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主婦的中年危機:比起失敗,我更不能接受從未努力過的自己
![圖/三采文化《林姓主婦的晚餐餐桌提案》 圖/三采文化《林姓主婦的晚餐餐桌提案》](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05/draft/31443456.png&x=0&y=0&sw=0&sh=0&exp=3600&w=930)
文/《林姓主婦的晚餐餐桌提案》林姓主婦
我是三十二歲生哥哥,三十七歲生弟弟,兄弟倆又都是年尾出生的小孩,要超過三歲半才能進小班,所以我不知不覺花了將近十年在家帶小孩,是我這輩子做過最久的「工作」。
其實日子在過的當下,並不會覺得漫長難熬,畢竟小孩一直在長大,我肯定也有在日復一日的育兒生活中,找到其中的樂趣與成就感,才能持續做下去。
但不得不說,當我終於把弟弟送進幼兒園,雙手握拳覺得接下來有好多事想做呀!緊接著襲擊而來的,卻是一種很深的不安感。
因為我赫然發現,我不過專心帶孩子幾年,怎麼一回神已經年過四十一了!有種忙了好久好久,好不容易能撥一點重心回自己身上卻恍如隔世的感覺,帶給我很大的衝擊與失落感。
四十歲對女人絕對是很有感的一個崁。以前覺得嘴唇乾乾,用舌頭舔一下就恢復紅潤,擦個護唇膏就像畫淡妝一樣。而現在,我就算猛擦護唇膏,氣色還是暗沉,一定要出動口紅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有精神。東西靠太近時會不自覺把頭往後仰,因為上面的字有點看不清楚。臉上的斑明顯變深了,自帶膠原蛋白的膨潤臉頰漸漸凹陷,雙手則因為做家事多年,有著擦再多護手霜也撫平不了的細紋。身材更不用說了,當媽後基本上沒顧過。
生理上的殘酷變化就算了,但沒想到,我連心理素質也變低落。
哥哥八個月大時,我開始用林姓主婦的身分分享食譜,意外展開全職媽媽的斜槓人生,成為所謂的自由工作者。
多虧這個分身,我雖然待在家帶孩子,但還能維持一定的工作量。所以當弟弟去上學,我滿腦子雄心壯志的計畫,覺得自己終於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工作,當然要讓林姓主婦有更多發揮空間啊!
然後,就想到我已經四十多歲了,登愣!曾經熊熊燃燒的那股烈火,突然被澆熄到只剩一陣白煙,讓人望著只感到唏噓。
「如果我在這個年紀,做了新的嘗試卻失敗,幾年過去就變五十歲了怎麼辦,到時候我要如何找到新的方向再站起來?」
一旦腦海出現這些念頭,我就變得很膽小。
比起嚮往成功,我更害怕失敗,覺得曾有的野心大概都是自己想太多。但什麼都不做,又讓我心有不甘,現在不做,以後不就更沒機會做?
這個警覺我也是有的。
於是我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找不到義無反顧往前衝的勇氣,也安頓不了很怕自己終究毫無進展的擔憂。
後來我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吧!之所以會有中年危機,我認為是歲月給我們的容錯空間變小了,沒有年輕時的餘裕能隨心所欲地嘗試新事物。
加上進入中年後的多重身分,我們不再能只為自己打算,做事瞻前顧後,多了許多顧忌。假使真的賭一把想改變,則很有可能是最後一役,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讓人充滿焦慮。
而這份焦慮,對於全職主婦而言甚至更有感、更殘酷。上班族遇到中年危機,跨不出去大不了就留在原崗位繼續奮戰,至少也是個選擇,但對於為了家庭已經把職涯發展放下的全職媽媽來說,如果小孩大了還想出去闖一闖,可說是沒有退路,衝失敗就是變炮灰,只能摸摸鼻子轉身回家,獨自面對價值感低落的自己。
總之我就這樣胡思亂想了好幾個月,對於自己究竟要往前跨,做些新的嘗試?還是要繼續龜在舒適圈、少做少錯?依舊沒什麼結論。
有天去菜市場買菜,熟悉的菜販老闆是個非常有活力的伯伯,少說六十五歲了。有位客人跟老闆說,她已經五十二歲很老了,老闆聽了大笑,用宏亮的聲音說:「如果我現在五十二歲,我還想再去創業呢!」
在一旁挑蔬菜的我,笑了。糾結很久的事,有時會突然被救贖。
我想這是老天爺發送給我的一個訊號,叫我深呼吸,別想太多,先跨出去再說。
確實,比起嚮往成功我更害怕失敗,但比起失敗,我大概更不能接受從未努力過的自己。
我要跨出去。我會跨出去。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之《林姓主婦的晚餐餐桌提案:4種生活情境 X 8組餐桌提案=32套美味一桌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