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
日治台灣美術史上地位崇高的藝術大師:洪允權──#名單之後159
文/ 李維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洪允權 入選 府展第2、3、6回北斗郡二林庄,一個因為濁水溪改道而逐漸沒落的所在,這裡是風頭水尾,水稻種植困難,每到東北季風來的時候,總是寒風颯颯,...
文史控的天堂!飽藏臺灣文獻的閱讀秘境:台南新營文化中心圖書館
近年來地方學盛行,從小學的鄉土教育課程、國高中的探究與實作,至社區發展協會的活動,都可以見到俗諺、古地圖、口述訪談等文獻史料的應用。除了向老一輩尋訪這些過往歷史,其實在圖書館也能挖出不少寶藏!本次走...
從漫畫《乞丐頭與貓老大》看台灣百年前的社會邊緣人
時間過得飛快,《集合》出版邁入第三年,第十三集也已於三月初與大家見面!本集《乞丐頭與貓老大》的故事取材自日治時期的慈善先驅——施乾的事蹟。施乾出身富裕,卻因目睹街頭行乞者的困境而放棄優渥生活,創立「...
明日朝陽照逝水:南山公墓長眠的青年畫家高均鑑──#名單之後156
文/ 林晏(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高均鑑 入選 臺展第3、4回「時間是一條河,生命在河中載沉載浮……面對滾滾東去的逝水,我們不能令河水洄流,但永遠可以期盼朝陽。」——張香華《明日朝陽照逝水》...
師承林玉山、裱具店見習的畫家:楊萬枝──#名單之後155
文/ 林榮燁楊萬枝 入選 臺展第9回;府展第6回根據蔡榮順與高穗坪的調查,嘉義市在日治時期至少出現過六家裱褙(具)店,即:(一)林耳主持(林玉山之父)、蔣才、蔡騰祥主畫的風雅軒、(二)蒲嬰主裱兼畫(...
日治時期台灣觀光旅遊指定KOL畫家:中原正幸──#名單之後154
文/ 張琬琳(臺灣文學基地文學創新小組召集人)中原正幸 入選 臺展第6、7、8回;府展第1、2、5回日治時期,隨著殖民現代化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觀光旅遊的風尚逐漸成形。總督府推廣臺灣觀光,藉由展示在...
日治年代,畫家身兼模特的神祕女大生:陳雪君──#名單之後152
文/ 林毓晴(政治大學歷史所畢)陳雪君 入選 臺展第6、7回1931年10月17、18日,參加第五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的參賽者們陸續將畫作搬入審查會場,東洋畫部的參賽者中有位名叫陳雪君的女學...
裸女、火山、瓦牆 :梅原龍三郎的東方主義──#名單之後151
文/孫淳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助理教授)梅原龍三郎 審查員 臺展第9-10回梅原龍三郎(1888-1986)常被認為是郭柏川(1901-1974)的日本老師,源自二人1930年代末戰爭時同在北...
使水彩點綴人生的臺灣蛇博士:山口謹爾──名單之後#146
文/ 余怡儒(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碩士)山口謹爾 入選 臺展第1回日治初期,治臺時間不久的日本官員,積極探索臺灣山林資源之外,亦對台灣濕熱氣候造成的蛇類動物繁多、蛇類咬傷案件頻傳等狀況,感到十分棘手...
新竹才不是文學沙漠(下):日治詩社、戰後壓抑再到文化斷層後的文學獎
提起新竹,是不是仍隱約有美食沙漠、文化沙漠的印象?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清領時期,竹塹城就有華美的園林,文人品酒吟詩是日常,潮流指標的大成街曾經是孔廟所在地;日治時新竹詩社蓬勃發展,更有許多知識分子投...
因漫畫鴨上報而成名?斗六街的花鳥畫家:伊藤谿水──名單之後#144
文/ 王德合(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兼任講師,嘉義市美術協會理事長,藝術創作者)伊藤谿水 入選 臺展第6、7、10回 府展第1、2回1933年第七回臺展展出後,臺灣日日新報的「臺日漫畫」專欄曾刊出一幅令...
贈獎公布/【抽獎】聚焦北美館兩大年度特展:「飛地」、「喧囂的孤獨」編輯嚴選膠彩、當代藝術、雕塑等10件必看藝術作品
近日雨季是否下得讓你心煩?不如就去看展覽轉換個好一下心情吧!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近期重磅推出兩大截然不同的展覽,策展規劃靈感皆源自於書籍啟發,作品豐富且各有千秋,展品時間跨度將近一世紀,從日...
從臺北到北斗,仕紳畫家余德煌的北斗紀事──名單之後#143
文/ 李維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余德煌 入選 臺展第8回;府展第2-6回 特選 府展第6回明治31年 (1898年)8月6日,歲次戊戌,濁水溪下游的支流之一──東螺溪發大洪水...
什麼是「南洋呆」、誰深入阿里山採集上萬種植物標本?漫畫《霧之森》解密台灣日治時期的登山史
大家都有登山過的經驗吧,漫畫《霧之森》裡,陳霞就是被爸媽拉著上山露營,才遭遇一連串山林的冒險,然而你知道登山是怎麼成為我們日常的休閒活動呢?日治時期的台灣登山學其實在清領時期,台灣深山屬於化外之地...
新竹南勢郭家出畫家!郭福壽帶你領略空氣流動之作──名單之後#142
文/ 黃博鈞(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郭福壽 入選 臺展第4、7回這是關於風、關於空氣的故事。新竹的客雅溪繞了一彎,留下一塊尚能耕種的溪埔地,透著風。走在風裡的郭家族人,經歷了漫長遷徙,八十三歲的婆婆...
台北龍山寺、孔廟皆出自他巧手!一睹閩南建築工藝史與宮廟影響力:清末民初工匠大師王益順
文、圖_曾令愉/旅讀繪_楊美娟/旅讀感謝_素園藏書在泉州東部濱海小半島上的惠安崇武鎮,孕育眾多傑出匠人,是謂「官住出泥匠、峰前出石匠、溪底出木匠」。活躍於清末民初的溪底派首席大木匠師王益順,對台灣傳...
高雄港都美術教育推動成員之一:綱島養吾──名單之後#140
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綱島養吾 入選 臺展第3、4、7回1904年綱島養吾出生於岡山縣上房郡有漢村(今高梁市有漢町),很早就投入教職工作,1919年自有漢教員養成所畢業,並取得尋常小學校...
北美館年度鉅獻「喧囂的孤獨」146件作品 爬梳台灣百年膠彩畫發展史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自2024年10月12日至2025年2月2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名中「喧囂的孤獨」概括了膠彩畫在臺灣發展之過程,具有順逆起伏的賡續和開展,名稱幾經流變:日治時期稱...
近百年前日月潭有多美? 攝影中心「典藏開卷」350幀影像見證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
日治時期的臺灣,絶對不可錯過的「八景、十二勝、二別格」在哪兒?推動臺灣農業躍進發展的「嘉南大圳」如何在十年間開山闢土建成?動員全臺的日本皇太子裕仁親王「臺灣行啟」巡訪了哪些地點?日本時代臺灣如何防治...
北港朝天宮廟會、草木花果都描繪:東洋畫畫家施玉山──名單之後#139
文/ 林榮燁施玉山 入選 臺展第3、5、6回雖然跟林玉山(1907-2005)有著同樣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玉山」,也是同時代的東洋畫畫家,目前僅知施玉山於1928年加入林玉山於當年所創辦的春萌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