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成功跳槽到夢想公司職場,卻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工作?

為什麼我們不敢相信自己今日的成功是靠自己努力而來的成果?甚至覺得一切源自「我也未免太幸運了」、「這只是因為剛好沒有表現比我好的人出現吧」?當你同時對失敗抱有恐懼,也對成功心懷恐懼,那麼,很有可能你正面臨這個「症狀」:冒牌者症候群。(編按)
●本文摘選自大塊文化出版之《上班路上心理學:養成堅韌靈活心態的33種心理學工具》。👉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潘有花(반유화)
給那些害怕被別人發現自己其實很糟糕的人❖ 冒牌者現象
你終於成功跳槽到夢想中的公司。你不僅跳槽到業內數一數二的公司,年薪甚至將近翻倍,來找你合作的客戶也有顯著的增加。家人朋友都來訊祝賀,收到這些祝福時,你正在想什麼?
① 再怎麼想都很奇怪。我為什麼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定有其他的陰謀。是這個世界串通起來欺騙我嗎?② 我就知道會這樣。不選我要選誰?如果他們看見了我的能力,年薪翻倍也是很正常的事。心情雀躍到要飛起來了!
如果你選第二個,我為你的自信鼓掌。然而,可惜的是,社會成就越高的人,答案就越接近第一個。

作者:潘有花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2月27日
二○二○年一份以在美國矽谷工作的上班族為對象的問卷調查顯示,足足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人說,很害怕被同事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是什麼讓這麼多人感到不安?
冒牌者症候群
一九七八年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寶琳.克蘭斯(Pauline Clance)和蘇珊.因墨斯(Suzanne Imes)初次針對這些人共同經歷的現象進行說明。她們花了五年的時間,與一百五十名在企業、醫療、法律等各領域有高成就的女性進行訪談,其中大多數人即使有很高的成就,卻依然在訪談中告白自己其實不是那麼有能力的人,總覺得自己在欺騙他人!克蘭斯和因墨斯將這種現象稱為「Imposter phenomenon」。中文翻譯為「冒牌者現象」(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認為自己是騙子,很害怕真面目(?)曝光的一種心理現象。他們身上有以下幾個特徵。下方,摘錄了克蘭斯為分析冒牌者現象而製作的測量基準。
① 肩負某項任務時,經常擔心做不好,但最終往往能成功做到。
② 害怕別人評價我。
③ 害怕別人知道我沒有他們想像中得有能力。
④ 當我的成果獲得認可時,傾向於貶低那件事情的重要性。
⑤ 我之所以能做好,都是因為運氣很好。
一般來說,考上迫切想去的職場、跳槽到更好的公司、升遷或是從同事那裡獲得好評時,常常會有這樣的心情。而且,不管競爭是否激烈,都會產生相對應的煩惱。如果競爭很激烈,就會想:「競爭這麼激烈,我被選上如果不是運氣好就是搞錯了,不然無法解釋!」如果競爭不太激烈,就會想:「應該是競爭不激烈,我才好運被選上!」
雖然冒牌者症候群讓人很痛苦,但這並不是一種疾病,即使有這樣的症狀,也不一定都會產生問題。甚至於冒牌者現象還有正向的影響。在一項以三千六百零三人為實驗對象的心理實驗中,發現了冒牌者現象有用的效果。在該研究中,受試者被分成兩組人。研究人員要求其中一組人回想自己的能力被其他人高估的事件,藉此刺激冒牌者現象的產生;至於另一個組人,則是要求他們回想前一天吃過的午餐內容。隨後,對所有的受試者進行了模擬面試。結果顯示,受到冒牌者現象刺激的那組人,在能力展現和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等技術層面,獲得了更好的評價。這是因為在冒牌者現象被刺激的狀況下,人們會更意識到他人的存在,所以能夠進行以他人為導向的溝通。
那麼,冒牌者現象什麼時候會造成問題?為了瞭解這點,必須先認識冒牌者現象產生的過程。許多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心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努力保護自己不受到情緒上的傷害。為減少最壞的結果發生時受到的衝擊,才預先做好心理準備,在心中抱著最壞的結果發生時的恐懼。當擔心的事發生時,就能想著:「果然,我就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天。」如此減輕自己受到衝擊。這樣的信念正是引起冒牌者現象的原因。
這種努力的結果導致我們的心中同時有兩種恐懼。即對失敗的恐懼,以及對成功的恐懼。竟然害怕成功!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奇怪,但驚人的是,它的確存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因為一旦獲得成功,自己就等於是完美騙過其他人、不當得利的騙子,所以才會感到害怕。
當這兩種恐懼過分放大,造成破壞性的結果時,冒牌者現象就會構成問題。對失敗的恐懼過大時,可能會殘酷地鞭策自己,最終導致職業倦怠;對成功的恐懼過大時,可能連別人看起來能輕鬆達成的事情,也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沒資格做,因此放棄挑戰而受到損害。
明白不只自己這樣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冒牌者現象取得一個平衡?首先,我們要知道冒牌者現象其實是「多數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的代表性結果之一。所謂的多數無知,指的是以為只有自己具備跟團體不同的特性,但其實團體中的多數人都具備那樣的特性。也就是說,雖然你覺得團體中只有自己是騙子,而且這件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但實際上,團體中的多數人各自都有這個想法。這時當你確認到這種情緒,並非你個人才感受到的奇怪情緒時,就會感到安心,並且可以保持平衡的視角。
這種心理學技巧稱作「普遍化」(universalization)。這個方法能提醒你,不只你有那樣的痛苦和擔心。以下,舉一個普遍化能幫上忙的例子。某一天,大學入學後沒過多久,我跟同系的朋友一起走在路上,朋友突然跟我坦白:「其實,我覺得自己考上大學只是偶然或是搞錯了,不然就是運氣很好。所以沒什麼信心能跟上之後的功課。」那時我嚇了一跳。因為我正好也有相同的想法。當時我們經歷的就是冒牌者現象。
第二個方法是隨時搜集自己不是騙子的證據。可以隨時搜集一些讚美的話語、信件或是簡訊等,從他人那裡得到的正向回饋,以及像高分這樣的量化評價,然後在每次過度陷入冒牌者現象的時候,就利用這些線索幫助你一邊深呼吸,一邊重新審視自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一定要是那種證明自己非常卓越、優秀的資料。只要能證實自己絕對不是糟糕的騙子就可以了。
最後你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管是誰都會犯錯。覺得自己沒有實力,只是運氣好才撐過來的這種想法,特別容易在犯下各種或大或小的錯誤時受到刺激。然而,失誤並不能證明你很糟糕。再優秀的人都會失誤。因此小心別被名為失誤的石頭絆倒。
某天,我正在看奧運排球賽,心裡突然有新的感受,那就是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被選為國家代表的選手,也會因為發球失誤而失分。從某個角度來看,發球練習他們已經做過無數次,可以說「除了吃飯之外都在練習」。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會失誤。更何況連國家代表都不是的我們?有時難免失誤連連。所以希望大家能想想:「國手都會失誤了,我如果不失誤才奇怪。」光是回想自己迷失的時刻,唉嘆自己的真面目終究還是曝露出來,這樣豈不是很吃虧嗎?
你讀到這裡,依然害怕自己真的是個騙子嗎?就一個害怕自己是騙子的人來說,要真的是騙子也很不容易,所以你可以稍微放寬心。你還是覺得自己只是運氣非常好嗎?要當一個運氣特別好到那種程度的人也不容易,所以你可以安心了。
●本文摘選自大塊文化出版之《上班路上心理學:養成堅韌靈活心態的33種心理學工具》。👉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