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南勢郭家出畫家!郭福壽帶你領略空氣流動之作──名單之後#142

郭福壽,〈町はづれ〉,1933
郭福壽,〈町はづれ〉,1933

文/ 黃博鈞(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郭福壽 入選 臺展第4、7回

這是關於風、關於空氣的故事。

的客雅溪繞了一彎,留下一塊尚能耕種的溪埔地,透著風。

走在風裡的郭家族人,經歷了漫長遷徙,八十三歲的婆婆,背著神像,牽著七歲孫子,一旁六、七十位族人,終能在此安居,這裡是新竹南勢。

溪埔地的稻米產量不多,但郭家族人善用米粉製作的技術。以八斤米做成七斤米粉,而五斤米粉可以換回八斤米。也換得了族人溫飽,逐漸累積財富。(註1)

新竹的地勢、風勢得天獨厚,每逢秋冬,大作的九降風,讓仰賴風乾的米粉品質優良。陣陣九降風,從北而南,越過山稜、樹林、草莽、田野,吹過一塊塊擺放整齊的米粉,吹進竹塹城。

除了米粉,郭家運用多角化經營,家族勢力逐漸進入多種產業,已為地方仕紳。一陣依風揚起的家族歷程,直到今日,九降風仍不間斷地吹過竹塹。

郭福壽(左一)與兄弟的合影 圖片來源:〈新竹南勢郭家探源〉

郭福壽,作為郭家成員,或許也走過透風的溪畔,看著親族成員在每個秋冬深夜、清晨,磨米成粉、搾米成條。郭福壽從公學校進入師範學校,因爲石川欽一郎指導接觸,至1933年入選第7回臺展的〈町はづれ(町外、郊外)〉,也依稀透著風。吹過郊外、田野,吹進町內的風。

郭家從貧瘠的溪埔地,擠身熱鬧町內。仕紳之子的郭福壽,再因作畫寫生,從熱鬧街廓走向町外世界。或許正是當時代的城市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使得這種略帶閒適的郊外氣氛,讓畫家嚮往。造成的影響也不只郭福壽。與郭福壽同為「一廬會」成員,同為石川欽一郎學生的洪水塗,隔年也以〈町はづれ〉同名作品,入選了第8回臺展。

洪水塗,〈町はづれ〉,1934

屬於城市邊緣的中介、曖昧性格,讓畫作構圖疏鬆,留下許多想像空間。對比郭福壽與洪水塗的〈町はづれ〉,作品將一大部分的空間,留給了道路和空地,它們所欲描繪的對象,是難以具體表現的氣氛。為了讓觀畫的我們,得以透著畫去感受到空氣流動。

郭福壽的〈町はづれ〉,還多入了兩個不同的要素,使畫面更具故事性。其一是從畫框外進入,再延伸到畫中深處的電線桿,指明了從偏遠進到城市的方向。其二是寬廣的泥土地,似乎濕潤透著水透著倒影,旁邊水窪尚深,未能通行。在風裡,有了水氣。

空氣流動、路面積水的郊外,給了畫家寫生的欲望。讓他在畫作裡,留下了顯影技術未及的氣氛和模糊。

以「町」為主題的畫作,除了往外、往鄉野的方向。另個方向則走進「町」的深處。同樣位於模糊的中介地帶,另一類以「裏町」為題的作品,表現出平常不易見到,略顯私密的生活瑣碎,堆置雜物、水溝或洗衣的人,代表「町」的房子,此時變得巨大。風,靜悄悄地停了下來。

洪水塗,〈町の裏 (後街)〉,1938

鄭世璠,〈裏町〉,1941

〈町はづれ〉的主題所以迷人,或許正因為,他不似自然裡的眾山群嶺那般巨大遼闊,大到我們無法掌握萌生敬畏;也不像都市裡的縱橫巷弄那樣細膩有聲,細到貼近現實滋長情意。〈町はづれ〉,它剛剛好。它在文明的發展裡,留下某種生活形式。在這種生活形式裡,我們既在都市也在鄉野。一種有距離、有空間的鬆,讓空氣流動,讓風有機會輕觸臉頰。

142

註釋:

1.陳百齡,〈新竹南勢郭家探源〉,《竹塹文獻》,第44期,2009。頁39、43。

參考資料:

1.陳百齡,〈新竹南勢郭家探源〉,《竹塹文獻》,第44期,2009。頁39、43。

2.蔡棟雄,〈三重的藝術與藝術家們〉,新北市三重區公所,2014。頁70-71。

●本文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名單之後 新竹 繪畫 日治時期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專訪科幻短篇小說陳建佐《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即使不被他人接受,也不會停下來的創新

美國文豪海明威常餓到無法寫小說?巴黎小酒館的救贖料理:鹽煮洋芋沙拉

康熙、乾隆帶你賞花去:國立故宮博物院「皇帝的移動花園」特展選介

因漫畫鴨上報而成名?斗六街的花鳥畫家:伊藤谿水──名單之後#144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