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x公視聯手 再現《聽海湧》戰俘監聽員史與二戰悲歌

特展入口以臺籍戰俘監視員望著海邊,遙想家鄉為主要設計意象圖片。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特展入口以臺籍戰俘監視員望著海邊,遙想家鄉為主要設計意象圖片。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戲劇「聽海湧」講述時期統治下的臺灣人,如何被動員前往戰場,故事圍繞著臺籍戰俘監視員新海志遠的故事展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與公共電視合作,特展以時代大戲《聽海湧》歷史與劇情為主軸,透過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角度、劇中道具和影音劇集片段呈現,帶領大家回望那段鮮為人知戰情悲歌,留下殖民政治下的國家認同意識和歷史記憶,特展自即日起,開放參觀至2025年6月8日止。

《聽海湧》時空背景

臺劇《聽海湧》故事時空背景設定在二戰期間,1937年因蘆溝橋事變,中日爆發全面戰爭,不久後歐洲以納粹德國為首也開啟侵略戰爭,二次大戰因此爆發。1941年底,為了打破中日戰爭的僵局及取得東南亞的經濟資源,以「大東亞共榮圈」、解放亞洲殖民地為名,突襲美國珍珠港,並攻擊歐美統治的東南亞殖民地,並對盟軍開戰,正式開啟了東南亞(南洋)戰場,史稱「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節節勝利,占領多數東南亞地區,因此有許多歐美殖民者等戰俘需要管理。當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日本除了招募臺灣人擔任「志願兵」外,也招募軍夫、軍屬等非軍人的協助戰地管理或勞動,戰俘監視員即是軍屬的一種。不過,監視員受日本軍隊命令管理戰俘,日軍以軍人方式管理戰俘,最終於戰事不利時虐殺戰俘。戰後盟軍軍隊重返時,開啟戰爭審判,許多戰俘監視員因此被判刑甚至處死。

許多真實文物補足戲劇因片長無法呈現的大歷史背景圖片。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臺史博特展的展區及亮點

本展覽共三分為三大展區,以戰爭的爆發至終結的時間軸來安排,依序分別是「戰爭背景、精神動員與認同」、「戰爭動員:奔赴戰場的臺灣人」和「終戰與審判」,揭示戰爭始末所面臨的種種難題、糾結與命運考驗。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聽海湧》劇集是關於台灣史的重要時代劇作品,很高興能與公視團隊合作策劃此次特展,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的歷史,同時也鼓勵以看展、追劇方式回顧歷史,穿越至歷史現場,去體驗、感受,想像一下,同理一下我們的先輩們在面對非常複雜的這樣一種戰爭的情境,當中的各種心路歷程,跟他們的一些很多的重要的一些掙扎或奮鬥的這個歷史。

單元一 戰爭背景、精神動員與認同

劇中主角新海志遠(臺灣人,從軍後改日本姓名),生於1926年的高雄哨船頭,公學校畢業。並且在1942年參加過皇民奉公會,於1943年從軍擔任軍屬,最終擔任婆羅州俘虜收容所第五分遣所擔任戰俘監視員。他的哥哥新海輝,大阿遠三歲,則是堅定支持日本的臺灣年輕人代表。

二戰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達成戰爭的需求,在精神上動員臺灣人成為「皇民」,順利推展皇民化運動,成為重要戰略目標。在文化、教育、宗教等面向徹底執行,像是學日語、改日式姓名等等,展場內也一併呈現皇民化運動有關的代表性文獻紀錄和文物。

臺北州志願兵第二中隊武運長久必勝簽名旗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2019.031.0958。圖/翻攝自臺展覽簡章

1943年皇民奉公會宣傳漫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2019.011.0402 。圖/翻攝自臺展覽簡章

單元二 戰爭動員:奔赴戰場的臺灣人

「聽海湧」劇中所講述的戰俘監視員,屬於日軍所稱軍屬的一種,並非正式的軍人,但仍受到軍隊的各種規範。新海志遠等人受命監視戰俘,有的監視員積極認同日本,有的如志遠是為了證明自己跟日本人一樣而從軍,但在與戰俘接觸的過程中,仍保有人性的一面。劇中透過各種戰俘監視營的生活,巧妙地論述了監視與被監視間的微妙變化。尤其二戰尾端的1945年,日本終於在臺灣正式施行徵兵制。不久後戰爭結束,在各地的臺灣人,由於不同的戰場與身份,而迎來了不同的命運。

極其考據史實的《聽海湧》,拍攝團隊遠赴南洋田野調查,劇集不只以精彩故事撥開歷史迷霧,細膩地復刻這場戰爭背後的所有細節也相當令觀眾動容,展出人物服裝、道具和配件分外逼真之外,甚至戰俘營的還事先見組模型,可見當時拍攝籌畫是絲毫不馬虎。

《聽海湧》劇照,劇中主角身分就是戰俘監聽員。圖/翻攝自《聽海湧》臉書粉專貼文

道具─戰俘監視營模型、美術圖。公視提供。圖/翻攝自臺展覽簡章

戰俘監視員展區與戰俘展區互相對望,呈現緊張的氣氛圖片。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特展展出許多戲劇拍攝用道具。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單元三 終戰與審判

1945年8月戰爭結束,「聽海湧」劇中主角新海志遠等人也在戰俘監視營迎來了終戰,盟軍隨之而來占領了戰俘監視營,發現了壕溝內的戰俘遭屠殺事件,開始戰犯審判。所長室變成了戰犯審判法庭,阿遠等人也被當成戰犯審判。相較於其他日本人,戰後臺灣由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人從戰前的日本人身份轉變為「中國人」,志遠等人更是面臨了認同的轉換問題,他們是否能順利返鄉呢?

最重要的亮點展件是館藏「王添福 二戰從軍行李箱」,伴隨過二戰死裡逃生的歲月,是時代見證,同時也更具象化人物形象,是這段歷史中重要的一塊拼圖,意義超凡。

審判法庭美術圖。財團法人公共電影文化事業基金會提供、氣氛圖繪師:徐立庭 圖/翻攝自臺展覽簡章

展場頂端呈現了戲劇中以紅十字旗鋪在指揮所頂端,以避免遭受轟炸的場景圖片。圖/取自臺史博官網

《「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台籍戰俘監視員》特展自即日起至2025年6月8日展出,歡迎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只要收看《聽海湧》電視劇,也歡迎到臺史博重溫戲劇場景,認識戲劇外的真實歷史,更多展覽詳情見臺史博官網臉書粉專,或是《聽海湧》粉專了解更多。

「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特展
日期:2024-09-10~2025-06-08
地點: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史博 公視 二戰 日本 殖民 展覽資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台灣最大規格、睽違9年、70組展品!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12月隆重登場

故宮新展「四通八達」古地圖結合多媒體看見300年前的台灣地景

南美館新常設展登場 !陳澄波、郭柏川等藝術典藏與修護精彩紛呈

台中文資園區展「打開歷史現場」6主題與沉浸感 跨時空感受歷史記憶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