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
穿越時空的聆聽編織──臺史博「當夏日微風走過」聲景工作坊側記
文|范欽慧 圖|洪永鑫、范欽慧在古蹟聆聽時空的相會時至大暑,西南氣流吹過角樓上方的測風塔,氣象站同仁緩緩升起旗子,告知今天的風向測報。在西村所長的辦公室裡,有一口從日本運來的實木精工舍SEIKOSH...
「太依賴視覺,使聆聽能力退化」臺史博《聽・見》策展人分享紀錄聲景意義與記憶
2024年8月,臺史博推出了第一個完全以聲音為展件的主題展覽——「聽・見:聲音記憶特展」。這場實驗型展覽以聲音為核心,探索聲音記憶的多重面向。通過聲景、口述訪談、唱片、歌曲等多樣形式,思考聲音所承載...
臺史博x公視聯手 再現《聽海湧》戰俘監聽員史與二戰悲歌
公視戲劇「聽海湧」講述二戰時期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如何被動員前往戰場,故事圍繞著臺籍戰俘監視員新海志遠的故事展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與公共電視合作,特展以時代大戲《聽海湧》歷史與劇...
基隆古戰場今昔照 挖掘隱藏山嶺的百年清法戰爭遺跡
文|袁明道、許美策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袁明道、許美策清法戰爭距今已有140年之久,許多當年戰爭事物多已埋藏於歷史塵埃間,為人遺忘。然而,近年因各項史料及研究的現世,翻新了世人對於清法戰爭的印象。...
臺史博特展「聽‧見:聲音記憶特展」突破視覺界限,探索聲音故事
除了文字記載,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記憶歷史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8月7日起推出「聽‧見:聲音記憶特展」,展覽以「聲音」做為引導,邀請觀眾從不同的聲音紀錄形式,探索隱藏在生活中的歷...
人物虛實——事實還是虛構?從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另眼看清法戰爭歷史見證《孤拔元帥的小水手》
文、攝影|鄧雅森 圖|法國國家圖書館(BnF)《孤拔元帥的小水手》是一部關於清法戰爭(1884~1885年)的個人見聞,可謂名聞遐邇。雖然在法國幾乎沒有人知道這本書,但許多熱愛本土歷史的臺灣人卻對這...
聽見病歷聲音!臺史博「照護的溫度」4大展覽亮點一次看!
文·圖|陳明祥醫院病歷可以提供我們什麼歷史訊息?在當代,國際間運用病歷進行歷史研究已蔚為風潮。而我們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及臺南市韓內科診所三方攜手合作,以韓內科診所保存,1945至1963年韓石泉醫...
從軍官到戰爭英雄!清法戰爭6位歷史人物的「心內話」
文|臺史博《觀台灣》編輯部整理;插畫|吳睿芩置身於清法戰爭裡的這些歷史名人,會有哪些話想要說?仔細爬梳文獻材料,我們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線索……編輯推薦臺史博「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法國珍貴史料...
臺史博「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法國珍貴史料與攝影回顧戰事記憶
140年前,「西仔」「反」了!臺灣人該怎麼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6月25日起推出「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邀請觀眾從臺灣義勇軍、法國軍官、在臺外國人等視角,瞭解官方歷史論...
臺南台江地區的「食水堀」——集眾人之力打造的飲水池
文|翁育民圖|翁育民、陳麗娜說起臺灣的水資源史,農業用水永不乏「關愛的眼神」,那生活用水呢?臺灣自來水建設始於日本時代,戰後日漸普及。在自來水系統出現以前,台江地區(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主體範圍)居...
穿越1624,追尋失落的平埔歷史記憶——專訪李瑞源
採訪.撰稿|《觀臺灣》編輯部 校訂|李瑞源 圖|李瑞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過去,人們總是將1624年視為臺灣「歷史」的起點。這一觀點暗示的是:在歐洲殖民者把文字帶入臺灣以前,這座島嶼沒有「歷史」,島...
臺史博「照護的溫度」特展 與成大歷史系及韓內科診所合作 感受府城暖心醫病故事
醫院病歷可以提供我們什麼歷史訊息?當下歐美、日韓等全球運用病歷進行歷史研究已蔚為風潮。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以下簡稱成大歷史系)及臺南市韓內科診所三方攜手合作,運...
2024國際博物館日/整理全臺30+館所 故宮、北師美術館、十三行館等免費資訊一次更新
快把資訊傳給愛逛展的朋友!為迎接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全臺多處博物館、美術館、文化園區等館所都陸續公布免費入館、門票優惠、展館導覽、講座、文創市集、體驗等訊息,以下特別整理2024年博物館日的門票...
不同的水泡茶,滋味各異?盧怡安:我與我的「蘇迪樂遊戲」
文、圖|盧怡安早上在做個有趣的小遊戲。一樣來自阿里山飄渺雲霧山區的烏龍茶,一樣的份量,一樣的白瓷小壺,兩份不同的,透明柔軟的水注入……。呼嘩~茶湯傾出的瞬間,倏地綻放出,一朵纖柔青綠的香氣,以及另一...
2024國際博物館日/臺史博「我市臺灣通:臺南人專案」5/18至31市民免費 加碼15場活動
欣逢518國際博物館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不僅於5月18、19日開放全民免費參觀,更首度推出「我市臺灣通:臺南人專案」,自5月18日起至5月31日止,臺南市民及師生將可免費參觀臺史博!臺南市政府民政...
北迴歸線帶=沙漠帶?以史料帶路 一探台灣水利知識科普化三部曲
文|周宜穎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首部曲——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2020年起,因嘉南大圳開工百年的契機,臺史博集結了氣象、水利、農業灌溉、文資等8個機關、民間及研究單位,展開歷史與工程...
西班牙人到來=北臺灣歷史的開端?和平島考古的啟發
文|謝艾倫 圖|謝艾倫、楊筑雅、西印度群島綜合檔案館、紐約公共圖書館2024年將至,臺南以「臺南原點·四百再續」為題,回顧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安平地區,開啟臺灣所謂的「歷史時代」,帶領臺灣「...
上世紀來臺簽證長這樣!解密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
文|張文馨 圖|馬丁· 尼可拉博士、張文馨相信大家還記得2021年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嚴峻挑戰,當時疫苗供不應求,捷克伸出援手捐助臺灣疫苗,來自捷克的溫暖友誼深植在許多人心中。近年來,臺灣與...
17世紀臺灣是何模樣?3位創作者跨域對談心目中歷史閃光點
說起17世紀的臺灣史,你或許會聯想到熱蘭遮城、鄭成功、和平島上的教堂遺跡……。不過,在創作者的心目當中,這個時期的故事又有什麼樣的魅力?我們邀請到小說家朱和之、漫畫家李隆杰、教師兼作家吳宜蓉,談談他...
臺史博對話錄:歷史的技藝・文學的心靈——史學工作者的文學對話
文|《觀.臺灣 》編輯部 攝影|鄭韶昀講者:彭明輝(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健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持人: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時間、地點:2023.06.11(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