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忙不想談戀愛」可能只是一種心理防衛?讀懂潛意識保護自我的生存機制!
隨疫情後身心靈領域關注度提升,「自我覺察」的療癒是近年社群極具話題的議題──組織心理學專家、youtube頻道「雪力的心理學筆記」創辦人雪力(夏瑄澧),認為所有「自我覺察」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療癒,而是促成「行動」。在新書《內在自癒:設計我想要的人生》中設計書寫流程,結合透過心理學挖掘那些組成「我」的元素,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落實自我覺察,設計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編按)
文/組織心理學專家、MBTI® 國際認證講師 雪力(夏瑄澧)
我有一次跟朋友閒聊,發現對方一直不停提到前任,而且無論說什麼話題都會帶到。例如聊度假,他提到這地方前任與前任的現任才剛剛去過;聊投資,他說當初就是教前任這樣投資,但是對方不聽……
我問朋友,是不是還是很想他?「絕對沒有!!!」他很激動地否認,但從我這個客觀的人來看,他做的很多事要不就是向前任證明自己過得多好,要不就是為了讓前任生氣。無論願不願意承認,前任不只仍然活在他的生活中,還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但為什麼他覺得自己絕對沒有在想前任呢?或許是放不下實在很痛苦,於是他的潛意識採取了一些防衛機制,讓自己好過一點。佛洛伊德曾提出,人類本我是要讓自己快樂,如果面對問題太痛苦,人們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防衛機制,讓自己不去面對,這是我們保護身心的本能。但是同時,也讓我們掩蓋了真實的自我。
你知道你在保護自己不去面對什麼嗎?現在,你是否足夠強大,能夠去面對了呢?
這個防衛機制就是否認(Denial),或是拒絕接受讓人煩惱、不舒服的現實。就像我那位放不下前任的朋友,雖然放不下,卻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畢竟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不舒服的。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讓自己極為受創的事情,壓抑(Repression)機制便讓自己忘記。我發現,小學的我雖然年紀小,某些記憶卻很鮮明;搬去澳洲的那兩年是最痛苦的時候,許多家人提到當時的事情,我卻不記得或是記憶模模糊糊的。在這樣的狀況下,當某些事情觸發了情緒及過去的記憶,可能忽然便讓我們深陷在痛苦中。
另一種機制是投射(Priojection),是將我們的特質,不管是喜歡的或是自己否認、壓抑的特質,投射在別人的身上—例如,你在分手後需要花很多時間療傷,就會認為別人分手也會有同樣反應;或是有人認為只要成功可以背叛他人,那麼也很容易相信別人為了成功而背叛自己。
移情(Transference)與投射有些類似。不過,移情需要第三者的存在。例如,有人曾經被伴侶劈腿,便會對於再交往的對象都生出這樣的恐懼,認為他們也會背叛自己。這就是將過去與其他人的情況,轉移到當下的互動。
還有所謂的倒退(Regression)。就像前面提到的五十歲生日事件,我為此生了好幾天的悶氣,吵架的點也超幼稚。這是因為面對壓力,我們會回歸到早期發展時的典型行為、想法或是情感狀態。
至於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呢,假設你現在想要與男/女友分手,因為你愛上了別人,但是理由聽起來實在太刺耳了,為了保護自己(不變成渣男/渣女),就得想辦法合理化理由—例如:我必須要專心拚事業,沒時間談感情……
當然,我們也可能為了維護關係而合理化別人的行為。例如,別人對我們使用語言暴力,我們可能告訴自己:他最近很忙、壓力太大才會這樣。所以,除了要意識自己正在「合理化」,也可以問問自己:我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一直在幫對方找藉口?
比較能被社會接受的機制是昇華(Sublimation),也就是將自己的欲望引導到社會上能接受且有建設性的活動中。例如,你要是個性很衝動、常常有想打架的欲望,乾脆去練拳擊,當個專業的拳擊選手,這樣就把會出事的特質昇華成不會出事的安全活動。
我常常看到很多事業成功的人士,也就是所謂的「工作狂」,正是把其他事項的欲望轉化成投入工作的欲望。不過,事業成功是社會可以接受的狀態,反而會讓這些人更難領悟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
還有一個機制是替換(Displacement)。就像今天在公司被罵、遇到一堆鳥事、憋了一肚子氣,回家看到亂七八糟、沒整理的家,你不會怪老公罵小孩嗎?有些人在外面需要維持人設,或是因為權力、地位不夠,不能安全地表現情緒,於是回到家才擺臭臉,或是對自己親近的人亂發脾氣。這是把自己不想面對挫折的衝動反應、情感,轉換到比較不具威脅性或安全的人事物上。
以上列出的是幾種我們較常看到的機制。人類為了生存,身體跟心靈都有保護自己的功能。無論你要稱它為「防衛機制」還是「應對機制」,我們每個人都會使用它。有的時候,我們是有意識地使用,有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出現這樣的行為。但是,這個保護你的機制就像一個強硬的盔甲,它很可能也抑制了你的成長。
我想請你看看,自己到底用了哪些機制?為什麼需要保護自己?也許你曾經不夠堅強,但是也許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面對這一切了,是否可以卸下保護自己的盔甲,找到、理解真實的自己呢?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內在自癒:設計我想要的人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