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創刊於1975年,是臺灣第一本生活風格雜誌,關注在地文化、農業飲食、環境生態,及貼近讀者生活的多元議題,除了現場報導、人物專訪、對談,嘗試徵文活動、問卷分析、趣味測驗等增加互動,點燃讀者對不同主題的興趣火苗。以樸實溫暖並富含知識性的圖文呈現,傳遞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日常,共同發掘這片土地的美好。
每月1日出刊。看更多內容

作家好文

中信兄弟職棒新秀「劉貴元」與通往未來的「美濃舊橋」

文字|何立翔;攝影|梁偉樂,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雙眉濃密、瞳孔晶亮,眉宇間散發出一股不凡的英氣─他是外號「阿貴」的美濃獅山里客家子弟,中信兄弟職棒隊的廿二歲新秀外野手,劉貴元。

詩人余光中愛吃的水果!夏季爽口滋味:芒果青薄荷果凍

文字/攝影 潘家欣,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梅雨一過,隨即迎來燠熱的夏天,市場上的水果品項一變,梅子、脆桃與桑葚消失無蹤,碧綠如寶石的青芒果卻悄悄上市了。 詩人余光中曾寫詩頌讚寶島的芒果

退冰手搖像喝了茶的「死屍」?冷飲風味關鍵在於冰塊體積

文字/攝影 陳靜宜 根據二○二四年媒體報導,全臺登記的手搖飲店達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家,高雄市的手搖飲店有三千家,居全臺之冠。而全國一年就喝掉約新臺幣五百三十八億元的手搖飲,高雄跟臺南包辦了其中的

旅行的意義,媽祖最懂:從創歷史新高的信徒人流談起

白沙屯媽祖年年到北港進香,據新聞報導,今年跟著「粉紅超跑」走的人特別多,將近十八萬人報名香燈腳(白沙屯拱天宮對進香信徒維持的傳統稱呼),創歷史新高。

520世界蜜蜂日!一睹台南昇鋒蜂場:乘蜂破浪達人「蔡勝峰」

文字 張卉君/攝影 陳建豪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通敞的倉庫辦公處,琳瑯滿目獎牌、獎狀中,蔡勝峰指著一塊高懸的匾額,靦腆中略帶興奮地說。匾額上「乘蜂破浪」四字彷彿是他人生此刻的註腳⸺那是蔡勝

鎮風鎮雨鎮人心:澎湖民間信仰「石敢當」的多種樣貌

文字/攝影 呂宛霖 澎湖人對於神靈的崇敬,從日常生活中的「石敢當」就能窺見一二。 老一輩的人敬天尊地,常以信仰的神靈作為規範行為的準則,漸漸養就人們對未知的恐懼,與敬畏大自然的態度。在澎湖

越南版「天母」城市印象:從漢語教師的時光信件認識胡志明市

文字/照片提供 廖宏霖 我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第七郡的「孫德勝大學」當外文系的漢語老師。雖然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記憶裡的胡志明市依然簇新如一棟剛蓋好的大樓,並且仍持續地往上蓋著。第七郡是胡志明市

傳說中「馬偕之路」你認得幾個?淡蘭古道12個歷史景物一次看

文字/照片提供 王振叡 臺灣是一座自然、歷史、人文豐厚的島嶼。若有幾天的時光,僅以徒步,加上簡單的交通工具如火車、單車,我們能夠安排怎樣的旅程呢?這一次就讓我們跟著先人足跡,前往「淡蘭古道」,走一趟

近半世紀清爽不敗的口味──5大必點經典越南風味

文字 沈眠/攝影 孫得欽 一九七六年原「翠林」於臺大公館創辦,一九八〇年代陸續擴店,有了「翠園」、「翠薪」以及新的「翠林」越南餐廳,創始店也就此功成身退。從奶奶、父親林志明到如今的三代目林斯揚,專注

你吃的是什麼烤鴨?北京與廣式烤鴨之間的3種差異

文字/攝影 陳靜宜 朋友說要年終聚餐,請我推薦好吃的烤鴨名店給他,我問:「要吃北京烤鴨還是廣式烤鴨?」他說:「有差嗎?」有喔,很不同,在臺灣同時能吃到北京燜爐烤鴨跟廣式片皮鴨。 香港傳統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