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嫉妒他人,其實同時代表我們拒絕屬於自己的幸福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19世紀家、數學家羅素,對現代人的文化、心理與思維困境,更有一番獨到而精準的分析,加上他對古典文學的掌握度,致使他在一九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羅素強調,幸福是一種技能,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更為熟練。最重要的是,跳出自我沉溺的陷阱,在廣大的世界中投入熱情,才有機會踏上幸福之路。

文/伯特蘭.羅素

嫉妒:通往快樂的巨大絆腳石

嫉妒可能是讓人不快樂的最重要原因,僅次於憂慮。我得說,這也是人類最普遍且最深植於心的情感。嬰兒在周歲以前,就會表現出嫉妒了,因此每個教育者都得溫柔謹慎地對待孩子。父母所表現出的輕微偏愛或厭惡,孩子們都會觀察到並記恨在心。因此,有孩子的人一定要公平分配資源,以保持絕對、嚴格又始終如一的原則。

嫉妒是民主的基礎。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以弗所的公民都應該被絞死,因為他們說:「在我們之中沒有哪個人應該居於首位。」希臘城邦的民主運動必定是受這種激情所啟發。

民主政治同樣如此。現代確實有一群理想主義者認為,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這種觀念是對的。但沒有哪種理論強大到足以讓現實政治產生巨變,就算真的發生,政治參與者也只是用它來偽裝內心的激情。毋庸置疑,這種情感是由嫉妒引發的。

對任何一位體面的女士來說,嫉妒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在地鐵上,若你看見一位衣著光鮮的女士走過車廂,其他女人就會有所反應。除非穿得更好的人,否則她們都會用惡意的目光盯著她,並設法貶損、評論她。熱愛聽講八卦更加體現了這種普遍存在的惡意。哪怕是捕風捉影,只要出現對某位女士不利的故事,人們就會立刻相信崇高的道德觀也有一樣的功用。大家會羨幕有機會做壞事的人,而懲罰他們的罪過變成一項美德,還能帶來充分的滿足感。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男性身上,但不像女性把其他女性看作競爭對手,男性只把同行當成對手。請問讀者朋友們,你們有沒有過冒失地當著一位藝術家的面讚美另一位藝術家?你們有沒有過對一位官員讚美另一位同黨的官員?你們有沒有過在一位古埃及學家面前稱讚另一位古埃及學家?如果你做過這種事,一百次中總有九十九次,對方的嫉妒心會大爆發。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與荷蘭數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通信時,多次為牛頓發瘋的傳聞悲嘆。他們寫道:「這位無與倫比的天才喪失理智、精神失常,真是令人感到悲傷。」這兩位傑出人士,一封接著一封寫,抹著鱷魚的眼淚,明顯在享受這項消息。事實上,他們為之哀嘆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但牛頓確實有些古怪的舉動,所以才引來這些謠言。

在一般人的所有中,嫉妒的負面效應最大。善妒的人隨時都想害人而免受懲罰,但也備受嫉妒所折磨。他本應從自己擁有的事物中找尋快樂,實際上卻從別人擁有的事物中找到痛苦。有機會的話,他會剝奪他人的利益並確保自己擁有相同的利益。

這種情緒失控的話,社會上許多成就會被破壞、傑出人士也會受影響。不少人會抱怨,為什麼醫生能乘車去看診,而自己只能走路上班?為什麼科學家能在溫暖的室內工作,而自己只能在戶外面對惡劣天氣?為什麼某些舉足輕重而的人可以不用辛苦地做家事?對這些問題,嫉妒不會找到答案。幸運的是,人類本性中有一種與嫉妒互補的情感,就是羡慕。想要增加幸福感,我們都可以試著多羡慕、少嫉妒。

那嫉妒的解藥是什麼呢?對聖賢來說,就是無私,儘管聖賢之間也會互相嫉妒。苦行者「登塔者西蒙」若得知其他人在更窄的柱子上站得更久,不知是否會開心?拋開聖賢不談,對平常人來說,化解嫉妒的唯一解藥是快樂,但困難在於,嫉妒確實是通往快樂的一大阻礙。

在我看來,嫉妒起源於不幸的童年經歷。有些人覺得兄弟姊妹比更受寵,也逐漸養成嫉妒的習慣。進入社會後,他把焦點放在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仔細觀察蛛絲馬跡,就算沒有具體事證,他也會想像它們存在。這種人必然過得不快樂,而且會變成朋友們眼中的討厭鬼,因為大家得設法記住他的敏感處,以免他又以為自己被輕視了。他常常覺得沒有人喜歡他,久而久之,他的所作所為會讓他的想像變成現實。

同樣地,雖然有父母,但沒有受到多少關愛的孩童,嫉妒心也特別強。即便沒有與之爭寵的兄弟姊妹,他也會覺得其他家庭的小孩比自己更受父母關愛。他討厭其他小孩,也厭惡自己的父母,長大之後,還會覺得自己就像被流放的以實瑪利。有些快樂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權利,如果被剝奪的話,必然會助長內心的戾氣和怨恨。

善妒的人會說:「就算我知道解藥是快樂又有什麼用呢?你跟我說,如果找不到快樂,我就會繼續嫉妒別人。但我無法停止嫉妒,又怎能找到快樂呢?」但是現實生活不需要這麼合乎邏輯,僅僅是意識到嫉妒的起因,就已經朝自我解救邁出一大步。

從比較出發的思考模式非常有害。若經歷愉快的事情時,就要盡情地享受它,不要停下來去想:「也許跟別人的幸福相比,我這份快樂算不了什麼。」善妒的人會說:「今天很晴朗,正是春天,鳥語花香,但是我覺得西西里的春天要漂亮千倍,希臘赫利孔山的鳥鳴也更加婉轉,《聖經》中沙崙的玫瑰比我花園裡的更迷人。」當他這麼想的時候,陽光黯淡了,鳥鳴失去了意義,鮮花也不值得一賞。對生命中其他愉悅,他也會用相同的方式思考。他會自言自語道:「我心愛的女人很可愛,我愛她她也愛我,但是示巴女王比她更加美麗!啊,如果我能像所羅門王那樣接近她該有多好。」

這些比較都毫無意義,也十分愚蠢。不管是示巴女王或鄰居的女子,都不該是你對人生不滿的原因。聰明人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事物感到滿足,而這種快樂不會因為別人擁有的東西而減低。

事實上,嫉妒是一種罪過,部分是道德問題,部分是智慧問題,關鍵在於,當事人從來不看事情本身,而是從相關的事物去比較。比方說,我賺了能滿足生活所需的工資,就應該感到滿意,但只要聽說有些能力差的人薪水是我的兩倍,我就會立刻感到嫉妒,原有的滿足變得不值一提,內心被不公平的感覺所吞噬。

要化解這些煩惱,最合適的解藥是精神上的自律,並排除對自己無益的想法。畢竟,有什麼比快樂更值得羡慕的呢?如果能治好自己的嫉妒,我不僅可以變快樂,還能讓別人豔羨。工資比我高兩倍的人,無疑會嫉妒工資高我四倍的人。以此類推,如果你渴望成就偉大功業,就會嫉妒拿破崙,但是拿破崙也嫉妒凱撒、凱撒嫉妒亞歷山大......我敢說,亞歷山大也嫉妒海克力士,而此人根本就是神話人物。因此,僅靠成功是不可能擺脫嫉妒的,因為在歷史或神話裡總有人比你更有成就。因此,享受自己遇到的樂事、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去想像其他人比你更幸運(反正那也是不真實的),就能避免嫉妒。

在現代世界,社會地位是流動的,社會主義和民主的平等原則更加普遍,所以人們會嫉妒的事情也變多了。這是一種必要之惡,但為了實現更公平的社會體系,我們也不得不承受。只要人們理性地思考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就會認為它不公正,除非它以卓越的功績為標準。當大眾認為社會不公平,由此引發的嫉妒就無藥可救,除非不公不義的事情被消滅。

因此,這是嫉妒大行其道的時代。窮人嫉妒富人、貧窮的國家嫉妒富有的國家、女人嫉妒男人,賢良的女人嫉妒那些放蕩卻不受懲罰的女人。

雖然嫉妒是各個階層、國家和性別邁向公平的主要動力,但事實上,出於這種情感所創造的平等體系最為有害。它旨在消滅幸運之人的幸福,而不是增加不幸者的福祉。

在個人生活中具有毀滅性的情感,在公共生活中也一樣有破壞力。我們難以設想這種負面的情感會產生什麼好的結果。因此,若理想主義者希望我們的社會體系產生巨大變化,就必須寄希望於其他力量,而非嫉妒。

書名:《羅素的幸福哲學:從憂鬱厭世到用熱情擁抱世界》
作者:伯特蘭.羅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5月13日

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會互相連結,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成為其他事情的起因。疲憊更是嫉妒的常見起因。當我們感到無法勝任當前的工作時,就會感到不滿,並開始嫉妒工作負擔輕的人。這時解決方法就在於減輕疲勞。

人們喜歡仇恨彼此,是因為內心有所不滿,甚至是無意識地感到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並嫉妒他人獲得大自然的餽贈並得以享受生活。就現代人的生活來看,各方面的快樂肯定比原始人還多,但對於能擁有什麼,每個人也想得更多。

嫉妒雖然邪惡又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但並不完全是魔鬼的把戲。它多少是在展現人類的悲壯與痛苦。為了找尋更好的休憩之地,我們盲目穿行於暗夜,但也許只能抵達死亡和毀滅。如果要從絕望中找到正確的道路,文明人就必須擴展心靈,如同擴展頭腦一樣。我們必須學會超越自己,從而在宇宙中獲得自由。

●本文摘選自之《羅素的幸福哲學:從憂鬱厭世到用熱情擁抱世界》。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人際關係 壓力 情緒 哲學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妻林靜芸:一場跌倒改變我們的後半生

我真切地希望你,不要因為某一次嘗試的結果不如人意,就此將自己深鎖在失敗的牢籠裡

當自由成為關鍵詞,地獄的出口就在前方──導讀沙特《密室與蒼蠅》

夏至養生 陽氣至盛當心中暑!如何安度炎夏一次看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