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椅法不但可以「聊傷」 選擇障礙時還能幫助自己釐清真實想法

圖/Freepik
圖/Freepik

當所愛之人面臨失戀、失婚、失業、生病……的人生低潮,如何開啟一場療癒對話,才能讓我們化支持為有效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百萬暢銷天后伊麗絲.桑德全新力作,讓你學會諮商心理師的對談技巧,用有效對話,撫平所愛之人的與傷痕。(編按)

文/伊麗絲.桑德

當我們需要與自己對話時,不管是在意識上或其他層面,空椅法會是個好選擇。底下的例子將告訴你可以怎麼做:

海茵想搬到城市去,同時又不想離開,她開始對無法做決定的自己感到生氣。我請她將兩張椅子面對面而放,其中一張椅子坐著想要搬走的海茵,另一張椅子則是滿懷不安且不想搬往任何地方的海茵。

在第一張椅子,我請她先把自己視為想要搬到城市的海茵,並且用她的表情和姿態去呈現這個部分。對她而言,讓自己完全投入,並滿腔熱情的去講出她對於生活在城市的想像是很重要的。等這個自己想講的話都講完了,再換到另外一張椅子,由充滿不安與擔心的海茵接手。同樣地,她得用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展現這個自己,如此才能好好表達她在害怕些什麼。

她可能得不斷轉換角色,來來回回地,坐到不同的椅子上,讓對話不斷發生與繼續。如果可以,以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充滿熱情的海茵可以問不安的海茵:「妳到底在害怕什麼?」而不安的海茵可以問:「萬一妳遇到一個很吵的鄰居,要怎麼辦?」

協助一個人把內在對話說出來,並不代表問題就會解決。他很有可能變得更加茫然。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很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可以幫助他做出決定。

日常使用空椅法

你也可以把這個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協助自己釐清思緒或釋懷某些事。如果你正因為某個問題、兩難的困境,或是一段你不太確定該怎麼處理的關係而痛苦掙扎,你可以拿幾張空的椅子來,要求自己的內在開誠布公地進行對話。比起讓一切都發生在心裡,不如讓自己坐在不同的椅子上,對著不同的自己說話,反而還比較容易處理。

我自己也會使用這個方法,像是出現選擇困難時。在其中一張椅子上,我會百分之百屬於其中一種視角,例如認為自己應該要安排更多場演講,而在另外一張椅子上,我則會認為我把時間做不同的運用會更好。當有更多不同的聲音想出現時,可能會需要更多椅子。當我需要發洩自己對另外一個人的感覺時,也會利用空椅法。我會想像對方坐在眼前的椅子上,然後毫無掩飾地展現出我所有的情緒。

書名:《我想陪你好好聊傷》
作者: 伊麗絲.桑德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月25日

這些情緒有可能是正向的或負向的,多半是後者。當我任由自己暢所欲言時,往往會驚訝於我所使用的強烈字眼,那是我平常不太容許自己使用的。但當我宣洩完後,常常會開始大笑。我會放任自己因為生氣而口無遮攔,並享受因此所帶來的解脫感。

隨後我會感到放鬆,這往往會激發我的創意,讓這段原本不怎麼愉快的關係變得比較容易處理,且能用比較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展開與另外一個人的對話。如果我真的當著另外一個人的面把這些情緒倒給他,可能還要想辦法善後;但如果是透過空椅法將這些情緒宣洩出去,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在表達負面情緒時,我幾乎不會想要坐到另外一張椅子上。如果是一段不怎麼重要的關係,例如可能只是某個沒禮貌的店員,我就會放過自己,不強迫自己非得要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不可。

反過來說,如果這是一段很重要的關係,我通常會要自己打起精神來好好面對,坐到另外一個人的椅子上,去感受他們的感覺,如此一來,這個練習將變得有建設性。同樣的,最後要由你坐在自己的椅子、以自己的身分來結束這段對話。

如果你覺得進行了空椅法後,沒有解脫的感覺,很可能是因為你無法克制地做了太多解釋,或者你很難放下理智讓感覺順其自然地流動。其實感覺沒有所謂的對錯,無論喜歡與否,我們就是會有感覺。我們以為只要什麼都不說,就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事實卻正好相反。

舉例來說,在你大喊「滾開!我永遠不要再見到你!」的同時,你可能會感覺自己其實是想再見到對方的。如果你能把所有的感受都說出來,過後也許會發現自己對這個人的看法友善許多。

會無法感受到放鬆或解脫,也很可能是因為你主要都還是在談論關於另外一個人的事,而沒有真的潛入內心深處去發掘你真正的感受。試著完成底下這幾個句子,也許能夠為你帶來一些想法:

◆我想要……
◆我很抱歉……
◆我無法承受……
◆我實在氣炸了,我很想要……
◆我很害怕……
◆我不喜歡……
◆我覺得……

很重要的是,你得持續想像對方就在你的面前。如果你發現對方的影像開始淡出,你可以試著去想像特定的細節。例如對方穿著什麼衣服?梳著什麼樣的髮型?身體呈現什麼樣的姿態?他在笑還是看起來有點緊張?記得,如果狀況變得讓你感到過於害怕,你可以拉開椅子的距離,或是把對方想像成只有原本的一半大小就好。

●本文摘選自今周刊出版之《我想陪你好好聊傷:人氣諮商心理師的15個療癒對話練習》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今周刊出版社 心理勵志 情緒 壓力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台灣「府城」400年住宅文化 從熱蘭遮城到現代的居住風華

兒童自閉症與網路成癮問題,原來可從「親子關係」著手改善

為何我們無法說「不」?擺脫取悅別人的有毒心理

比炸雞更有人氣!日式飯糰店「抗通膨」成為日本在地新潮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