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讚美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不否定」讓意見想法交流更順暢

圖/freepik
圖/freepik

●本文摘選自先覺/之《不否定的練習:比讚美、肯定更有效的法則》👉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林健太郎

無意識否定他人的心理

>>「為對方好而否定」的心理機制

書名:《不否定的練習》
作者:林健太郎
出版社:先覺/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1日

►你可能不知不覺否定了別人

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否定他人。我們先聊聊這種心理機制。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不要老是否定別人」「接納他人很重要」的觀念。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應該如此,卻還是會否定他人呢?讓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請想像一下:如果你讀小學的孩子,告訴你他將來想當太空人,你會怎麼回應?

「怎麼可能,不可能啦!」
「你知道那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家沒那麼多錢。」
「你腦袋沒那麼好吧?」

我想大多數人不至於會說出這麼難聽的話。我相信當父母的都希望盡己所能支持孩子的夢想。然而,支持歸支持,卻又希望孩子抱持實際一點的夢想和目標。出於無意識的父母心,希望孩子「早點從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中醒過來」。

即使沒有當場否定孩子,仍可能無意識產生否定的心理。這樣的深層心理可能會表現出以下行為:
.對孩子想成為太空人的話題置之不理。

.不認真傾聽孩子的問題。
.引導孩子走父母希望的出路。

這些行為都沒有惡意,反而都是出於「為對方好」的心態,是「愛的反面」。這就是「為孩子好而否定」的心理機制。

►絕大多數的否定都沒有「惡意」

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我讀國中三年級的時候,認真地告訴他們「我想成為F1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師」。 他們聽了十分驚訝。我清楚記得,父親一副傷腦筋的樣子對我說:「你啊,難道不能挑個普通一點的夢想嗎?我明白你的意思啦……」母親聽了也不置可否。

學校老師則送我一句勸世良言:「別說這種莫名其妙的話,好好考慮升學的事情吧!」如今回想起來,我也明白父親和老師並沒有惡意,只是出於「大人的常識」才那麼說。然而,這麼做確實也在無意間扼殺了孩子的可能性。

這些「否定」的前提是「為對方好」,舉著「為對方好」的名義,合理化否定的行為。無意識否定他人的習慣,麻煩就麻煩在沒有惡意。

「會否定的人」與「不會否定的人」

►美國諮商師對我的啟發

說出自己的夢想會遭到否定……國中時的我對此深信不疑。烙印在我心上那份對父母和老師的情感,包含「憤怒」與「彆扭」。「明明是你們問我『將來想做什麼』,說了你們又否定我,這不是代表你們打從一開始就已經有答案了嗎!」

那些大人的回應,似乎只是希望我說出他們期望的「答案」。當然,如今我也能夠理解父親和老師當時那麼說的用意。忿忿不平的我,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於是赴美留學。我留學的學校有一位「升學諮商師」。

諮商師問我:「健太郎,你將來想做什麼呢?」我雖然心想對方又要否定自己,但還是說出:「我想成為F1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師。」然後,諮商師這麼說:「太棒了。我們一起來想想要如何實現吧!」這種反應與過去完全不一樣,反而是我很驚訝:「這夢想很棒嗎?」

老實說,這種回應令我備感新鮮,感覺終於有人認可我的夢想,我可以暢所欲言。

雖然有人認可我的夢想,但聽到對方說「我們一起來想想要如何實現這個夢想」,我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具體的想法。我這才意識到,以前被父親和老師否定時,我明明那麼生氣,然而,碰到有人贊同時,我卻沒有任何實際的想法。

這份經驗對我來說很珍貴,讓我明白「這種溝通方式可以讓對方認清現實」。

►不被否定會怎樣

這兩種極端的體驗,以及近年來從事商務人士教練的經驗,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
.不斷遭到否定會使人憤怒。
.不斷遭到否定會使人無法敞開心胸說話。
.不斷遭到否定會使人難以建立信賴關係。
.不斷遭到否定會使人喪失信心,無法肯定自我。

反過來說:
.不否定,人會產生正面情感。
.不否定,人會更願意溝通。
.不否定的溝通,可以建立信賴關係。
.不否定的溝通,可以增加信心,肯定自我。
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實」。

也許有些人會疑惑:「你是在說什麼理所當然的事情……」沒錯,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另一項不爭的事實是,儘管我們明白這點,卻依然會有意無意地「否定」他人。

>>「不否定」帶來心理安全感

►比「正面思考」「讚美」更有效的方法

我在前言也提到,停止否定的好處不勝枚舉。其中特別大的好處是,能夠確保人與人相處時的「心理安全感」。商業領域很注重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心理安全感」是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家艾美.艾德蒙森提出的心理學術語。

Google於二○一五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指出「擁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或組織,績效傑出」。這份研究也使得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廣為人知。

簡單來說,心理安全感是「團隊中無論誰說了什麼,提出什麼樣的意見、舉出什麼樣的疑問,都不必擔心被否定或拒絕」。相反的,人一旦被否定(或被拒絕),會頓時陷入不安,導致表現下滑。因此,無論溝通什麼事情,如果知道對方「不會否定自己」,就能放心交流自己的想法。

雖然一般提到心理安全感時,都和商業有關,才會讓人以為這是屬於團隊、組織的概念。但其實,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需要心理安全感。當你養成「不否定」的溝通習慣,就能在人際關係中建立心理安全感。

這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站在對方的立場,會覺得你是這樣的人:
.不論我說什麼,你都會聽我說。
.我可以坦率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可以安心找你商量、交談、討論事情。
.我不會因為大失敗或小失誤而挨罵。
.我做不到某些事情也不會被嘲笑。
.我能夠好好做自己。
.和你相處起來感覺很自在。
.工作起來更有意思,更有動力。

如何?這只是其中一些例子,不過,我相信你看了這些例子就能夠明白,藉由「不否定」確保心理安全感,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雖然社會一直鼓吹「正面思考」和「讚美」的重要性,但其實不需要想得那麼複雜。只要做到「不否定」就好了。

目前為止,我已經說明了停止否定的效果,但重要的是,雙方不否定彼此的溝通方式,效果會更好。心理安全感不是一個人就能營造出來的,必須由雙方共同建立不否定彼此的關係,打造沒有否定和拒絕的環境,如此才能確保心理安全感。

為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停止「否定式溝通」,養成不否定的習慣。

●本文摘選自先覺/圓神出版之《不否定的練習:比讚美、肯定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法則》👉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圓神出版 人際關係 溝通技巧 心理勵志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穿梭於紐約與松本的日子──草間彌生親筆自傳《無限的網》

破解孩子自閉症、過動症共病困境 讓提升專注力成為可能!

認出情緒失衡前的關鍵時刻,把「好煩人」轉為「好能量」

AI也能幫你找對象?俄羅斯男子善用ChatGPT成功找到真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