長大的門檻前,妳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猶豫起來了。然而,來不及了,妳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所以,準備好了也好、沒準備好也罷,去吧,人生從來就沒有準備好才發生的事。

這些都不是我能解決的問題,但她橫豎也沒有要我替她解決。她只是需要知道她有權利害怕,她只是想知道,不論生命準備了什麼關卡給她,她都無需一個人去面對

閉上鳥嘴─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閉上鳥嘴真正的超能力在於它除了可以幫助你自己以外,還可以幫助你去幫助其他人,讓他們的人生變美好,讓他們變幸福。閉上鳥嘴是關於讓你建立起更強韌、更健康的,而且對象涵蓋你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你的出發點可以跟我一樣,只是希望管好自己那張很難管住的嘴巴,並且趨吉避凶。你會意識到不輕易開口之後可以帶給你的很多好處。你跟人談判可以不吃虧,你有機會出落得快樂一點、健康一點、聰明一點。這些都是很棒的事。但更進階的做法是,你可以利用不多嘴去協助你的孩子成長為成熟的大人,讓他們遇事能自己解決,能做出好的決定。再者就是閉嘴也可以讓你撫慰到正歷經難關的親友。

像我與女兒的這種互動,就可以解鎖一種更深層的溝通,讓我們父女間建立起更強的連結。你不會在那兒長篇大論,但你也不會顯得被動。你會表現出某些學者口中的「積極性沉默」,這種無聲勝有聲的做法,不時可以盡在不言中地傳達更多的資訊。

閉上鳥嘴這件事在涉及人際關係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戰略性的,另一類是戰術性的。戰略型的對話就像是我與女兒的那種,當中,你鎖定要解決的是更深入、更長期的問題。戰術型的閉上鳥嘴,則是你要去解決手邊的問題。比方說:偶爾,你確實需要幫忙孩子寫出那篇報告。我兒子比較內向,跟他母親一樣。但如果我問他開放性的問題,然後把空間讓出來─只要我克制住下指導棋的衝動,僅扮演鏡子的角色去反射他的靈感─我就能成功讓他開口。

「你最近在忙什麼?」某個星期二早上,我在開車送他去上學的途中這麼問他。他有一篇報告要寫,他咕噥著。他已經擬了一份草稿,但內容有些凌亂。要是以前,我肯定會開始用各種大小招數轟炸他。但新的我只是問了他一句,「什麼樣的報告?」然後把發言權交給他。他花了二十分鐘向我解釋一種名為「農耕/語言擴散假說」的理論,談的是人類的語系如何跟隨著農業一起擴散出去。我問了幾個問題,我知道他會一邊跟我解說事情的前因後果,一邊慢慢地釐清自己該怎麼寫這份報告。等到我在校門口放他下車時,他已經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感覺上,我好像什麼事都沒做─因為我沒有說太多話。但這就是所謂的「積極性沉默」,一種以退為進、刻意營造的安靜。我的沉默,給了他途徑自行把問題梳理清楚。那天早上,我又習得了一種閉上鳥嘴的變奏。

書名:《閉嘴的藝術:以退為進的刻意沉默,讓你趨吉避凶,家庭與事業如沐春風》
作者:丹.萊昂斯(Dan Lyons)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8月1日

某些戰術性的對話會演化為戰略性的對話。如果你讓某人開口,然後把路徑讓出來,那麼對方往往就會自行涉足深水區,聊起更加困難也更加要緊的內容。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壓抑好為人師的衝動。如果你是某件事情的過來人,你認為聽聽你的經驗可以幫助到他們,那你可以提供這個選項給他們,但不要強加給他們,等他們問了再說,要是他們沒問,你就不要多話。

我並不是閉上鳥嘴的天生好手。看著以前拍攝的家庭錄影帶,我會一陣瑟縮:我看到的是一名家長在讓他的孩子一整個激動起來、興奮起來。在我家孩子大部分的生命中,我都是那個不停在布道跟說故事的老爸,我會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直到我已經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才會反過來問孩子說,「等等,我們是在討論什麼?」

這個嘛,我們什麼都沒有在討論。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掉進對孩子說太多話的陷阱。我們會在應該貼著椅背端坐好的時候往前探頭探腦。根據研究顯示,實則安安靜靜的親職效果最好。你不需要對大小事都有意見。就算是你有意見,你也不必然得說出來。你更不用對每個問題都抱有答案。而且老實說:誰能對每個問題都有答案?

關掉你的星戰光劍,你會發現自己強大到不可思議。

要有勇氣說出身為家長最有力量的一句話:「我不知道。」

●本文摘自《閉嘴的藝術:以退為進的刻意沉默,讓你趨吉避凶,家庭與事業如沐春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心理勵志 人際關係 親子互動 子女心情 家人關係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固執性格與變老正相關?不願嘗試新事物是為了維持自主性

前往瑞士準備善終─妻子陪伴阿茲海默症丈夫走完「尊嚴」人生旅程

台劇《華麗計程車行》入圍6項金鐘!為何車行取名為「華麗」?

35歲就退休!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經濟和思想都要獨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