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害怕父母有一天會離開自己,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傷痛?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編輯部

正值青壯年的你,隨著漸長,是否也開始擔心終將面臨他們離開的那天?死亡的議題對大家來說不僅陌生,我們也會有些忌諱及害怕談論到它。現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一行禪師」在新書《當摯愛逝去》中,教我們用禪修的方法學習面對逝去,療癒內心深層的傷痛。

當我們剛面臨所愛的人離開時,內心中往往會產生沈重的內疚感,尤其是在他們用另我們措手不及的方式離開時,我們也會感受到難以承受的哀傷與悔恨,例如遭逢車禍喪生、因病離世或是自殺等。

我是否能阻止這件事發生?

我為甚麼沒有在他身邊,為他付出更多?

我如何能原諒自己造成的痛苦?

所愛的人已不在世,我該如何道歉,請求他原諒?

這些都是在剛失去所愛的人時,我們腦中不斷反覆問自己的問題。

當所愛的人離世時,我們或許會痛哭或折磨自己,因為我們還記得當他們在世時,有些時候我們待他們不好。在內疚的作用下,我們痛苦不堪。

而會如此的傷痛,是因為我們的內疚感所導致。因為我們會想他們在世時,要是當時對他更好就好了、要是以前不要對他說那些話就好了、要是以前能多陪陪他就好了等等。

「我們必須明白,人偶爾會犯錯,都有不善巧的時候,但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正念修習能轉化過去。對於無常的領悟,也能使我們解脫。有了這樣的洞見,我們可以在今天盡其所能讓所愛之人幸福。不要等到明天,因為明天可能太晚了。」

「我們也要培養對自己的慈悲,原諒自己,發願從現在開始做得更好。懂得如何做得更好,我們就不會覺得那麼痛苦。」

書名:《當摯愛逝去:療癒悲痛與失去的禪修練習》
作者: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出版社: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11日

當我們不再為內疚而受苦,我們就能敞開心扉地談論父母、子女、伴侶、手足甚或是愛寵的死亡。這對我們而言,是個學習以不一樣的方式生活的好機會。

因為雖然我們來不及幫助已經離世的親友,但是今天我們仍能幫助許多還活在世上的人。

「事實是,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牢獄中解脫。我們可以下定決心、立定志向,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貧窮、患病、年老、無家可歸或是受虐待的人。幫助他人,即是療癒自己。」

當我們走出無法挽回的陰霾,下定決心將氣力放在幫助更多需要的人身上,我們也將因此獲得解脫,並且打從內心感到幸福。

●本文為知田出版之新書《當摯愛逝去:療癒悲痛與失去的禪修練習》精選摘文。

限時抽獎活動

別忘了還有舉辦贈書活動「【udn閱讀‧愛書任務】《當摯愛逝去》抽免費贈書!」,11月12日截止,投票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知田出版 心靈勵志 父母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