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當前─日本劍豪運用觀察之眼化解,練習客觀看清事物的原貌

動畫「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重現日本傳奇劍客宮本武藏的生平 。(圖/曼迪提供)
動畫「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重現日本傳奇劍客宮本武藏的生平 。(圖/曼迪提供)

文/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練習客觀地看待事物

莫讓最先出現的意念把你震倒,只需對它說:「等等,讓我看看你是誰,你代表著什麼。我會來測試你。」──古羅馬斯多葛主義哲學家愛比克泰德

「有件事發生了,而且是件壞事」,這句話實際上是由兩個意念組成的。第一個是「有件事發生了」,這是客觀的;另一個則是「而且是件壞事」,這是主觀的。

十六世紀日本劍豪宮本武藏在沒有持劍的情況下,仍能戰勝可怕的對手,贏得無數次決鬥;無論是單挑或多人圍攻,都打不倒他。在《五輪書》中,他提到觀察和感知的不同。他寫道:「感知之眼是脆弱的,而觀察之眼是強大的。

宮本武藏知道,觀察之眼所看到的是事物本有的樣子,而感知之眼看到的是比事物本身更複雜的東西。觀察之眼看到的是事件本身,不受干擾、誇大和誤解影響,而感知之眼看到的卻是「無法克服的障礙」或「重大的挫折」,抑或是只看得到「問題」,進而把問題本身帶進決鬥之中。前者對我們有幫助,後者則否。

用尼采的話來說,有時候用第一眼看到的表象來理解事物,反而是最有用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問題是來自於我們為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妄下論斷,彷彿這些事就該是我們論斷的那樣?我們有多常認定某個事物就是我們想的那樣,或者認定它應該要怎樣,卻反而忽略了其本有的面貌?

我們可以利用觀察之眼,鎮定自己的心神、抑制自我情緒,然後看到事物的真實樣貌。

感知是問題所在。在一些需要全神貫注的時刻,比如:一劍刺過來、至關緊要的商業談判、得到機會、靈光一閃或有其他重要事情的時候,感知會讓我們接收到不必要的「資訊」,干擾我們的思考。我們的動物腦會發揮一切力量,去壓縮意念與感知之間的空間。思考、感知跟行動,都只在毫秒間而已。

一頭鹿的大腦會因為知道情況不妙而教牠趕快衝,但這麼一衝,有時候就會剛好衝進車陣裡。

我們可以質疑或否定那種衝動,自行操控動作的開關,在行動之前先檢視威脅。但這麼做需要力量,就好比需要鍛鍊的肌肉,必須透過拉緊、抬舉和抓握來練成。這就是為什麼宮本武藏和大多數武術修行者,都會專注於心理訓練和身體訓練,將兩者看作同等重要,並且積極地鍛鍊與練習。

在斯多葛主義的著作中,有一種練習稱作「輕蔑的表情」。斯多葛主義者把輕蔑當作一種手段,目的是要看穿事物的原本樣貌,藉此「揭開外在的層層包裝」。

愛比克泰德告訴他的學生,當他們要引用某位偉大的思想家的話語時,可以想像自己正在觀察那個人從事性行為。這其實很有趣,下次若有人威嚇你或讓你感到不安時,不妨試試看。你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他們在私生活中嘶吼、呻吟、笨拙的樣子,就跟我們其他人沒什麼兩樣。

奧理略還有另一個版本的練習,他會用直白的語句去形容迷人華貴的事物,例如「烤肉是死亡的動物」或「美酒是陳年的發酵葡萄」。這麼做的目的,是要看到這些事物的真實本質,不帶有一絲修飾。

書名:《挫折逆轉勝:認知×行動×意志,32個聰明應對困境的心理技巧》
作者: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3月1日

碰上任何阻礙我們前進的人事物,我們都可以做這樣的練習。看起來意義重大的升遷,實際上意味著什麼?那些愛批評又愛唱反調、使我們感到渺小的人,就把他們放回該有的位置吧。若是能看到事物的本來樣貌,而不是我們心中建構的樣子,一切就會好得多。

「客觀」的意思是,要從複雜的影響因素中刪除「你」這個主觀的部分。試著想想,當我們給別人提供建議時,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對他人的問題總是一目了然,解決的方法顯而易見,但我們處理自身問題時卻常常帶有包袱。處理他人的問題時就沒有這個狀況,因為我們往往能以客觀的角度看待別人的問題。幫朋友解決疑難時,都能輕易接受事物的表象,但在生活中遇上自己的問題時,卻總是自我中心且愚蠢無比地,將可憐兮兮、受害者的感覺和怨聲載道留給自己。

你可以試著以自身情境去假設,想像壞事沒有發生在你身上,假裝這件事不重要,無關痛癢。一旦你知道該怎麼做,事情是不是就簡單多了呢?你是不是就能更迅速、更冷靜地去評估情節的輕重以及可行的做法了呢?這麼一來,你就可以用比較平淡、鎮定的心情去面對它。

想想一個人在解決特定問題的時候,可能使用到的各種方式,要認真地去想。你要做的是釐清現狀,而不是自我同情;想要自憐的話,以後還多的是機會。你可以反覆地做這種練習。愈是嘗試,就愈能得心應手。愈是可以熟練地看穿事物的本質,認知就對你愈有用,而不是反過來阻礙你。

●本文摘自之《挫折逆轉勝:認知×行動×意志,32個聰明應對困境的心理技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遠流出版 商業財經 成功法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幫助全球數億人!劍橋學霸揭密「愉悅心態」如何提高效率

名曲樂團「生物股長」不合解散?吉他手水野良樹:「我們曾是摯友」

讓你的訊息被已讀秒回!AI時代必學的高效訊息溝通術

登山家張元植墜崖離世 從畏懼到迷戀「登峰」為何讓人著迷?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