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責任攬在身上、不斷付出,卻沒被看見?你是團體裡的「高功能小孩」嗎?
文/蘇予昕
界線既然是條線,它就會劃分出兩個空間,自己的與別人的;也會形成兩種踩線狀態,一種,是我們跨出了界線,試圖想改變他人,另一種,就是他人跨進了界線,試圖想改變我們,這正是為何心理學家阿德勒會說:「所有困擾皆來自人際關係」,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操控,我們都有掌握自己主導權的需求。
因此,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派提出了一個知名理論「課題分離」,這絕對不是要大家對彼此袖手旁觀、自掃門前雪,更不是要你斷絕關係或屏蔽掉外界看法,反而我們都得先將彼此的「課題」責任劃分好,沒有誰的負擔太過沉重,才可能擁有最親密的關係,所以,心理界線的重點不在「分離」,而在如何建立更舒服的「連結」。
「課題」的意思,即是此生屬於我們自己的功課,後果僅能由個人負責與承擔的部分;然而,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告訴你「你的課題與我有關」,就像許多父母以為,孩子的功課、事業、婚姻、子嗣,都反應了我這個爸媽當得好不好,這就是父母沒有為自己負責「成就感」的課題,轉而要求孩子幫自己完成作業。
另外,也有一群夥伴,會感覺身邊的人都只能仰賴自己,想像(或現實看起來也是如此)沒有我介入大家就會一團亂,所以習慣把他人的事情全攬在身上,他們並不一定能坦承自己正在控制別人,甚至會認為自己是迫於無奈、一點都不情願、賠上整個人生的狀態。
你是家裡的那個「高功能小孩」嗎?
最近,我的諮商室中出現了好多「高功能小孩」。
他們通常是家裡最負責任的那一個,讀書無須父母擔心、分內事皆處理妥當、還要照顧兄弟姐妹,甚至成年後會變成父母的父母,負責經濟開銷及長輩的身體與情緒;但他們卻時常感到孤獨與不平,為什麼爸媽比較疼愛那個廢物弟弟?為什麼妹妹想出國就讓他去?憑什麼哥哥姊姊都不用幫忙,還在一旁挑毛病?最後連爸爸媽媽都怪我太計較,幫自己家人做點事還不情不願……
他們有時候會說出不滿,看似在表達自己、建立界線,但幾乎沒什麼用,身邊的人依然故我,高功能小孩們無論活到幾歲,都仍是處於一邊氣憤家人的無能,一邊為大家忙得團團轉,活成一顆陀螺。
我經常詢問高功能小孩:「你這樣幫忙大家多久了?」答案幾乎是:「一輩子」,形成慣性的反射動作;我接著問:「你這樣為他們著想,他們真的有變好嗎?」此時,高功能小孩都會沉默下來,因為身邊的人從來沒有改變。當我們永遠幫忙,對方也習慣永遠被幫忙,無法長出自己的力量,直到某天你無力再幫時,他也體會不到你的辛苦,只會怪你怎麼這次不幫了。
親愛的高功能小孩們,別讓有能力變成一種詛咒,你可以在能量層面更有效地運用這份天賦,接下來,為你介紹一個看似簡單到不行,卻超級有力量的祝福練習,幫助你在疲憊、擔憂及充滿罪惡感的關係中,減輕焦慮與不安,為所有人做出最好的選擇——那就是先照顧你自己。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之《心理能量使用說明書:安度靈魂暗夜,迎來豐盛人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