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似顏繪畫家「街頭故事李白」,首度公開行銷心法,教你打造超人氣社群!
擁有18萬粉絲的超人氣插畫家「街頭故事 李白」,首度公開頂尖創作者都在用的故事行銷心法!從畫一單賺一單的街頭畫家,到擁有數十種被動收入的創業者,更是眾多知名品牌指定的合作對象,作者將以親身經歷告訴你,想靠興趣吃飯,做好「興趣以外」的事情更重要。本書沒有生硬的理論,用人人能懂的方式,帶你輕鬆理解如何操作社群流量、學會業配心法、吸引忠實粉絲,並掌握「品牌價值」、「故事體驗」、「社群經營」三大核心能力,讓你的創作為自己帶來第二份收入!
從今天開始,你不只能「將興趣當成工作」,更能進一步「讓興趣為你工作」。(編按)
文/街頭故事 李白
沒有靈感怎麼辦?──職業社群人必備的靈感收集術
這大概是插畫家和漫畫家之類的創意工作者被採訪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吧。
「如果你沒有靈感,該怎麼辦?」
不管你是否自認為創意工作者,只要想經營社群媒體,就不能把「沒有靈感」掛在嘴邊;不,應該說,「不能讓自己沒靈感」就是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大家可以想想看,為什麼創作者經常向觀眾宣布「每週更新」、「每週一跟四更新」,甚至「每天晚上開播」?因為不論是哪一種社群,都要求能「穩定產出內容」。
事實上,與其糾結幾點幾分的成效最好,「與觀眾約定好更新時間、建立大家與自己互動的習慣」會更有意義。但要注意的是,在特殊需求的前提下,發文時間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比如連假前可能是發布活動的好時機,限時預購的商品也可以在晚上開賣等。
表面上看起來,經營社群媒體只需要發布貼文或動態來分享生活、不斷向外輸出資訊就好,但最重要的工作,其實還是看不見的「輸入」。
那麼,該怎樣避免「沒靈感」的困境呢?
除了老生常談的「隨時隨地做筆記」,大家也可以透過「稀缺性法則」排列組合出不同的好靈感(第二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這裡只先提及重要的原則)。所謂的「稀缺性法則」包括兩個面向:一是「將A融合B」,一是「同一件事換種做法」。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創作內容本來只有一種—講述陌生人的人生故事,因此我做靈感筆記時,永遠只能不停收集陌生人的故事。
但只要「將A融合B」,就能產生更多不同想法,例如將原本的故事融合歷史典故、科普小知識等。我曾講述一個人深受全身肥胖紋所苦的故事,在其中,我融入日本傳統工藝「金繼」(將漆和金粉混合後以修補器物的工藝,能讓器物保留破碎的痕跡,卻比以往更美)的概念;加入這則小知識後,讓原本的故事出現新的觀點:身上的每處疤痕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歷程。
或者試試看「同一件事換種做法」,讓同一個靈感出現不同變體。
例如我會將一則故事拆解成不同視角,只要從不同角度及觀點來看同一則故事,就會有完全不同的面貌。以我曾講述「在醫院服務的小丑醫生」的故事為例,如果從病人的視角來看,可能會著重在生病住院的感受,這時的小丑醫生是痛苦治療過程中的一項慰藉,也就可能會出現「啊!真希望能多看到小丑醫生」的對白。但當我畫出小丑醫生的視角後,感受就會變成「希望服務過程中不要一直看到同一位病人」,因為這代表這名病人依舊住院、病情沒有改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某些狀況下,小丑醫生同樣希望「能一直看到同一位病人」,因為這代表對方仍然在世,仍持續努力與疾病搏鬥。
由前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內容創作者表面看起來是不斷地「輸出」,但其實是一項更注重「輸入」的行業。
這邊也和大家分享我整理貼文靈感的方式。
平常我會將靈感資料夾用不同的條件分類:
比如「超棒的素材」與「一般的素材」,篩選標準是我認為能引起迴響的程度。只要經營得夠久,其實就能對觀眾的口味略知一二。由這兩種素材所製作的貼文可以交互使用,或者將超棒素材用於特殊目的,比如推廣年度活動期間。
又比如「可置入廣告的」與「無法或不適合置入廣告的」,也就是當你有活動需要宣傳,或接到廠商委託時,可立即從資料夾中抽出使用的靈感;至於不適合置入的靈感,則可以安排在沒有活動時貼出。
如果你的社群已經有了不同系列的創作,也可以這樣分:「創作」、「創作者的日常」、「創作的心路歷程」、「創作教學」⋯⋯等。
發現了嗎?比起製作貼文當下的辛苦,前置作業才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好的前置作業就像一張優秀的建築藍圖,能讓你在工作時事半功倍;反過來說,邊做邊想只會徒增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就算當週如果真的想不到一百分的貼文也沒有關係。比起執著完美,不如每週都貼出八十分的貼文,偶爾貼出一則一百分貼文就夠了。
在本書,我們還會繼續探討如何找到創作中的核心價值,找到自己的品牌獨特性。
●本文摘自究竟/圓神出版之《社群故事圈粉術:將流量變現,讓興趣為你工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