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別人比你過得好?停止「比較」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實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如何停止不開心》。👉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停止「比較」,為自己感到自豪

──比較,是強大的能量和幸福殺手。

我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即使對象是陌生人。我覺得每個人都把一切整理好、安排妥當──除了我。我告訴自己,我永遠無法擁有想要或渴望的東西,我會永遠孤單一人,因為我不是那種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我不像其他人那麼幸運;我不聰明,不夠漂亮,也不夠風趣。──寶拉,四十六歲

書名:《如何停止不開心》
作者:安德莉亞.歐文(Andrea Owen)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3月24日

啊,比較。低自尊由它構成。我不確定有誰能逃脫,女士們。你可能知道得過於清楚了。看到某個人,一個網路上的人、同事、你最好的朋友、電視上的名人、街上的陌生人時,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出某件事來跟自己比較。有時你會拿他們現在擁有的東西、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和未來將會擁有的東西與自己比較。

你有意無意地說服自己,他們有一些你沒有的東西,他們是那種你永遠無法成為的人。無論他們擁有什麼,都是有定數的,並不屬於你。並且,你覺得自己很糟糕,或特別希望自己能達到那個人的位置。

舉一個恰當的例子:我最好的朋友艾咪有一段完美的婚姻。她和丈夫在一起二十年了,兩人決定不生養小孩,同時把跟對方的關係放在第一順位。他們成熟而充滿愛意地解決分歧,在他們身邊,你就知道他們彼此深愛至極。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前所未見。

我有一段旁人眼中「合格」的婚姻。我帶著傷痛走入這段婚姻(我的第二段婚姻),同時經歷了一些糟糕的事,這並不是什麼祕密。我和丈夫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看起來有點特別,對吧?我覺得那是一段極好的婚姻──在這段婚姻中,我們不斷努力過得更好,但有時候,當我看到艾咪的婚姻,我覺得自己的婚姻並沒有那麼好:他們給彼此留下的愛的短箋、他們創造的祕密語言,以及每週從不略過的約會夜晚時不時喚醒我內心的自我批評。我所聽到的是,我應該擁有他們所擁有的,我還不夠努力,我不是一個夠好的女人或妻子,我的婚姻還不夠好。

在這個要有更多、要成為更多、要做更多的世界上,「比較」可能是一個真正的大獲全勝者。

如何停止不開心?

讓我以這句話作為開始:我不會要你停止比較。重點在於,管理它。即使會向你發來種種鼓舞人心的名言──幸福的關鍵在於停止這種習慣;比較只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總之,學著管理它,而不是在那裡駐兵紮營,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再煩惱,而是創造出更多的幸福。

可以肯定的是,有許多人不是用社群媒體來讓自己感覺良好,而是提醒自己有多少人比我們更好。事實上,你用來比較的對象會故意炫耀腹肌,在度假時擺拍,親吻他們的伴侶,展示他們擁有的一切極棒的事物和成就。但大部分時候,他們坐在馬桶上滑手機,開車上班,辛苦養育孩子,擔憂自己的存款,因吃太多冰淇淋而胃脹──你知道,正常人百分之九十八的時間都在應付這些。大多數情況下,你是在用你的日常生活,跟那些人們選擇在社群媒體上向世界展示的極少數時刻進行比較。這就像讓麥可.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和我的七歲女兒一起參加游泳比賽。儘管我非常相信孩子的狗爬式能力,我還是知道她會輸掉那場比賽。這表示她是個輸家嗎?當然不是。這意味著她永遠不能成為奧運會游泳運動員嗎?不,答案同樣是否定的。簡單地說,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同理,用你在社群上看到的人去衡量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一項公平的比較。

大多數情況下,你是在用你的日常生活,跟那些人們選擇在社群媒體上向世界展示的極少數時刻進行比較。

「比較」讓我們相信,別人擁有不同於我們的事物,一些我們想要的事物,所以我們無法擁有它。我意識到自己正在拿自己的婚姻跟艾咪比較。我的朋友擁有一段非凡的婚姻,並不表示我不能也擁有。觀察一下你自己也在哪些比較中編造了類似的故事。

跟別人比較時,你往往輸多贏少。你很少會沉浸在比較的海洋中,開心地認為:「唷!我的生活/身體/房子/關係這麼好,比她的好太多,我真是太高興了。」另外,把自信和滿足感建立在別人的短處上,並不是健康的建立自尊的方式。

●本文摘選自寶瓶文化出版之《如何停止不開心》。👉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寶瓶文化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社群媒體 焦慮
⏰最後限時!iPhone 16 豪禮就是你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病痛到微笑告別!安寧照護讓善終成為可能

耽美天后Mame人氣新作《喵咪邱比特》!校園王子宿舍偷藏寵物 小貓咪化身邱比特為愛牽線

面對煩惱,找原因重要還是想辦法解決更勝?避免歸咎於當事人本身

琅讀金句/手足出生,隨之而來的責任與標籤 讓長子長女無所適從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