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Tate Britain美術館一日散策:河岸邊的大鐘、透納的色彩魔法、英式茶屋的慢時光

文/倫敦男子日常(同名臉書粉專主理人)
「他的畫筆彷彿蘸染過陽光。」
透納的畫我在 Tate Britain(泰德不列顛)看了好幾次,每一次都還是有一次比一次更強大的震撼力。
因爲我住的離 Tate Britain 不是太近,所以每次去都要安排一日散策,尤其是帶從台灣來旅遊的朋友走這個路線,大家都非常喜歡。早上先到 Westminster(西敏)看大笨鐘,地鐵站出口上來後,一定要直接走過大橋,繞到橋墩底下的河岸,捕捉大笨鐘與英國國會的全景,如果有海鷗飛舞更好、有藍天陪襯算幸運、有強烈的陽光照射到泰晤士河面泛出閃閃波光,那是完美。如果都沒有,你依舊可以享受迷人風景,尤其是英國經典的朦陰雨天、空氣裡飄散著灰與白的顏料粒子,也十分符合稍晚欣賞透納畫作的氣氛。
沿河岸一路漫步,與熱愛慢跑的倫敦人擦肩而過,腳速也隨著馳騁,25 分鐘後抵達 Tate Britain 泰德不列顛,穿過漂亮的圓頂大廳,開始 9 個展廳的透納巡禮路線。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藝術出身的,只是一名看展仔, 8 年前來英國唸書之前真的孤陋寡聞,完全沒有聽聞過透納這號人物,後來在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及泰德首次見到他的畫作之後,才真正開始欣賞他筆中的光影。2020 年,英格蘭銀行決定將他放上 20 元英鎊紙鈔。出生於倫敦柯芬園的透納曾在濱海城市 Margate 求學,因此 Margate 以他爲名也有一座透納當代藝術館 (Turner Contemporary)。英國最大的藝術獎 Turner Prize 也以透納爲名設立。這位在英國存在感極高的藝術家或許不如梵谷或莫內在台灣這麼受歡迎,但如果有機會目睹他的真跡畫作,一定能帶給你不同於透過小小手機螢幕照片的感動。
有些藝評將他與梵谷相提並論,兩位畫家都來自西北歐地區,卻因踏上南歐後受到地中海豔陽感召,用前所未有的創新手法使用色盤及顏料,更將家鄉灰濛陰幽的風景及氣候以與眾不同的燦爛手法呈現。透納的畫有層層疊疊的光影及漸變,他筆下的英國可以是一幅霧氣中透出光亮的河岸田野、也可以是狂眩暗黑的暴風海面,不過時空轉換到了義大利,他又把威尼斯、羅馬和梵蒂岡的雄偉和輝煌展現得淋漓盡致。
「被陽光親吻過的畫筆」,我剛從義大利旅遊回來,幾週前在泰德不列顛讀著這句評論更有感觸,這句話出自於《Palestrina - Composition》的作品介紹。當時的評論家覺得這幅畫的色調雖然光彩耀眼,卻很「假」,不過也有其他人覺得它雖然過於閃耀,但色彩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簡直像是以蘸過「陽光」的畫筆所繪製出來。當時毀譽參半,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透納調配顏色及刷繪顏料的匠法。
格林威治公園是我來倫敦後第一個去的公園,至今我仍清晰記得在觀景小丘上俯瞰倫敦天際線的那一天,因此看到《London from Greenwich Park》這幅畫時,非常感動。透納畫的視角很特別,先看到漂亮的皇家海軍學院、後面有雲霧繚繞,遠方天際線露出聖保羅教堂的圓頂。如今的摩天大樓及新金融城的各個大廈雖然不在畫作裡,但當時倫敦已是全世界最大、最繁榮的城市,老倫敦的風光在透納的畫中呈現出淡雅謙卑的光芒。
透納在泰德不列顛佔了 9 個展廳之多的空間,但其實 泰德不列顛還收藏了許多經典的英國當代藝術。我很喜歡亨利·摩爾(Henry Moore) 的怪奇雕塑、二戰後藝術家們運用多元媒材的創意、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多幅經典畫、還有許多歐洲裔畫家所捕捉的 19 世紀倫敦。
結束泰德不列顛之後,再走到河的對岸,進行最能代表英國日常的喫茶吃甜點。我並不是推薦你去吃根本鮮少英國人會吃的三層式下午茶,我最喜歡的是像 Tea House Theatre 這樣有英式鄉村感、家常溫馨氛圍的可愛茶屋。不用像高級飯店那樣拘束,是一個如果在你家巷口,你會每個週末報到的社區好店,晚上還時不時有表演可以看。
開⼤⾨前,會先被⼤⼤的“No Coffee”給吸引,是的,他們擺明告訴你這裡只泡茶不沖咖啡,櫃檯前的標語 “Make Tea Not war” 更宣示了他們喝茶的決心。古舊的⽼⽊桌椅散落在餐廳各處,靠近門口有個小舞台,晚間時不時有演奏或戲劇表演,多餘的⽊椅⼦就隨性交疊在⾨⼝處,餐廳提供⻄洋棋和桌遊借⽤,有好幾桌就這樣玩上好幾個⼩時,三兩壺茶下肚,大口咬著司康或蛋糕。
在⽼傢俱的⽊質紋理與天光照射之間,彷彿可以看⾒時間流動的痕跡,這是間⽤茶把⽣活沏慢的靈魂好店。用這樣的方式結束英國藝術巡禮的一天,是再好不過的倫敦日常。
●本文由「倫敦男子日常(FB)」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的琅琅悅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展覽資訊: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
展覽時間:2025.6.27-10.12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一、二展廳
udn售票官網:https://ufl.tw/gznwm
展覽FB:https://www.facebook.com/turnertaipei2025/
展覽IG:https://www.instagram.com/turner_taipei2025/【參展藝術家】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以下依姓氏字母順序)
約翰.亞康法(John Akomfrah)
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
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霍德華.霍奇金(Howard Hodgkin)
羅尼.霍恩(Roni Horn)
彼得.蘭永(Peter Lanyon)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
麗莎.米爾羅伊(Lisa Milroy)
科妮莉亞.帕克(Cornelia Parker)
凱蒂.帕特森(Katie Paterson)
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
潔西卡.沃博伊斯(Jessica Warboys)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