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台灣老花磚往日風華 如何用瓷磚寫出歷史

圖/台灣花磚博物館臉書專頁
圖/台灣花磚博物館臉書專頁

用瓷磚寫出

文/康鍩錫(文史工作者)

我從事傳統建築田野調查研究,不覺已過三十多個年頭。猶記1990年,我第一次踏上金門那片土地時,立即被那些保留完整、風格獨具的閩南古厝吸引,其紅磚古厝的門面上黏貼了形形色色的「彩瓷面磚」,更是令我驚豔。從此,我就一頭栽進老建築的彩瓷世界裡,面對這些色彩豐潤、萬千變化且相融於閩南紅磚建築中的「彩瓷」,每每讓我流連忘返。我對這種建築用的「彩瓷面磚」可說是一見鍾情且情有獨鍾,多年來南北走訪,一直很想追溯它的起源,經過持續的尋找資料與訪談後,得知原來這些彩瓷當年大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心中疑問頓時而起:那麼,為何這種裝飾用的建材會如此大量出現在這片土地上呢?其背後的供需關係為何?就這樣,我一步步地嘗試尋找、蒐集更多彩瓷的圖案,以及研究與彩瓷有關的所有文字資料。

在多次出國考察及旅遊之際,我都會在旅途中特地抽出時間,安排一趟彩瓷之旅,尋找散落各地的彩瓷蹤跡,或是蒐集與彩瓷相關的紋樣、資料與出版品。中國沿海的廣東汕頭、絲路上的新疆喀什,以至東南亞的澳門、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檳城及麻六甲、印度、泰國曼谷、緬甸仰光、印尼的峇里島,甚至是歐陸的義大利龐貝、佛羅倫斯及威尼斯、希臘雅典、克里特島及聖托里尼島,還有東歐的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捷克布拉格、荷蘭鹿特丹、法國巴黎及夏特、英國倫敦,以及南歐彩瓷故鄉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美國東岸的紐約及邁阿密、西岸的洛杉磯及聖卡塔莉娜島、中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一路走來,居然繞遍了快半個地球,只為了那是彩瓷面磚可能存在的地方。

從2015年出版《老的建築記憶》一書之後,匆匆又過了八個年頭,時間的腳步從不停歇,走得又急又快。這些年間,有不少老屋花磚消失,與此同時我也陸續又收集了些彩瓷新資料及圖片,綜合過去圖資與近幾年的累積成果,個人深感應該也需重新整理,好讓這短暫存在的彩瓷歷史能夠以更有系統的方式留存,並將曾出現過的彩瓷風華傳承下去。這是我對於彩瓷喜愛與追尋的初衷,也是我再版出書的最大心願。

而回顧當年出版時的自序,發現經過這些年,我人是老了些,但是對於彩瓷的初心居然沒有太大改變。朋友曾笑我說是一往情深、童心未泯,這確實是我追求美的事物時的態度。

台灣歷經了漢民族的移民墾拓、日本人的統治等,在不同政權的交替下,近數百年來台灣可說是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下成長的,「文化包羅萬象,當多種文化交融時,往往會有一些新的象徵體系產生,表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建築上的彩瓷裝飾即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近年來與現存古建築創建年代比對、印證,更驚嘆於台灣彩瓷歷史存在,僅短暫十五年而已,就算只消失一片也如全軍覆沒似的不復存在,故能記錄的圖案都極其珍貴,能留下來的「彩瓷面磚」更是難能可貴。即使在近些年,古厝保存概念越來越提升,仍有不少陪伴居住者走過歲月的老屋,陸續被輕易地夷為平地。昔日風華總在改建新屋後煙消雲散,甚至連可供憑弔追憶的影像都沒了,甚為可惜。

為這美好卻快要消失的台灣建築史的一段時代故事留下見證,是我以「彩瓷」為題出版專書的主要理由,也是我三十多年來的心願,更希望此書能對於後人探討近代建築的年代判定、實際保存、維護再利用及美術設計的研究上有所助益。

書名:《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作者:康鍩錫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3年9月14日

本書收錄的彩瓷照片,大部分是三十多年來我在田野調查中直接從建築物上拍攝下來的,回來後再經裁切而成,所以品相並不算最佳。近年來雖然曾多次再訪舊地補拍,但很多老建築已經消失不見了。另外少部分是好友提供的珍貴收藏,在此要感謝Victor Lim、蔡文士、陳達明、林佳仕、張瀚陽等同好,他們收藏彩瓷的歷史都有數十年了。

最後要感謝的是,讓我美夢成真的社總編輯謝宜英小姐,在這電腦、手機C 產品橫行的時代,還能堅持愛護台灣這塊土地的心,萬般敦促並排除萬難出版這本書。在此也要感謝許多好友在背後默默支持、協助,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本文摘自貓頭鷹出版社出版之新書《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貓頭鷹出版 藝術設計 花磚 歷史 台灣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減少運動時間好提升工作產能?不運動反而效率下降、易疲倦

療癒系韓劇《我的出走日記》 劇本書收錄編劇朴海英創作動機

越是背稿效果越差!克服演講緊張、多製造與觀眾交流機會

為什麼獨居老人變多?久違親子同住壓力讓長輩幸福度偏低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