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餐桌2.0】林婉瑜/台中一日三餐 從珍奶、燒肉到鹹稀飯

文/林婉瑜
在台中的一天這樣開始:中午醒來,到 Ten Thousand Coffee 台中城市概念店,這是從澳洲雪梨起家、在紐約爆紅的精品咖啡店,我會帶一杯維也納咖啡(微甜香草拿鐵,其上覆蓋3球杏仁香氣的綿密鮮奶油,再灑上可可粉),一日,因為一杯好喝的咖啡,有了清醒和思緒飛躍的開始。
台中是珍珠奶茶發源地,記得是國小時候,堂哥從附近的手搖泡沫紅茶店買來珍珠奶茶,第一次知道有這樣的飲料,新奇又喜歡。現在,若想喝珍奶,我的首選是吃茶三千的國王珍珠奶茶。
通常,下午三點才吃午餐,當我構築著台中一日的美食地圖,「老台中、新台中」這樣的區隔自然的劃分出來。
某些曾經習慣的老台中食物,現在味道已經大不如前、每況愈下,如王家菜頭粿、阿珠炒麵……。而現今仍然維持水準的老台中食物,如茂川肉丸,讓人時不時就會想念,「該去吃一下茂川的肉丸和餛飩湯了。」前往第二市場,是因為這樣的理由。
屬於老台中並且延續至今的食物是:炒麵、粉腸湯、大麵羹。
現在最為人知的英才大麵羹,是當年,父親帶著兒時的我去吃。那時,英才大麵羹還不是店面,是一個攤車,後來經營得當,才搬到目前英才路的店面。若仔細留意,台中的大街小巷,目前仍有不少專賣大麵羹的地方,有些是店面、有些是攤車,各家口味略有差異。
炒麵和粉腸湯亦是,幼稚園時,就跟著大人到(北區)太平國小側門、斜對面的巷子,吃露天的阿珠炒麵,彼時沒有店面、沒有招牌,巷頭擺開幾張折疊桌、白鐵凳,阿珠的爸爸動作俐落,豬油香、口感極好的豬內臟、桌上的東泉辣椒醬……總是吸引好多食客,有時坐滿了,還需要站著候位一下。
後來,阿珠炒麵搬遷到五常街,有了店面。婚後,短暫居住雲林斗六的那兩三年,週末回台中,阿珠炒麵是我會帶著全家一起去吃的,炒麵加東泉,再一碗粉腸豬血湯,就是滿足。可惜近年,阿珠的爸爸退休、阿珠也退休以後,老店失去了老味道、品質下降,我也不再光顧。
屬於新台中的食物,是越來越多的燒肉店,尤其和牛燒肉。俺達の肉屋連續獲得米其林一星,名符其實,帶來極佳的用餐體驗。搜尋Google Maps,台中「評價數」破萬的燒肉餐廳,竟然超過25家。燒肉之都,此繁花盛景的競爭之下,台中人對於燒肉的品味和要求,已是越來越高的。我曾購買生的日本A5和牛牛排,自行料理,一番嘗試,發現油花豐富細緻的日本A5和牛,以牛排方式,只吃幾口就覺得油脂滿溢,相較於大塊厚牛排無法迴避的油膩感,日本A5和牛薄切(涮肉片),或以小分量牛排出現,則脂香和口感最平衡最美妙。
近年,下廚的次數少了。尤其 Uber Eats 如此便利,無論高檔餐廳或平價美食,幾乎都能點到家中享用。
偶爾下廚,最常做的是,孩子們都喜歡的鹹稀飯。
紅蔥頭細切(此過程必須全副武裝,護目鏡加口罩,否則淚眼婆娑),下鍋炒至金黃,成為油蔥酥。用一等米煮鍋白飯,煮好的白飯加入鍋中,加適量水,下細絞肉,小火烹煮,不時翻攪,下適量鹽,待煮滾後,「隨即」加入芹菜珠,維持小火翻炒拌勻,之後「隨即」關火,完成。
上述的製作方式,出現了兩個「隨即」。
第一個隨即是:下了細絞肉以後,一旦煮滾,隨即加入芹菜珠。因為煮滾後,表示絞肉已熟,絞肉不宜大火煮、也不宜久煮,否則會失去軟嫩口感。
第二個隨即是:芹菜珠翻炒拌勻,隨即關火。生的芹菜珠,需要入鍋翻炒,並和其他材料拌和均勻,以去除芹菜生澀味。但,炒拌太久,芹菜珠會轉黃,失去好看的淺綠色,所以,生芹菜珠從下鍋炒拌,到關火完成,要抓緊時間。
灑上小磨坊白胡椒鹽,這道料理就100%完成了。
家常鹹稀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鍋中沒吃完的鹹稀飯,即使放進冰箱冷藏,隔餐再加熱,孩子仍捧場吃得乾乾淨淨。
前置作業備料時,剝掉芹菜葉、只留芹菜梗,雙手沾染揮之不去的芹菜氣味。伸手讓(剛剛放學回家的)孩子嗅聞,他們就知,晚餐將會出現鹹稀飯,因而露出期待笑容。
一日餐桌,越來越自由、無壓力。外食或自煮,隨心意決定。
可以穿梭在台中街巷或 Uber Eats 選單,每一餐,都只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食物;也可以穿上防水圍裙(必要時還有護目鏡、口罩)為了一鍋傳統細膩的鹹稀飯而拼搏。若當天時間多些,除了鹹稀飯,也會料理湯和其他菜餚。
嚴肅緊張、飛速運轉的日常節奏,一日三餐,就是最放鬆最無慮最撫慰的時光。
● 品嚐更多作家私藏好味道:「作家餐桌」邀你一起上座啖美食。
作家簡介:
![]()
詩人作家林婉瑜。圖/林婉瑜提供 林婉瑜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曾出版詩集《愛的24則運算》、《那些閃電指向你》、《剛剛發生的事》、《模糊式告白》,文集《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主編《2022臺灣詩選》。
作者:林婉瑜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時間:2021-06-18
關於「作家餐桌2.0之美食逸品篇」
「餓了吧?大廚作家,我們可以上菜了!」
一日三餐你都怎麼吃,是隨手扒飯果腹派?還是美酒、餐具樣樣不缺的儀式派?粒粒皆辛苦,美食豈能辜負?邀請作家掌廚為你說一道不凡的料理,分享夢幻菜餚、新奇吃法或顛覆想像的料理方式,第二季26位作家、26道美食逸品,每週二不再餓肚子,以別具匠心的圖文和文學佐料,週週滿足吃貨好奇心!閱讀更多作家餐桌的料理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