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無法活出理想?接受人生的每個事件,才能實踐真實自我

這是你的迷惘嗎?懷疑自己過往至今的努力,是否正確;明明一切都依自己所想所望,卻感覺不到快樂。不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問題,最菁英的人也會自卑、想要隱藏自己的陰影。但陰影是你最大的資產,也是創造力、自我接納的真正力量。(編按)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出版之《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菲爾.史塔茲
「理想世界」不過是幻覺
我們的文化否認現實的本質,承諾你能夠活在理想的世界,在那個理想世界裡,一切都來得容易,可以避開不愉快的經驗,也總能隨時獲得滿足。更糟的是,文化還暗示我們,如果你沒能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你自己的問題。其實,所謂的理想世界不過是幻覺,不管它讓你感覺多有希望,它其實並不存在。
老實說,你的人生經驗一點都不理想,你真正體驗過的才是真實,你所渴望但並未體驗過的不是真實。簡單來說,現實的本質如下:
• 人生包含了痛苦與逆境。• 將來充滿不確定性。
• 無論要達到哪種成就,都必須做到遵守紀律。
• 你並不特別。不管你怎麼做,都無法避開上述的人生面。
• 以上的情況永遠不會改變。
另外還有愛、喜悅、驚喜、超越、創造力等,但這些永遠不會單獨發生,而是與上述五點息息相關。

作者:菲爾.史塔茲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5年3月28日
在日常生活中,好像總是有些人生活一帆風順,不會遭逢逆境,媒體把這些人推到我們眼前—他們擁有完美的身材,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對自己該走的人生道路也很有把握,從不缺少愛或情感呵護,生活充滿著安全感。這些人好像有能力把人生的負面要素都消滅殆盡,而這種力量讓他們顯得很特別。廠商在行銷產品時,承諾會讓我們加入這群人的行列。我們都感受到同樣的壓力,以為得讓別人相信我們是當中的一分子。無論是不曉得下一餐在哪裡的可憐孩子,還是坐擁六間豪宅的超級富豪,都承受著同樣的壓力。當每個人都把幻想當成真實時,幻想就宛若真實。
然而,唯有別人才能讓幻想成真。在你的人生中,你會發現自己沒辦法冒險。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決定、將來的財務狀況未卜、臉上又添了一條皺紋,也沒時間好好教養孩子,人生無法事事都掌握在手中。這樣沒什麼不對,這些都是活著會有的感受。問題在於我們的文化把上述那類人定為標準,使我們以為要活得有尊嚴,就必須成為那種人。一旦發生了負面事件,就覺得是發生了不應該發生的事,明明是再尋常不過的人生經歷,卻覺得自己失敗透頂。
有其他路可走嗎?即使人生充滿衝突、不確定性、失望,你仍有辦法培養自信,覺得自己很不錯嗎?你做得到的,但你必須換個角度思考。第一步是,要體悟到人生是個過程。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忘了這個事實,還給了有害的暗示,使我們誤以為自己能活出完美的人生,並就此停留在完美的一刻。由優越人士組成的理想世界,有如一張快照或明信片。但將完美的一刻凍結在時間中不過是天方夜譚。真實的人生是個富於變化與深度的過程。完美的幻境是一張圖像,膚淺又死氣沉沉,只是這類的圖像很吸引人,因為當中毫無一絲混亂。
真實地活著往往十分痛苦,即使如此,我們也寧願選擇真實地活著,你該如何重新訓練自己做到這點?關鍵就在於這個我們抗拒的事實:人生是由事件構成。
要接受人生,唯一的實際做法就是接受每個構成人生的事件。事件之流從未停歇。宇宙的驅動力正是透過人生事件而揭露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我們會抗拒這個事實?因為接受這個事實,會令我們置身於一個無法盡善盡美又無從預測的世界,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個既神祕又令人害怕的事實,也讓我們感受到自身渺小,無法掌控世事。
完美的幻境暗示著我們可以超越事件之流,但那是靈性上的死亡,因為唯有發生事件,我們才能接觸到活躍又有意義的宇宙。假如命運是由一連串的事件編織而成,要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就要擁有能懷抱熱忱接受自身命運的能力。
處理人生事件就像當個好家長,光是現身、出席還不夠,更要具有觀點,並且備好一套工具。沒做好準備,就無法有建設性地處理事件。為什麼做好準備的人少之又少呢?因為人們往往希望事件,尤其是壞事件,永遠不會到來,他們以為理想世界真實存在,以為可以活在輕鬆的世界裡,每天玩樂透。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少人會為人生事件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觀念上做好準備,你就能扭轉負面事件的意義。有了具體的觀念,你對事件的感知也會有積極的改變。這套世界觀如下。
• 負面事件本來就會發生。• 負面事件存在,不表示你有問題。
• 在負面事件中,總是有改變的機會。
• 比起取得理想的結果,培養靈性技能其實更加重要。
沒人知道自己將來會面對什麼逆境,但不管哪種逆境(比如誤解、遺棄、風險、衝突、失去等),上述觀念都能協助你處之泰然,允許你退開一段距離,辨認事件的屬性,讓事件的價值高過於其直接細節,變得可以歸類。舉例來說,遭到遺棄能教你學會培養一套技能,讓你在情感上更獨立。不過,如果你無法為事件歸類,就看不出其價值了。你只希望事情趕快過去,急著把它完全拋在腦後,於是到頭來,你什麼也沒學到。辨認事件的類別,就算只是簡單地稱為負面事件,也能讓自己成為充分利用、而非被事件利用的人。
我們最好把事件給你的教誨看成靈性技能,而非心理技能,這樣一來,就會覺得那是有意義的宇宙透過人生事件(尤其是負面事件)來觸動你。你可以藉由這些靈性技能的協助,從日常事件中找到意義,跟宇宙產生連結。
實驗看看吧,下次當你面對負面事件時,請運用這套觀念,觀察自己的感受。只要保持開放的胸襟並且定期這樣做,就會開始體會到事件具有的重大意義。你的所有體驗將有所改變。訓練自己把事件當成導師,就能把真實的體驗化為觀念的根基。
這就是人類生命的目標。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出版之《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