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外交」的感動連結!台灣鳳梨如何掀起日本搶購熱潮?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台灣超越日本,真的嗎?鳳梨、便當、台積電,台日社會文化多樣交流的觀察與思索》。👉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野島剛
美味的台灣鳳梨讓日本人也搶購
◓鳳梨「自殺」跟「他殺」是什麼意思?
過去幾週,日本朋友問了我好幾次這個問題。日本媒體報導了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進口的新聞,台灣的鳳梨文化因此成為熱議話題。自己切鳳梨的「自殺」,以及請店家幫忙切的「他殺」,兩種說法對台灣人來說很平常,但日本人覺得「殺」這個字很可怕,所以非常好奇。
我在台灣生活的時候,發現台灣鳳梨的柔軟和甜度很迷人,從此成為鳳梨愛好者。住台灣時養成了喝「蔬果汁」的習慣,現在,我每天早上都會把番茄、蜜柑、蘋果、生薑和鳳梨一起放進果汁機,打成蔬果汁來喝。雖然以前我是在超市買一整顆鳳梨,但買到的都是菲律賓的鳳梨,幾乎買不到台灣鳳梨。
這一個月*,我在日本看到跟台灣有關的新聞,不是福原愛就是鳳梨。中國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日本人為了幫助台灣就展開行動,購買台灣鳳梨。這是基於近期日本人對於台灣的好感所觸發的消費行動。此外,三一一地震時,台灣捐助日本巨額捐款至今十週年,剛好遇到日本人要對台報恩的情感較為強烈的時刻,我想也與此有關。*
◓水果向來是政治問題
聽說台灣生產的鳳梨,出口中國的佔比約十%。最近出口日本的增加量能否補足中國市場的損失,這點我沒有確切數據。但如果台日可以合作抵抗中國的壓力,是令人痛快的大事,未來若是台灣或日本受到中國禁止進口的壓力,或許也可以依此找到策略來抗衡。
事實上,水果跟政治緊密相關,因為水果是國與國之間貿易交換的「經濟作物」,也是出口國賺取外匯的「出口商品」。日台關係從歷史上來看,幾乎可以稱之為「水果政治學」,水果向來是政治問題。
鳳梨跟番茄一樣,原產地都在南美洲。鳳梨的外型如松果(pine),味道與蘋果(apple)相近,因此被稱為鳳梨(pineapple)。鳳梨的口味酸甜兼備,果肉份量大、營養價值高,很快就登上全世界的餐桌。但由於採收之後沒辦法長久保存,因此在物流技術發展前,多以鳳梨罐頭為主。一開始,看準台灣可能成為鳳梨罐頭生產重鎮的,就是日本人。
二十世紀初,日本統治台灣時,也開始研究台灣可以培育哪些水果。當時選中的,就是鳳梨跟甘蔗。甘蔗用來生產砂糖,而鳳梨則是為了做成罐頭出口全球。
台灣第一座罐頭工廠,於一九○二年在高雄鳳山完工。隨著產量漸增,鳳梨罐頭也不只出口到日本,而是全世界。繼砂糖、稻米之後,台灣鳳梨也成為主要產業。
◓水果王國的起點
當時,製糖產業是由總督府主導,但鳳梨產業不一樣,是台灣的農家和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和「鈴木商店」等日本企業競爭。台灣的氣候非常適合鳳梨生產,也是台灣今日成為水果王國的起點。
有趣的是,在沖繩石垣島等地擴大鳳梨生產的,也是台灣人。現在在沖繩的第三、四代台灣華僑,有些人的祖先是移民而來的鳳梨農。他們在戰後大量生產鳳梨,「出口」到日本本土。為了保護沖繩的鳳梨產業,台灣鳳梨出口到日本有所限制,反而增強了台灣香蕉進口日本的優勢,因此造就許多台灣的香蕉富豪。具有台灣血統的日本政治家蓮舫,她的祖母就被稱為「香蕉女王」,和宋美齡關係密切。
這次台灣鳳梨的事件,促使幾個問題浮上檯面,值得思考。
第一,儘管蔡英文從二○一六年開始宣示南向政策,但台灣水果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至今沒有好轉。此外,台灣推動水果出口日本,但至今仍禁止福島五縣的農產品進口。這次的文章,暫且不針對這些問題詳細論述。但我希望大家記得,鳳梨問題是兩岸「冷對抗」的結果,而水果總是很容易轉化為政治問題。
◓蓮霧、鳳梨都來日本吧
總之,我個人希望,可以在日本更容易買到好吃的台灣鳳梨。即便價格稍高,只要能便利地買到台灣鳳梨,我自己以「自殺」來處理,每天早上打成蔬果汁。餓的時候,還能當作零食墊墊肚子。現在日本賣的菲律賓鳳梨,一顆三○○日圓(約八十台幣),就算台灣鳳梨售價六○○日圓,我還是會買。即便價格稍高,最重要的還是能在日常的超市裡買到,因此進口商品數量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台灣水果以香蕉為代表,過去在中南美、東南亞產的價格戰中敗北,在戰後逐漸退出日本市場。但最近新冠疫情的關係,大家在家吃飯的頻率變高了,也更願意花錢在飲食成本。即便價格稍高,日本消費者也更願意選擇美味食材,我看,台灣鳳梨頗有機會勝出。
現在,說到日本的台灣水果,芒果、荔枝、柚子都很知名。最近有時也會看到棗子、釋迦,但我個人非常希望蓮霧也能進口日本。對此,我有個好點子。台灣政府應該在銀座開一間台灣水果中心,仿照日本北海道、熊本縣等地方政府在銀座打造特產館來提高知名度的成功經驗。只要讓日本人漸漸在台灣水果中心品嘗到台灣水果,更熟悉這份美味,日本也許就會成長為最大出口國。
最近,在台灣的日本朋友好心寄了金鑽鳳梨給我,我立刻「自殺」來品嘗。很甜,比菲律賓鳳梨好吃很多。我們日本人,都衷心期待台灣水果深入日本市場。
*本文撰寫於二○二一年。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台灣超越日本,真的嗎?鳳梨、便當、台積電,台日社會文化多樣交流的觀察與思索》。👉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