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王姿允

Linlin 小姐是一位30 幾歲的業務員,來門診的主訴是常常喉嚨卡卡的,好像有痰堵住的感覺。但是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伴隨晚上胸前的燒灼感,有時候這個燒灼感甚至痛到背後,導致夜咳跟睡眠品質下降。一開始擔心是心臟或肺部的問題而求診,但是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甚至做了胸部X- 光都顯示沒有異常。後來去看腸胃科做了胃鏡,但胃鏡檢查除了輕微胃發炎沒看到其他異狀。拿了一些制酸劑回家吃但成效不彰,到了診間後我問了一下病史,發現有慢性過敏性鼻炎的病史。最近天氣變化似乎打噴嚏、流鼻水和鼻子癢有加重趨勢,但並未就醫,只偶爾吃一下藥局的成藥。

在診間的理學檢查發現有鼻涕倒流的現象,在口咽黏膜看到鵝卵石樣的變化(Cobblestone),後來開立一些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跟飲食衛教後,患者在一個月後回診,反饋胃食道逆流的狀況已改善許多。

臨床表現及診斷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為胃酸或鹼性消化液隨著食物逆流回到食道的現象。若逆流高到喉部和咽部則稱為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雖然程度稍有不同,但生活型態的改變都是首選的治療方式

在臺灣的胃食道逆流盛行率近25%,幾乎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表現非常多元。最常見的就是逆流的感覺和「火燒心」般的胸痛,常在飯後或躺下時更嚴重。其他還有咳嗽、異物感想清喉嚨、喉嚨疼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發聲困難(dysphonia)等,甚至中耳炎或牙齒潰爛這些咽喉外症狀,但也有絕大部分的病人並沒有典型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輔助檢查有很多,不同的輔助檢查手段可以找出不同面向的問題。但胃鏡檢測出胃食道逆流的機率其實只有30%,其他包括24小時逆流的食道酸鹼值監測、食道的壓力檢查、動力檢查,以及上造影等,都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檢查方式。但診斷其次,藥物使用效果往往不佳,重點還是找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源頭,盡早對症下藥。

胃食道逆流的預後

未經治療的胃食道逆流可能導致的不良預後,包括在第一部提到的消化道組織的病變。當強酸一直向上逆流,就會導致本來是複層鱗狀上皮的食道,化生成跟胃一樣的單層柱狀上皮,稱之為「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esophagus),也是食道腺癌的其中一種跟胃食道逆流有關的癌前病變。

另外,它還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問題,例如:氣喘、肺部積液、胸部充血、呼吸困難和肺炎。在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黏膜上,發現大量的各種細胞激素。這些細胞激素會激活免疫細胞聚集,並參與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例如:過敏性發炎的參考指標――嗜酸性顆粒細胞(Eosinophils)和分泌組織胺的肥大細胞(mast cells),也在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食道黏膜中發現。

書名:《腸胃營養學全書:融合實證、臨床與研究,改善腸道機能、降低疾病風險最重要的保健指南》
作者:王姿允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4月20日

原因與治療方式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跟胃酸過多並無直接關係,而是跟食物下不去、食道跟胃的交界處(賁門)關不緊等原因,造成食物無法順利往下進到腸道,或是胃內壓力升高(例如:脹氣),而導致胃酸跟食物的流向異常,故找出源頭才是重點。

生活型態改變是第一線治療,大部分外因性的原因,都可以藉由改變生活型態達到改善的目的。藥物如制酸劑通常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甚至在研究中4發現左側臥的睡姿,甚至比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更能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可見胃食道逆流真的不需要藥物,而是從飲食、作息、壓力緩解等去著手。除非是因為結構性問題導致,經由內視鏡發現後,有機會手術介入而做改善。

肥胖算是可藉由生活型態減重後就可改變的因子。一項研究發現,在完成有系統的減肥計劃後,有81%的肥胖患者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減輕,有65%的患者症狀完全緩解。另外一項包含15,000多名患者的大型回顧性研究發現,在身體質量指數(BMI)減少至少2 kg/m2 的肥胖患者中,可發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改善,與BMI 的下降有正相關,故有肥胖的問題建議先減重。其他諸如戒菸、禁酒、避開容易脹氣,或刺激性的食物跟飲料後,某些人就算不用藥也能感受到改善。不過目前食物、菸酒跟胃食道逆流症狀的緩解還未有一致性的結果,許多嘗試停掉特定食物仍未改善的患者,就要再找尋其他原因。

會需要避開上述食物的相關機轉,包括高油脂食物 (油炸、巧克力)高糖飲食會引起食道下括約肌的放鬆;辛辣的食物、咖啡或酒精會刺激食道黏膜。但比起飲食內容,飲食的習慣其實重要。許多人主訴胃食道逆流發生在晚上或是凌晨,一問之下發現有吃宵夜的習慣。一般混合碳水、油脂、蛋白質的食物,在胃中需要4 ∼ 5小時才能淨空。但是在夜晚因為蠕動變慢,排空的時間延長。過去臨床經驗發現,有些晚上九點後進食的人,甚至到隔天早上十一點做胃鏡或超音波,都還是能看到高脂肪未消化的食物存在胃裡面。可見許多人在太晚進食後,加上夜晚的臥姿,食物不但整晚滯留在胃中刺激胃酸過度分泌,而且食物在胃的消化過程中也會跟胃酸起化學作用,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脹氣,更促進了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因此許多患者在戒掉宵夜,遵守睡前3 ∼ 4小時,或每晚八點後儘量不要進食的原則,採取左側臥姿,胃食道逆流就不藥而癒。

● 本文摘自之《腸胃營養學全書:融合實證、臨床與研究,改善腸道機能、降低疾病風險最重要的保健指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商周出版 胃食道逆流 腸胃道 飲食習慣 生活習慣 醫療保健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