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
舊社會女性藝術家矛盾情懷!邱金蓮:「我從沒想過當畫家」──名單之後#58
文/盧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邱金蓮 入選 臺展第6、7回出身苗栗通霄客家莊的邱金蓮(1912-2015),在藝術研究中最常被提起的情境,是提到鄉原古統的學生、日治時期女性畫家時。這些身份...
歷史建築台銀彰化日式宿舍動工修復 文化景點再添一處
歷史建築台灣銀行彰化日式舊宿舍修復再利用工程今(15日)天開工,舊宿舍興建於日治昭和時期,已有88年歷史,彰化副縣長林田富說,此次台銀自籌近5千萬元修復舊宿舍,減輕縣府財政壓力,預計明年6月完工,未...
【名單之後】鄭妤惀/臺灣超現實風格的見證者——福井敬一的繪畫與設計
文/鄭妤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士班)福井敬一 入選 臺展第8、9回;府展第1、3、4回不單純的《畫室靜物》風兒輕拂過窗邊布幔,帶著一片陽光灑下。畫面中央端坐著畫架,與一旁散落著兩幅畫作與靜...
葉瓊霞/百年回首 白色暗影──翻開一本校友錄之後
文︱葉瓊霞(南臺科技大學講師、《等待天光 - 臺南人權歷史場址》共同作者)臺南市東區德慶溪上游支流切割形成的丘陵地,竹叢遍生,清代稱為「西竹圍」,日治時代稱為「竹園町」。距今一百年前,此地誕生了臺南...
【尋客Meet Hakka】初春循著魯冰花,遊玩大北坑
採訪撰文|朱惟君 攝影|Biride、朱惟君 圖|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提供 插畫|彭昱庭(彭彭)魯冰花如何賞最美?這幾年逐漸打響名聲的大北坑魯冰花季,一到花季期間,總能引來大批人潮,「單單2、3個禮拜...
日治時期台南最高建物是哪棟?文化局出版專書介紹
日治時期台南最高的建築物是哪一棟?答案是目前位在市區圓環旁的市定古蹟「原台南合同廳舍」、當年用來作為消防之用的「火見樓」,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其前世今生,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邀請義消之子吳建昇撰寫,出版...
【名單之後】盧穎/三島利正,以及圖畫課中的「用器畫」
文/盧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三島利正 入選 臺展第7回、府展第1、3回過去看了那麼多出身於師範體系的臺府展畫家,他們大多身帶教職,任教於小/公學校或中高等學校,所以當時學校的美術課都上什...
高雄翰品酒店舉辦花磚特展 百年花磚重新綻放
花磚是日治時代台灣重要的民間文化資產,也是集裝飾藝術及建築功能的手工藝品。高雄翰品酒店舉辦花磚展,展示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花磚與新設計花磚,並有手作活動,歡迎民眾免費觀賞。台灣花磚因手工、技藝與時間的累...
李思儀/警務體系的轉型正義──從「警察局」列為不義遺址談起
文/李思儀(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目前在探討轉型正義課題時,無論是國家人權博物館或是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都將處理與界定臺灣的不義遺址視為一項辨識威權運作空間與記錄相關歷史的重要工作。什麼是不義...
穿越日治時代!尋找臺灣各行業的職場女性身影及故事
重回女性躍入現代職場的開端每天通勤時是否注意過身旁同行的有誰?可能是腳踩高跟鞋的 OL、認真回覆工作群組的女強人,或是右手牽小孩、左手拿公事包的媽媽,她們都是在職場打拚的職業婦女。當今的臺灣職場是女...
台南佳里善行寺建寺百年 展出珍貴古文物
創建於1836年、重建至今(1月2日)滿百年的台南佳里善行寺,為慶祝建寺百年,目前正在舉辦「流金歲月煉世紀」文物特展,展出寺方保存至今的上百件古文物,有日治時期重建寺廟的藍晒圖、僧人百年前使用的竹編...
【名單之後】林榮燁/參與嘉南大圳建設與吳鳳神話塑造的大岡春濤
文/林榮燁大岡春濤 入選 臺展第一回東洋畫部大岡春濤,日本廣島人,1880年生。[註1]1922年任職於當時位在嘉義的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大圳完工後,於1930年7月離職返回日本內地,[註2]當年底...
新年「走村」!虎尾建國眷村保留歷史感 逛市集憶當年
雲林縣虎尾建國眷村見證日治時期到國軍空軍發展歷史,也是台灣少見農村型眷村,縣府獲中央支持,分年分期進行修復工程,己棟、丁棟建築先後獲得建築園冶獎、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今忠棟、孝棟及活動中心再傳捷報,...
只在除夕夜舉行的婚禮!從戶口名簿探究「童養媳」故事
戶口調查簿內的「媳婦仔」是誰?有跟家中長輩聊過年輕時結婚的回憶嗎?阿公、阿嬤的回答可能會顛覆你對婚姻的認知!傳統漢人社會流傳一種特別的「童養媳婚」,小女孩被帶到男方家養大後,直接嫁給一起長大的養兄弟...
百年前的台灣人怎麼登山打卡? 國家攝影中心線上揭密
打卡不只是現代人的習慣,也是百年前台灣登山客的重要儀式。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寫真帖,共集結112幅早期台灣山岳林野的歷史影像。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委託台大地理系教授洪廣...
【名單之後】陳韋聿/顏水龍,跨越兩個時代的蘭嶼旅行
文/陳韋聿顏水龍 臺展第1、3、7~10回,府展第1回 特選 臺展第3、7回 審查員 臺展第8回輪船離開東臺灣海岸之後,越過大片的汪洋,覆滿了綠色植被的紅頭嶼,便會從海平線的彼端漸漸浮現...
「南國運送店」劫後重生 登錄嘉義市歷史建築
嘉義市北興街35號在2021年10月底慘遭祝融,但也「因禍得福」,原來這棟木構造建築見證了日治時期嘉義市「運送店」的歷史,雖經火災毀損,但其具入母式屋頂與西式屋架,且木窗框線腳修飾典雅,符合歷史建築...
古蹟修壞!台南火車站日治瓷磚被敲毀 監院糾正台鐵局
台南火車站配合鐵路地下化進行古蹟修復,今年卻傳出「修壞」的意外,包括古蹟外牆磁磚被敲除等破壞,難以恢復,今年2月被勒令停工。監察院聯席委員會會議今天通過監委林國明、王美玉及葉宜津所提調查報告,糾正台...
願你了解我的明白 臺文館推原住民族文學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原住民族文學捐贈展」,邀請民眾一同追溯臺灣文學史長河的源流——原住民族文學。本展以典藏文物為基礎,呈現原住民族文學的各樣載體,史前的口傳時期,有神話、傳說、祭儀、歌謠等多元文本,...
匯集國內外攝影師心血 新竹市美術館展竹塹70張老照片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至明年2月28日推出攝影特展《敘事竹塹攝影史詩》,匯集22名台灣攝影家與非裔法籍攝影家朱利安‧愛德華茲所拍攝的70件珍貴影像,年代橫跨清領、日治至光復後時期,紀錄曾發生在竹塹城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