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幸福快樂是什麼?癌末教授以生命體現活得「更快樂」的秘密
文/歐普拉.溫弗蕾(Oprah Winfrey)、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
二○○七年九月某個晚上,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大講堂座無虛席,講台上的教授笑得合不攏嘴,這是他的最後一堂講座。他開心地回顧這一生的工作表現、習慣發現他人的優點與長處、不斷地克服障礙也熱愛生活。他在台上精神奕奕、活力四射,簡直是嗨到難以自制。期間還一度趴到地板上,做了一組單手伏地挺身。
他是蘭迪.鮑許教授,知名的電腦科學專家,備受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生與同事愛戴。你可能以為他在學校的最後一堂講座這麼開心,是出於他即將退休到加勒比海養老,或者被高薪挖角(這個更可能,畢竟他只有四十七歲)到其他地方擔任要職。但這兩個猜測都錯了。
這是他的最後一堂講座,因為他胰臟癌末期,只剩幾個月的生命。
大家不確定在這最後的演講上會聽到什麼。是悲憤生命短暫嗎?是遺憾一長串該做而來不及做的事嗎?當然,那晚很多人忍不住掉淚,但蘭迪沒有。他幽默俏皮地說:「如果我的表現看起來不像大家預期的那麼悲傷或沮喪,抱歉讓你們失望了。」他謳歌生命,散發愛和歡樂,開心地與朋友、同事、妻子和他三個年幼的孩子分享。
毫無疑問,蘭迪是非常開心的人。在九月的那個晚上,就連判他死刑的診斷書也無法掩蓋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接下來幾個月,只要身體允許,他盡情活出生命的精彩,並透過全國媒體(包括歐普拉的節目)激勵他人,同時在個人網頁發布他的身體狀態和治療近況,也會上傳家人值得紀念的重要活動照和許多個人開心的點滴。
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他在家人和友人的陪伴下辭世。
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蘭迪做到大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他在本應最辛苦、最陰暗的生命尾聲變得愈來愈快樂。他怎麼做到的?
兩個有關快樂的迷思
渴望幸福快樂並不奇怪。早在公元四二六年,神學家暨哲學家奧古斯丁就直言:「沒有人不希望幸福快樂。」不管是當時或現在,這個說法完全無須證據佐證。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人,自稱:「我不在乎幸福快樂。」我們會說,那人要嘛活在幻想裡與現實脫節,要嘛在說謊。
聽到有人說「我希望過得幸福快樂」,通常指兩件事:一,他們想要獲得(並維持)某種情緒狀態,諸如喜悅、愉快或其他類似的感覺。二,他們認為有一些障礙阻礙他們獲得這種感覺。說完「我希望過得幸福快樂」,後面幾乎總跟著「但是……」。
以克勞蒂亞為例。她是紐約一家公司的經理,現年三十五歲,已和男友同居五年。他們相愛,但男友一直不肯承諾娶她共度一生。克勞蒂亞覺得自己無法規畫未來—不知道未來會住哪裡、是否會有孩子、職涯的發展等等。這讓她沮喪、無所適從。她想要幸福快樂,但她覺得,除非男友做出承諾,否則她不可能開心。
再以萊恩為例。他原本以為上了大學會交到一輩子的好友,以及確定自己的職涯目標。然而事與願違,大學畢業後,他反而比入學時更困惑。他現年二十五歲,背負數千美元學貸,不斷跳槽換工作,感到前途茫茫缺乏目標。他希望有天能遇到合適的機會,讓他能確立自己未來的目標與方向,到那時他應該會開心幸福吧。
瑪格麗特五十歲。十年前,她認為自己已把一切都想通想明白—當時她有份兼差工作,孩子唸中學,她還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自從孩子成年離家後,她開始焦躁不安,看一切都不順眼。她瀏覽房屋買賣平台Zillow,心想搬家也許有助於改善現狀,因為聽說巨大改變是幸福的良藥,只不過她不知道什麼樣的改變才是對症下藥。
最後是泰德,他退休後,沒有一個真正交心的朋友。他與之前的所有同事都失去聯繫。他離婚多年,子女成家後,專心打理自己的家庭。他有時會讀書,但多半都靠看電視打發時間。他覺得生活若能多和其他人互動,他應該會快樂些,但他似乎找不到人。
克勞蒂亞、萊恩、瑪格麗特和泰德就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碰到的問題與煩惱既不特殊也不惹人議論。(實際上,他們綜合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或共事過形形色色人的各種處境。)他們面對的難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並非什麼嚴重的大錯或愚不可及的豪賭所致。他們對快樂和生活的想法與一般人無異—只不過是錯的。
克勞蒂亞、萊恩、瑪格麗特和泰德的心理狀態無非是「我渴望幸福快樂,但是……」。拆解後會發現這個心態建立在兩個前提上:一、我可以找到快樂。二、……但是外在環境讓我不快樂。
你不可能找到快樂
上述想法聽起來雖然有力,其實都不成立。你不會找到快樂(you can’t be happy)—但你可以變得更快樂(you can be happier)。實際上,你所處的環境和導致你不快樂的原因,不必然能阻止你轉換心情。
為什麼我們說你不可能找到快樂,原因如下。追尋快樂猶如勇闖南美洲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城」(El Dorado),至今還沒有任何人找到它。當我們尋找快樂時,過程中可能會模糊地感受到快樂的滋味,但這種感覺只是驚鴻一瞥,無法持久。說到快樂,有人稱自己是快樂的人,被社會認為擁有一切的人,如富豪、俊男美女、名人、有權有勢的人等等,理應是絕對幸福快樂的人,最後往往因為破產、個人醜聞和家庭糾紛登上新聞版面。有些人的確比其他人快樂,但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快樂狀態。
如果存在百分百幸福快樂的秘密,我們早就應該找到。這秘密將成為龐大的產業與商機,在網絡上熱銷,被各個學校納入教材,甚至可能由政府贊助提供。但實際上幸福快樂的秘密並不存在。這有點奇怪,不是嗎?三十萬年前智人在非洲大陸出現以來,人類一直想要快樂,但至今對大多數人而言,快樂仍難以捉摸。人類締造一系列重大成就,從生火、發明輪子、登陸月球、乃至拍攝抖音影片等等,儘管有這麼多的智慧結晶,至今仍無法掌握「真正想要的那一樣東西」的竅門和知識。
幸福快樂究竟「是什麼?」
追根究底是因為快樂並非最終目的地,而是方向。人在世,找不到百分之百的幸福快樂,但無論大家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都能變得更幸福,然後再更幸福,並持續朝著更幸福的方向前進。
這輩子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快樂,也許聽起來令人失望,不過實際上這可是再好不過的消息,意味我們終於可以死心,停止尋找實際上不存在的消失國度。也不用再懷疑自己是否有什麼問題,所以才與幸福快樂無緣。
我們不用再認為是自己個人的問題,所以達不到幸福快樂的狀態。就算外在環境再理想,也給不了我們想要的極致幸福感。同理,就算外在環境再惡劣,也阻止不了你變得更幸福。實情是:即便你遇到問題,你還是能過得更快樂。甚至某些情況下,就因為你遇到難關才讓你變得更快樂。
讓很多人陷入困境以及不幸福的真正元兇,並非生活中各種難關,而是上述兩個錯誤看法。一,我們渴望不存在的東西;二,認為直到所有問題與障礙消失,自己的狀態才可能改善。這兩個迷思始於大家一開始就對「幸福快樂是什麼?」這個看似無害的問題給了錯誤的答案。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之《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