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陽下的魚攤也可以冷酷?基隆源遠市場的日常
從暖暖車站往源遠市場的公車已經滿載,全是目測七十歲以上的長輩──是一輛萬歲公車。到站時,除了我們,還有一位身穿紫金湖人隊配色的阿嬤下車,兩手空空、沒拖菜籃車,她說她也要去菜市場。
文字╱攝影 蘇凌,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9月號
剛踏進市場,攤商婆婆們便爭相告知:「十一點才開啦!」她們說的是市場裡那間咖啡店,或許在阿嬤的認知裡,低於四十歲的人,都是來喝咖啡的。源遠市場小,站在市場頭,就能望見尾,各攤坪數不大,眾人距離緊密,以正常音量就能和所有人談天。然而氣氛不顯稀微,眾人生意做得起勁,或許意識到自己是鄰近社區的支柱,「我們市場還從早開到晚哩。」肉鋪專營早晨時段,賣菜的開到下午,晚間則是咖啡店獨自亮燈。
市場就一條通道,百步之內能走出,外頭少許街販,成為市場的延伸。賣魚阿姨撐開大陽傘、就地開賣,如果不是氣溫高達三十八℃,這小魚攤坐落寬敞路口、傍著潺潺河道、倚著綠欄杆,是一幅挺愜意的畫面。豔陽下,我汗冒到來不及擦,問阿姨怎麼不進市場擺呢?「在外面,追劇聲音才可以開很大啊!」
阿姨每天半夜到崁仔頂魚市買貨,裝魚的保麗龍箱堆疊捆在機車後座,早年批貨量大,車子騎起來顫顫巍巍,「以前十公斤蝦子一天就賣完,現在一盒都賣不掉。」阿姨在市場內租著一個攤位,卻只用來放冷凍櫃。不進去賣,追劇因素只是其一,真正讓她備感壓力的是市場裡的人情──人情有溫暖,也可以冷酷,早年阿姨在市場內,清運垃圾時屢屢被嫌魚腥臭,「難道妳們的垃圾就是香的嗎?」在外頭擺攤邁向二十年,熱歸熱,卻有心理上的清涼。
此時,有個阿伯騎車來拎走一條午仔魚。「他是負責幫那個阿嬤載貨的。」我們順著阿姨指的方向看去──欸,不是跟我們一起下公車的湖人隊阿嬤嗎?!「難怪她沒拖菜車!」阿嬤擁有專屬的Lalamove,只要在市場逛一圈點菜,阿伯會為她送到家。
本文作者簡介
作者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將見聞記錄於粉專「蘇菜日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本文節錄自《鄉間小路》雜誌2024年9月號:秋旬甜美,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