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難相處的人怎麼辦?練習轉化情緒 讓生活更自在!
安忍,不是咬牙苦撐
所謂的「安忍」(patience 忍耐、耐性),方法很多,而對它的誤解,同樣很多,在大家心目中,忍耐是個美德,但也是相當無趣的一件善行。
佛法中的「安忍」練習,並不是一種消極的、咬牙苦撐的態度。處理情緒的課題時,「安忍」的真義是:不管是什麼感覺,與它共處一會兒,而不加以反應,每當情緒掉頭回來,讓你有股衝動要立即反應時,就一再一再的練習這樣做。面對難以相處的人,或者說是,面對那些提供你額外磨練機會的人,「安忍」這門學問可以教會你許多事情,練習安忍無形中會讓這整件事的體驗大大不同。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學的第一種「安忍」的方法,是「淡化處理」,當對方的惡意或傷人的態度衝著我們而來的時候,把它看淡一點。
例如,有一天老闆要你去和同事張先生一起工作,以期能夠在期限內完成一個專案。你知道,這是件沒人願意做的差事,其他所有同事突然都很忙。張先生是個聰明、口才好、有才華的人,同時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控制狂,對於意見相左的人,他多疑又善妒。
於是你決定,要帶著正面的態度與他共事,同時會遵從張先生的帶領,他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絕不給他誤會你的機會。然而——哈哈,天不從人願,你的理性跟不上他的感性,局面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此時即是使出「淡化處理」這一招的安忍時刻了,安忍不只能幫助你脫身,也能阻止以往幾乎不可避免的傷害與痛苦成形。你可以幫自己和張先生一個大忙。
當張先生不出所料的開始批評、貶低你的工作時,最有智慧的回應是安忍,按兵不動,留出一個空間來。不管張先生的指責是有憑有據,或完全是編織罪名,你都知道他的用意就是要傷害你,貶低你的專業能力,所以此時要安忍並非易事;但不管你覺得自己多無辜,你都不讓自己馬上回應,你不反擊,不用相同的指責方式試圖反駁他,你甚至不否認或糾正他的指控。
重點是,當你發現一句責罵的話語,從敵人、朋友或是街上的陌生人口中發出,朝你直飛而來,賞了你一巴掌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安忍,靜止不動片刻,只是一個片刻,就有可能改變整件事的結果,它保留住一個空間,讓不同的情況得以發生。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當我們被批評、指責的時候,通常反應的方式都不太恰當,特別是覺得對方的說法不公平的時候。我們甚至不讓別人把要抱怨的「清單」唸完,就開始展開防衛。
練習「安忍」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降低自己的防衛性。加強一個對我們大有幫助的美好特質的同時,也要減少另一個沒幫助的特質。如果我們總是處處防衛自己,就總會覺得難以與對方相契相合,一旦遇到彼此差異之處,就難以和諧共處。
總而言之,我們持續培養自己的覺察力,為別人著想,包括「難相處的人」,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帶著慈悲心,然後試著「安忍」,就算滿天粗言惡語的箭雨朝我們飛來。逐漸的,我們的防衛心鬆開了,最後終於消融於無形。而我們自己也鬆開了,輕鬆了起來,輕快了起來。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之《好好鬧情緒:三步驟解脫負面情緒,把「好煩人」化為「好能量」的日常修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