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小劇場不斷?「反芻思考」如何悄悄耗盡我們的心力?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你是否也有這些困擾──

.擔心別人的眼光,想說的話不敢說出口;腦內小劇場頻繁上演,錯失許多良機

.做決定時,容易被過往經驗和負面影響;重要的事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決定

首爾大學醫學博士、權威醫師以4原則 × 4步驟的高效人生思考術,教你把握良機、不再內耗(編按)

●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駕馭腦中的小劇場:韓國精神科權威的「高效人生思考術」,教你把煩惱轉化成一種優勢!》。👉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白小良

書名:《駕馭腦中的小劇場:韓國精神科權威的「高效人生思考術」,教你把煩惱轉化成一種優勢!》
作者:河智賢(하지현)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5年3月27日

:反覆咀嚼過去的負面事件

不久前,在一場朋友聚會上,我不小心失言了。聽到朋友要辭職到濟州島開書店時,我隨口分析了濟州島的書店數和人口數等現況,這番分析,無疑是對朋友熱情的一次無情打擊。隔天醒來,前一晚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想到朋友尷尬的神情,我就後悔不已。當時真應該好好忍住,不要插話,我有什麼資格對別人的計畫指手畫腳呢?

直接聯絡對方道歉,又覺得有些尷尬,只能暫時擱置不管。工作時還好,一旦閒下來,這件事就會突然闖入腦中,重複播放我當下的想法與說過的話。我的衝動言行、自以為是的神情,還有彷彿在對他人說教的言語,都讓我感到無地自容。即使試圖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但這種感覺一旦進入內心,就會不斷折磨著我們,直到徹底沉浸在自責中,痛苦才會逐漸消失。

造成反芻的三種心理因素

不僅是尷尬的記憶,尚未解決的難題也會縈繞在腦海裡,不時提醒著我們。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其他思緒就沒有插足的餘地了,之前絞盡腦汁得到的見解也變得毫無用武之地。當某個念頭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如同牛隻反芻草料,這種狀態即稱為「反芻」(rumination)。

若是將某段金句當作人生的座右銘,經常反覆咀嚼思考,這是一種必要的反芻。正向的反芻思考,能在思考完一件事後將其內化,之後若再遇到類似情況,便能立即做出判斷和反應。但根據統計,只有一○%的反芻屬於這種積極正向的思考

當我們進行反芻思考時,往往更容易浮現痛苦的記憶。當未來的不確定性無法立即消除時,這些焦慮便會轉化為一連串的擔憂,形成負面的反芻思考。例如:「為何世界如此不公平?」「為何父母總是與我爭論不休?」有時也會怨嘆自己的人生。

這類想法與負面情緒有關,美國天普大學心理系教授珍妮.史密斯(Janet Smith)認為反芻思考是由多種心理因素引起。而究竟人為何會反芻思考,最廣為接受的論點是由美國家蘇珊.諾倫霍克斯瑪(Susan Nolen-Hoeksema)提出,她認為人之所以會進行反芻思考,主要是為了在心情低落時,努力尋找該情緒的成因和影響。但這種思考方式並不能真正幫助我們克服過去的痛苦,反而會喚醒情緒記憶,讓人重新回憶痛苦,甚至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第二種引發反芻反應的原因是社交焦慮,包括重複回想與某人見面後的情緒和記憶,如果過度回憶自己失誤時的反應、尷尬的瞬間、或是對方的反應,便可能導致下次社交時更加緊張與不安。

第三種反芻反應發生在達不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時。比起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我們更容易專注於自身能力的不足,意識到現況與目標之間的巨大落差,因而反覆回顧失敗經驗並進行自我反省。

也有其他理論認為反芻只是暫時的心理反應,是任何人都會經歷的普遍現象,但大部分人的反芻都會持續很久,短則兩三個月,有人甚至持續一年都在反芻同一件事。當某件事情帶來,或為此產生負面情緒時,就會開始反芻,而反芻的事件性質也會因人而異。

反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換個角度來看,反芻思考也可以視為一種試圖控制負面情緒與壓力的努力。當我們認知到「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之間的差距時,其實會帶給自己很大的刺激。

反芻與擔憂的不同之處在於,擔憂主要針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反芻則專注於過去的經歷,並反覆思考;擔憂的本質是試圖預防問題發生,尋找解決方案,反芻則會專注於過去的失敗經歷或負面情緒上;擔心是為了避免自己擔心的事情成真,而反芻則會花很多精力在確認和理解現況上。但其實兩者仍有共同點,都會反覆思考與迴避解決問題。

反芻的概念與後悔相似,後悔是在回顧過往時心痛的情緒,而反芻則是不論已發生或未發生,將過程中無法消化的情緒和想法抽離出來,反覆思索,因此後悔和反芻可能會同時發生。

歸根結底,反芻其實是錯誤的努力,它試圖消除負面情緒與壓力,並期望透過反覆思索來縮小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迷思,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擴大差距。因為不斷重複這種思考方式,只會強化負面情緒,削弱人做出改變的動機,而難以解決問題,最終陷入惡性循環。

當專注在一件事上,能暫時減少內心的不安。這豈不是就像一隻鼴鼠,明明獅子已經虎視眈眈地盯著牠,牠卻仍埋頭挖掘眼前的地道?然而,鼴鼠確實是在努力求生。

相信誰都曾有過這種經驗——忙碌時沒辦法思考,一旦有了喘息的機會,回想到過去的經歷,心裡就像被開了一槍,又或是被扎了一針般難受,這些記憶卻揮之不去,這即是反芻的過程。當腦中騰出空間時,這些記憶馬上就會占據空位,不輕易讓座。有些人甚至害怕這種「腦內空白」,總是不由自主地讓自己忙碌起來。所以工作結束後不直接休息,而選擇去運動或喝酒;在捷運上也無法只是坐著,無法專心上廁所,或是安靜地散步,連散步時都要邊滑手機、觀看無關緊要的新聞與影片,才能感到安心。但正因如此,反芻更會在腦中有一絲空隙時,以排山倒海之姿湧進腦海中,不斷重播那些自己沒能完成的事情、失敗的經驗、羞愧的記憶、消極和憂鬱的情緒碎片。

世界上有些事情,即使再努力也無法全盤消化,隨著歲月累積,那些曾經無法釋懷的情緒與回憶,反而越積越多。每次反芻時那些記憶都生動無比,原先就已經如一座大山的挫折感就會變得更加高聳。有些事物不僅不會融化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堅固。牛反芻是為了消化牧草,但如果牛在咀嚼的是石頭,會發生什麼事?把「傾盡全力」當成習慣的人,在陷入煩惱的同時如果還不停反芻思考,遲早會筋疲力盡

● 本文摘選自采實文化出版之《駕馭腦中的小劇場:韓國精神科權威的「高效人生思考術」,教你把煩惱轉化成一種優勢!》。👉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采實文化 反芻思考 情緒 壓力 心理學 精神科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讀金句/味道是記憶的歸途— 一道家常菜,留住逝者的溫度

【投票抽獎】英國史上最偉大畫作──色彩與光影形成美麗漩渦,烘托出藝術家悲天憫人的情懷

你知道自己適合哪種薪資分配比例嗎?儲蓄要有效率得先選對規劃方式

一坐下就難以抗拒!日本發明的迴轉壽司,為何人人都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