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駕駛高風險?應定期檢測駕駛能力確保行車安全

圖/freepik
圖/freepik

老年駕駛肇事比例高?有年紀就應該避免駕駛?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黃揚名以專研多年的老人心理學,用證據來解答大眾對於「老人」、「銀髮」、「熟齡」與「高齡」的種種疑惑,提醒大家用理性的態度去破除迷思,希望讀者更加認識變老這件事,用正確的心態面對變老,迎向美好的人生下半場。(編按)

●本文摘選自/城邦文化出版之《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黃揚名

老人該繼續開車嗎?

雖然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發生,但是如果是老人肇事,通常會被放大檢視。如果造成比較嚴重的死傷,檢討老人是否還可以駕車的言論又會浮上檯面。但是,老人到底是否適合駕車,老人駕車真的比較不安全嗎?

書名:《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
作者:黃揚名
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9月5日

臺灣的數據顯示,老年駕駛肇事的比例其實是比較低的;然而,老年的行人,事故發生率是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行人事故發生率是只有當疏失是行人造成的,才納入計算。不過,美國的資料則有一些不同的發現,比方說老年的駕駛發生事故的機率是二十五~六十四歲族群的1.6倍,而且即使多數老人晚上不開車,老人晚上駕車肇事死亡的頻率是白天的三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分母的不同,在美國的資料是以領有的老人來做計算,但在臺灣的資料,是以年齡符合的老人來做計算。值得關注的是,老年駕駛佔所有駕駛的比例,隨著人口,已逐年上升。所以,釐清如何讓老人更安全的駕駛上路,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為什麼老人開車比較容易發生事故?

在駕駛模擬器的研究發現,老人的反應比較慢、比較容易撞上前車、開車速度比較慢,以及無法穩定的和前車保持距離。這當中好幾個因素,都是比較容易肇事的因子。目前研究上的發現,可以歸類為三大方向:

一、跟視力有關的:老人的視力退化、對光線的敏感度提升,都會影響他們開車的安全性。如果有青光眼、白內障等視力相關的疾病,更會嚴重影響用路的安全。在研究上,常會使用可用視野(Useful Field of View)來判斷一個人的視覺處理能力。很多證據都發現,老人的可用視野比年輕人小,而且若兩眼的可用視野都過小,就會影響用路安全。

🔍 科普小教室
可用視野是指在不移動頭和眼睛的狀況下,可以看到多少範圍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的可用視野過小,對於他在日常行動上都會造成困擾的,大家可以想像,若你用一副望遠鏡看東西,因為一次只能看到一小塊範圍,是相當不方便的。測量可用視野的時候,通常會要求人注意螢幕正中央的一個點,然後在周邊可能會有一個東西出現,人們需要盡快判斷是否有東西出現。如果一個東西距離中央很遠,這個人還是能夠看到它的出現,就表示他的可用視野是大的。

二、與動作協調有關的:因為開車的時候,駕駛需要針對看到的人事物去做反應,可能是去踩煞車,或是去調整車的檔次。在模擬駕駛器的研究結果發現,老人在用腳踩踏的時候,不僅速度比較慢,且比年輕人容易出錯。此外,老人在踩錯之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修正自己的錯誤。

三、與認知運作有關的:老人的執行功能能力變差是主因,若要細分,又可以分為跟認知彈性,以及跟注意力管理這兩個部分。研究發現,老人的認知彈性是比較差的,也因此面對多變的路況,會比較難及時反應,就比較容易發生事故。也有研究發現,老人在路口的時候,比較沒有左顧右盼的行為,因而容易在路口發生事故。老人之所以減少左顧右盼,可能跟執行功能退化,為了避免負擔過重,索性就減少有負擔的行為有關係。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因為這些能力的退化,都是漸進式的,不是突然發生的。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檢測自己開車的能力,對所有年齡層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對老人來說尤其重要。

【不要被誤導了】

雖然很多研究都發現老人在駕駛上,比年輕人更不安全。但是,其實真正的關鍵不是年齡,而是能力的變化。比方說,有一個研究發現年齡和知覺、認知的能力,總共能解釋64%駕駛行為的變異程度。這當中只有19%是跟年齡有關的,其他都跟年齡沒有直接關係。雖然那些能力的變化,確實很容易跟年齡的增加一起發生,但這不是必然的。

面對這樣的狀況,該有哪些配套呢?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老人開車不安全,那麼就不要讓他們開車。對於有便捷大眾運輸可以使用的老人來說,不開車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有些老人還不喜歡開車;但是,在一些大眾運輸不方便的地方,禁止老人開車,就不一定利大於弊了。因為不能開車,等於限制了老人的行動,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的社交,負面影響是很大的。不過,無人車技術的發達,未來可能連年輕人都不一定需要自駕車了,所以老人不能自己開車的問題,恐怕沒有那麼嚴重。

現階段,不少國家透過定期檢查老人的能力,來決定他們是否可以繼續擁有駕照、可以繼續開車,確保能夠開車上路的老人,對於用路安全是沒有威脅的。臺灣的檢測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

一、對時間的正確認知能力,說出當日的年、月、日、星期與當時所在地。

二、近程記憶思考的能力。

三、測試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

若對比前面回顧的研究,會發現其實除了第三個部分可能跟用路安全有關係之外,其他的其實都不是那麼有關聯性。當然第一、第二兩個部分,主要是跟失智症的檢測有關,若一個人有失智症的狀況,確實也不適合開車。但是,就算不失智,若一個人的可用視野過小、認知彈性不足,也都不適合駕車。

日本針對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也有相關的規範,測驗本身和臺灣的蠻接近的。不過,在日本的認知測驗中,還包含了一個注意力測驗,這是臺灣目前的測驗中所欠缺的。

除了限制老人不開車之外,也有比較積極的做法,就是透過介入的方案,讓他們可以更安全的駕駛。過去有很多不同的嘗試,包含了用電腦訓練、駕駛模擬器訓練、教育課程等,都有一定的成效。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更多老人可以安全上路,可以規劃相關的課程,來讓他們可以安全上路。

在日本,也有不少產學單位企圖利用人工智慧,來幫助老人可以更安全的上路。比方說,豐田公司開發的AI系統,會透過車內攝影機、行車記錄器、車輛感測器蒐集數據,分析駕駛的開車習慣、風險區域,並且透過提供反饋報告,來提升駕駛的用路安全。

此外,這個系統還會讓老人跟自己以及同齡人去做比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狀態是否是好的,以及是否有加劇退化的狀況發生。在無人駕駛技術還不能全面施行之前,結合人工智慧的作法,或許是很好的替代方案。

除了開車之外,臺灣也有不少老人會騎摩托車,那他們適合騎摩托車嗎?騎摩托車相較於開車,可能更需要留意突然冒出來的人、車,老人在這類行為的能力也比年輕人差。所以,老人騎摩托車也需要格外留意。

老人該繼續開車嗎?

第一問:老人開車比較容易有事故嗎?

答:國外的資料顯示,老人是比較容易發生事故的,但是臺灣的數據不是很明確。但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老年行人比較容易發生事故,且為主要究責對象。

第二問:為什麼老人開車會比較危險?

答:老人因為視力退化、動作變得較不協調且認知功能退化,而這些能力都會影響開車的安全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能力的退化比起年齡,是更重要的因素。所以,只要想辦法維持相關的能力,也不一定會因為年齡增加,而無法安全上路。

第三問:老人該繼續開車嗎?

答:對於住在偏鄉的老人來說,開車對於他們生活的維繫以及社交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不開車帶來的壞處可能比開車來的高。在大眾運輸便利的地方,老人其實就不一定需要繼續開車了。

●本文摘選自商周出版/城邦文化出版之《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周出版 老年人 駕照 科學 醫療保健 高齡化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