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警察節!警察保護公眾 但誰來保護「人民保母」?

圖片來源:《抓住幽靈》
圖片來源:《抓住幽靈》

6月15日是台灣的節!警察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包羅萬象,管理交通、查緝毒品和賭博、偵辦社會案件等等,全年維護著社會的治安!上個月的「酒醉浩克襲警」事件,及去年的「雙警遇襲命案」,讓大眾對於警察安全掀起熱烈地討論,正當防衛與執法過當的界線到底在哪裡呢?處理完案件帶來的壓力和創傷,是否有正確的諮商管道或事前心理輔導呢?這些議題若在未來能受到重視,就可以減少發生事情後再來後悔和檢討的狀況。(編按)

文/王惀宇

真的能把我們接住嗎?

諮商輔導最重要的是建立對等的夥伴關係,讓當事人產生信任感,因而能真實描述自己的問題,並從中獲得支持。但只要雙方仍是「警官與警員」,就無法達到目的。除非他們是要找出「有問題的人」,建立「關懷輔導對象名冊」,將這些人貼上標籤,三不五時約談。

這些向我們伸來的手,真的能把我們拉起來嗎?

我從警這麼久,沒有一次遭遇攻擊後,有人跑來對我說:「你好,我是心理師,有沒有需要聊聊?」如果連事發後的處理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說有什麼事前預防動作。

面對外界的質疑,警政高層一直主張有完整的心理輔導措施,包括有設立心理輔導室、安排心理衛生教育、創傷後心理治療。

但當心理輔導室的主任是局長、執行長是副局長、執行祕書是訓練科長時,有誰會走進去說自己需要協助呢?而所謂的心理衛生教育,也是找衛生局的講師開堂講座,然而很多時候他們的主題與警察無關,無法獲得大家的共鳴。

曾經有一次轄區發生槍戰,分局辦了場心理輔導。

我非常震驚,因為以往無論被車撞、在街頭鬥毆被打、被抗議群眾衝撞、攻堅逮捕持槍犯嫌,我們隔天都是照常上班,不會有什麼心理輔導。

於是,我問被安排去參加的同事有什麼感想。

「感想,就是一個衛生所的社工來跟大家講如何預防自殺。」

不是重大事件後壓力調適嗎?怎麼會是防自殺宣導?我以為找了十幾個人參加,是要做團體諮商?

「也不是,就只是講課而已。真要說起來,參加的人,也沒有當天槍戰事件的相關者,連講者都感到很意外。」同事補充著。

圖片來源:《Watcher 揭密者》

警察的身心狀況,是公共安全問題

這幾年,我參加過機關辦的心理健康講座。雖然講者大都有心理學背景,但是並不懂警察。他們雖然很關心警察的壓力問題,可是沒辦法提供實質幫助。

美國心理學會特別將「警察與公共安全心理學」分類為一個專業的分支,因為他們發現警察的心理問題更為複雜,需要理解警察系統的心理學專家。他們必須知道警察的壓力來源以及脈絡,才能真正幫助到員警。

近幾年,各國警察機關都將心理衛生業務委任給警察心理學專家,而不再由警務人員處理,也是為了提供更專業的協助。

因為警察的身心狀況不只是個人問題,更是公共安全問題。合法持有武裝、可以干涉人民的警察,如果情緒失控,對社會的危害將比任何人都要高。

英國劍橋大學曾經對一萬七千名員警進行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十九點四的人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症狀,而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相關問題。研究發現,警察創傷壓力症候群的發病率是一般人的五倍。

警察不僅僅只是一般人,某些方面甚至比一般人還要更脆弱。但我們卻一直認為「大家都沒事。」「警察有受過訓練,所以更能承受壓力。」「我們有完善的輔導措施。」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之前看到美國特勤局人員的訪談,對於這些專業人士是否會有情緒的疑問,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我們也是人。」

可是台灣警察長久以來被當成機器。等到發生事件,得打出悲情牌時,長官才會在媒體前說:「警察也是人。」一旦等到事情過去後,基層警察又變回機器了。

書名:《活得像個穿制服的人:我是警察》
作者:王惀宇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2月3日

「警察尊嚴」是什麼?從何而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建立威瑪共和,但德國人仍然懷念德意志帝國的美好時代,期望一個領袖帶領德國走出敗戰的陰影。

台灣警察不也一樣,依然懷念已不切實際的舊時代,渴望被賦予權力與地位,盼望一個超人為我們改變一切?

如今多數警察執法,並不是因為理解法律本身的意涵,而是因為上級命令我們要做、長官覺得重要,所以我們照辦。

換言之,就算長官的命令有問題,員警還是不會有疑問。

員警服從的是「命令」,而非「法律」;信仰的並非共和民主法治精神,而是體制的權威;整個系統追求的是數字而非價值,強調的是忠誠義務而非法律權利──正如當時威瑪共和缺乏核心價值,導致系統失靈一樣。

最終德國盼來了希特勒,帶來了毀滅。德國人將永遠背負這個共業,直到歷史的盡頭。

那麼台灣警察會等到什麼呢?我們所盼望的「警察尊嚴」究竟是什麼?我們應當追尋的價值是什麼?如果能從養成教育開始,確立警察任務的核心價值,使警察從強調服從與階級的團體,變成民主憲政的守護者。從信仰權力變成信仰權利,遵守紀律變成遵守法律……是否能找到諸位長官企望的「執法尊嚴」,以及我們所盼望的「警察尊嚴」?

不再期待超人拯救世界,而是創造一個不需要超人拯救的世界。

警察不是超人,無法解決社會問題;同樣地,長官也不是,他們無法帶來變革。

台灣警察要真正變革,或許不僅是器物或制度層面,而是得再思考警察應信仰、守護之物。從舊有的框架獲得解放,進而讓警察得以追尋自己的價值。

●本文摘自出版之新書《活得像個穿制服的人:我是警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寶瓶文化 社會人文 警察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聊天冷場茶總能打開話匣子 探索西方與東方的茶葉史

面對中年迷惘該怎麼走?呂秋遠10點建議,下半場人生更自由

「重生17次還是討厭死掉」羅伯派汀森最新電影《米奇17號》改編自小說《米奇7號》

日劇《爛漫》改編自真實人生:奠定日本植物學分類基礎的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