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分心症候群!如何善用《原子習慣》四大魔法,幫助學生學習?
文/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新學期的開始,學生不僅要重新適應學校作息,心情也因長假結束起伏不定,注意力缺失。如何利用一個能建立好習慣的環境,來幫助學生學習呢?
《原子習慣》提到的做法是:想要練習吉他,就把吉他立在客廳中央,讓你可以看到,激發你彈吉他的習慣;想要多喝水,就要在家中不同的地方放置裝滿水的瓶子。因此,新學期想要建立一個學習的環境,就要讓情境觸發習慣的提示,例如,教室的布置是否可以提示學生學習?班級圖書櫃的設置能否讓學生方便拿取書籍?還有布告欄的設計,有每週閱讀主題,可以搭配讀報教育來更換,創造一個學習的強大氣場。看似微小的環境改變,卻能讓學生在充滿學習氛圍的環境中,輕鬆養成學習的習慣。
用對方法,面對學習就不必動用鋼鐵心。只要能找到關鍵與訣竅,認真實踐,微小的改變也能讓課室學習產生複利效應,一如《原子習慣》提到的:「如滾雪球般,為你的人生帶來豐碩成果!」
■讓「上課了」的提示顯而易見
《原子習慣》提到,習慣迴路的第一步驟是與提示連結。「上課了」的提示越明顯,越能讓學生專注於課室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建立上課的儀式感。《三十秒專注力法則》說過,讓精神集中可利用「三聲法」,透過感官轉移,專注在聽覺的集中,不只可消除雜念,也能作為課程進行前的收心操,利用專注力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儀式。進行三聲法時,曾意外發現上課環境過於嘈雜容易使人分心,讓教室安靜,改變不友善的環境是當務之急。
還有,我會請學生在課桌上只放置五色筆和筆記本,讓桌上物品簡單不紊亂,以免影響學習的專注。五色筆的作用如下。
•藍色略讀筆的魔法:我會請學生先用藍色筆進行略讀標示,先為重要的關鍵詞或句子進行第一次的閱讀記錄。文本關鍵色=藍色。
•紅色重點筆的魔法:上課時老師強調的重點,用紅筆再次標示圈點,有效增強記憶點,進行學習的重點記錄。文本考點色=紅色。
•綠色詰問筆的魔法:對於研讀的主題若有疑惑,就以綠色筆記錄,針對文本提出的、可能是礙於篇幅沒有完整陳述,或是自己有所質疑的部分進行提問。文本提問色=綠色。
•黃色概念筆的魔法:將過去相關的主題以黃色筆羅列,把知識概念化,從過去到現在,進行知識深度的串接。文本連結色=黃色。
•紫色探究筆的魔法:學習完這個單元的知識後,是不是能把內容畫成視覺圖表?或是能否延伸出相關主題?文本探究色=紫色。
五色筆的閱讀順序很重要,能夠建立深度學習的策略,透過色彩分類,讓學習由易而難,由單純到複雜。當學習和五色筆連結在一起,專注力會提升,你要不斷變化手上的色筆,與所學知識之間進行思考的串接。每枝筆代表學習的不同區塊,透過顏色為知識進行色彩提示,輕鬆養成一個接一個的學習步驟。
■讓「專注」與「做筆記」變得有吸引力
《原子習慣》把習慣(上課專注)與渴望連結,這是習慣迴路的第二步驟。建立新行為對學生來說如果沒有吸引力,就很難讓他們長期執行。因此,當全班處於專注的氛圍,上課的學習氣場就養起來了。當你想打盹,隔壁同學正處於精神奕奕的心流狀態,無形之中,你也被他的態度激勵,進而覺得學習變得有吸引力。身邊有個可以學習的楷模,神遊的同學就能建立專注的習慣。
同時,老師也可以透過不同種類的筆記術,先進行關鍵字句的摘要,例如定義、數據、人名、地名、時間、事件等,培養學生的「摘要」力;接著,讓學生擁有從關鍵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的「歸納」力;最後把小知識打包成概念,進行不同觀點的思考,清楚分析觀點與事實後,產生自己的「結論」力。筆記的形式不拘,但必須具備上述幾個區塊與欄位。
讓學生先對學習產生熱情,在誘因綑綁的策略下,建立自己的專注力。接著運用習慣堆疊,讓學生執行上課做筆記的習慣,學生的學習就會進入以下模式:
「做完〔三十秒專注力〕之後,我會執行〔上課專注的行為〕。」
「做完〔上課專注的行為〕之後,我會執行〔做筆記〕。」
剛開始,先不管學生的專注可維持幾分鐘,也不管做的筆記完整度有多高。當他們試著把這些動作變成自動化行為時,就能讓他們開始記錄自己每日專注聽課的時間、做筆記的效率程度,然後觀察數據是否有逐日增加,若有增加就進行記錄,以利累積成設定目標後,進行獎賞。
■轉換學習模式,讓專注行為變得輕而易舉
如何讓學生覺得「專注」這件事輕而易舉,以維持長期專注?《原子習慣》提供了一個策略:最小努力原則。讓習慣變得簡單,就算沒有意願也可以執行。例如上課時明確地給學生每階段的學習目標,當他們知道目前要進行的學習表現為何,就容易專注。大腦通常每十五分鐘就會開始變得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確實掌握動、靜態的學習方式,在一堂四十五或五十分鐘的課程裡,有意識地導入學習動機,利用生活情境連結學習內容的知識點,有系統地把學習能力逐步加深,讓每個學習單元都能切成更小的單元。在課程邏輯的設計下,像是手遊的闖關打怪,學生不用花太多力氣,就能完成解題。遇到卡關就立即引導,循循善誘,猶如彩蛋增加他的「解題」欲望。你給的學習鷹架要穩固,難度要降低,障礙要變少,學生的專注度就容易提升。
每個新習慣的建立,要從簡單易執行的目標開始,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就好。剛開始,學生只能專注一分鐘,甚至只拿出筆記本,就是行為改變的成果,至少比起之前遇到書就秒睡,或是坐著神遊,甚至不小心睡著的情況,都算是進步了。
■讓專注行為的獎賞令學生滿足
習慣迴路的最後一個階段是獎賞。如果專注行為能與獎賞產生連結——學生感覺上課時專注學習是美好且讓自己滿足的過程——他們就會不斷複製這個行為。例如,老師適時且具體的讚美,就是容易令學生滿足的獎勵;還有,放大且聚焦學生的專注行為,善用隱惡揚善的機制,營造上課人人專注是班級與眾不同的學習特質,並建立專注力的榮譽感。只要是在班級秩序的允許下,可以多多正面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而非負面貶抑他們的學習缺失。
有時候,獎賞代幣也能鼓勵學生的正向學習行為。可以和學生討論獎賞的機制,門檻也不用太高,甚至不一定要是真實物質的回饋,例如可以在學習態度上加分、作業可以減少分量,甚至學生上課時切實學會的知識、技能、態度,都足以讓紙筆評量的次數降低。如果全班專注學習、目標超前,就可以調整學習內容,進行學生喜歡的激勵活動,讓正向行為在未來的課堂上更輕鬆地達標。
●本文摘自方智/圓神出版之《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