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重新認識精神分析!關於解離、創傷與自我狀態的當代觀點
文/史蒂芬.庫查克 古典的精神分析把重點放在被潛抑(repression)的衝突感受、願望、記憶與其他內容上,而治療的目標就是讓潛意識能夠浮上意識;與之相反地,關係取向會把重點放在解離上,...
想改變人的想法,為什麼講理性沒有用?心理學專家劉軒用「管理學奧斯卡」剖析人性
你曾提出新點子,別人卻反應冷淡?或是困惑「產品不錯,偏偏賣不動」?《心理摩擦力:為何人們抗拒改變?不是你不努力,是你不懂人性阻力》獲選為管理學奧斯卡Thinkers50年度重大思想,作者大衛.尚塔爾...
涉嫌捲入情殺案?日本「分手師」坦言職業傷害:難再信任人
在日本,不受法律管束的行業「分手師」正悄然興起,中村海太郎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接受人夫佐藤的委託,引誘其妻理奈,以婚外情、通姦為藉口,助佐藤取得離婚協議。對海太郎而言,這件委託案原本不費吹灰之力便可...
地震不會殺人,房屋才會!下一場巨震來臨前,獻給臺灣的防災備忘錄
天搖地動的那一晚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一場芮氏規模 7.3 強震將眾人從睡夢中驚醒。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臺多處災情慘重,史稱九二一大地...
前任送的禮物該丟嗎?當嫉妒心作祟,你可以先這樣整理情緒
文/海苔熊我很想要,但我得不到「說,你是不是跟她在一起,還是你的心裏已經有了別人?為什麼最近都不理我?」「為什麼你的IG追蹤這麼多網美?」「我真的不懂,她為什麼會喜歡上你這種人?」這些話聽起來很熟悉...
對死纏爛打的人而言,有前提的拒絕都不是拒絕!面對跟蹤騷擾1準則保護自己
文/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好萊塢電影裡,苦苦癡情糾纏的男人,最後都會如願以償,苦苦癡情糾纏的女人,都會死於非命。於是,我們不但在鼓勵雙重標準,也在鼓勵危險標準。「我一直試著...
諸事不順,猶如每天水逆?1個技巧教你擺脫現狀
文/福爾克.齊茲、曼努埃.涂煦 今天對你來說至關重要,不幸鬧鐘卻失靈了:你起得太晚,偏偏又沒睡好。你先是在浴室裡撞到了大拇趾,接下來咖啡機又罷工。急急忙忙衝出家門之際,大衣上的一顆鈕扣應聲脫落──...
療癒自己的認同創傷,成為靈魂所渴望的自己!
文/王曙芳過去幾年,我的工作當中,突然出現大量且密集的個案,這些人所呈現出來的表徵包羅萬象,從腫瘤、癌症、皮膚炎、身體疼痛, 到焦慮、憂鬱、幻聽幻視,乃至被某種觀念或行為桎梏、被無力感癱瘓、找不到生...
暴力其實有跡可循!不安年代下,如何辨別身邊「危險警訊」?
文/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隻小鳥不可能比牠自己的影子先到達地面雖然人與人之間的共通處要大於相異處,不過,你總可以碰到一些行為方式和觀察事情的方式跟你大異其趣...
贈獎公告/【udn閱讀‧愛書任務】《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抽免費贈書!
內心的不安與混亂,需要一點日常心理學!-覺得事情必須做好、一定要完美,深陷焦慮之中……-太在意他人的眼光,遲遲無法邁出步伐……-雖然認同「自己很珍貴」,卻莫名地感到空虛與孤獨-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總...
「拖延症」讓你一事無成?了解6種拖延症類型,找到適合你的解方
文/金惠英(김혜영)、李洙蘭(이수란)把「必須做到」替換成「這麼做也可以」、「能夠做得到」今天就想立刻著手進行,卻總是拖拖拉拉很多人會表示「明明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或者「雖然制定了非達成不可的目標」...
贈獎公告/【愛書任務】《忿恨的囚徒》抽免費贈書!
★2022年不能錯過的心理學重磅經典!★婚前幽默風趣,婚後輕浮花心?從佳偶到怨偶的心理轉變,如何發生?為什麼政治光譜愈是極端的人,就愈是認為自己是正義的?納粹德國、紅色高棉與其他種族/政治迫害暴行,...
世界級榮格大師集體創作,最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榮格思想導覽!
榮格臨床工作者的時代實踐:關於帕巴多博洛斯這個人《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文/王浩威(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作家) 1913年,當榮格離開了佛洛伊德,開始發展他自己的心理學時,採取...
誠品年度暢銷書榜出爐 他打敗林志玲、林依晨拿冠軍
誠品書店今天公布2022年度TOP 10暢銷榜,由心理療癒之作橫掃排行榜。作家黃山料一次奪得兩個名次,不但以首部青春戀愛小說《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拿下誠品書店年度暢銷冠軍,最新一部小說《那女孩對我說...
每個人平均都有13個祕密,外遇念頭居守密比例之冠
你有不為人知的祕密嗎?你知道,每個人平均竟然有13個祕密嗎?這些祕密到底該說,還是該守口如瓶呢?為什麼我們渴望獲得理解,卻又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不讓人進入內心世界?(編按)文/麥可.史萊平恩(Mich...
生存是為了成就?還是害怕被淘汰?撕下標籤,重新「為自己而學」
文/蘇絢慧遭到羞辱、負面對待,容易留下學習創傷學習過程中有歷經過被羞辱經驗者,多少都會有「學習創傷」,恐懼學習,害怕自己笨、學不會、被取笑。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時期的發展上出現障礙,即會產生自卑、失敗...
贈獎公告/【udn閱讀‧愛書任務】《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抽免費贈書!
「祕密」到底該說,還是該守口如瓶呢?你有任何不為人知的祕密嗎?那些你隱而不說的事,經常讓你掛心嗎?你會因此覺得歉疚、沉重、有罪惡感,還是有種「與某人同一國」的感覺,甚至有可能是……輕鬆自在?研究顯示...
【疫亂情迷】那緹/口罩下的容顏
文/那緹疫情起始政府下達第一道命令,便是口罩佩掛令。從那時候起,無論出門購物、上班上課或搭乘交通工具,離開家門後就得戴上口罩。此舉可避免細微飛沫噴濺,使得病毒有機可乘。這些年時光輪轉,口罩遮避過後只...
邁入40歲卻更加疑惑?心理師蘇絢慧:生命需要重新抉擇屬於自己的決定
文/蘇絢慧自我心理學之父艾瑞克森將生命週期,從出生到死亡共區分成八個階段,他認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認同、鍛造完整而獨立的人格。我們在這八個生命週期中所經驗到的任何事,都會影響最終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一...
人類平均每分鐘產生四個意念,有些祕密不必死守也難以放下
研究顯示,不論在任何時間點,每個人平均都有13個祕密。儘管祕密如此稀鬆平常,但它對心理健康可能是個負擔:越常心繫祕密的人,越容易覺得日子不安穩。這並非因為我們「藏得很辛苦」,而是「想得很辛苦」;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