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來臺簽證長這樣!解密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

卜吉比索爾護照及來臺簽證 (馬丁・尼可拉博士提供)
卜吉比索爾護照及來臺簽證 (馬丁・尼可拉博士提供)

文|張文馨
圖|馬丁· 尼可拉博士、張文馨

相信大家還記得2021年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嚴峻挑戰,當時疫苗供不應求,伸出援手捐助臺灣疫苗,來自捷克的溫暖友誼深植在許多人心中。近年來,臺灣與捷克官方互動頻繁交流加溫,但鮮少人知道的是,其實早在94年前,一位世界旅人的到訪,已悄悄在民間種下了友誼的種子。

這次與捷克學者馬丁・尼可拉博士(Dr. Martin Nekola)跨海攜手合作,解密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卜吉比索爾(Bohumil Pospíšil,1902~1974)的在臺旅程。展覽分為四大單元,期待透過這次特展,邀請大家認識同處於地緣政治核心的臺灣與捷克,百年前因惺惺相惜,串起雙邊友好的情誼。

弱小民族的惺惺相惜

20世紀上半葉,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波希米亞、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等地合併獨立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也是當時中歐少數的民主國家。崇尚務實的捷克斯洛伐克,當時已有社會保險制度,並且立法保障少數族群平等權利、宗教自由、婦女參政。

同樣受到一次大戰後美國威爾遜總統主張的民族自決影響,亞洲也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臺灣在1920年代興起政治社會運動以對抗日本統治。1929年,卜吉比索爾與同行助手胡博(Josef Hübl,1902~1942)來到臺灣時,正好迎上臺灣對抗殖民統治的政治社會運動尾聲。受到臺灣民眾黨蔣渭水的邀請,卜氏與胡博受邀至民眾講堂演講,現場座無虛席,卻引來殖民政府側目,演講一度遭中斷,不過也留下了弱小民族彼此扶持以及殖民統治壓迫的片段紀錄。

不同於現代資訊發達,旅人、商人、探險家等從海外帶回的第一手見聞,對位於歐洲內陸的捷克斯洛伐克是珍貴的資訊。1931年,卜吉比索爾將深入中國、朝鮮、臺灣的親身見聞及殖民地現況帶回布拉格,讓向來同情弱小民族的捷克斯洛伐克,更加堅定對於日本遠東侵略政策採取的反對立場。

壯遊世界的捷克斯洛伐克旅人

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卜吉比索爾 ,不僅是世界旅行家,也兼具記者跟作家身分。卜氏出生於捷克東部摩拉維亞的宗教、文化中心—— 「普熱羅夫」 (Přerov) ,該地也是鐵路交通樞紐。因嚮往廣闊的世界,卜氏找了同樣來自普熱羅夫的好友胡博策劃這趟旅程,挑戰10萬英里的世界旅行。身無盤纏的二人苦尋金主贊助,卻因沒有名氣而求助無門,不過這並未阻擋24歲的他們踏上冒險之旅。1926年,兩人僅各帶著一套衣服、背包以及有限的現金便出發了。他們多數時間步行,有時搭乘交通工具,有時騎乘馬、驢子、駱駝或大象等代步。途中,他們穿越了沙漠、森林、山脈、河流與海洋,走過希臘、土耳其、美索不達米亞、印度、緬甸、中國、滿州、日本、朝鮮、臺灣、新加坡、暹羅及紐西蘭等50個國家及地區,一路靠著演講與撰稿收入,還有旅程認識的熱心人士資助,在5年內達成10萬英里的「無錢」旅行。

卜氏與胡博於1929年5月11日從基隆上岸,首站來到臺北州,入住於太平町三丁目(現今臺北市延平北路二段)新開業的亞細亞飯店,距離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不遠,附近有發記茶行的製茶廠。在臺北停留一週的卜氏,旅誌鉅細彌遺描述撿茶、包裝的歷程。此外,他也寫到福爾摩沙以及農村的種種景象。這位旅人讚嘆臺灣田園風光時,亦詫異於臺灣農舍人與水牛、鵝、豬的同屋共處等和歐陸截然不同之處。

卜氏在臺北入住的旅館為亞細亞旅館,1928年在大稻埕太平町開業,最便宜的入住費用為2元,彼時城內旅館的費用多為3元。 (張文馨翻攝)

卜氏的來訪引發關注,多家報社連日報導。只是,20天走訪臺北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臺東廳及花蓮港廳的兩人卻受官方冷落,政府派員沿路尾隨監視,也不准民間人士接待。縱然卜氏言論與行動受到諸多限制,其手寫筆記隱然顯露他在短暫的旅程中仍努力學習當地語言和民眾溝通,留下的照片也多有手寫註記。寥寥幾個單字,可看出具有一定程度的資訊掌握,猜想應有臺灣人私下給予協助。

卜氏旅行各地會學習當地語言與數字,右處所標記臺語數字,為臺灣白話字的教會羅馬拼音。 (馬丁·尼可拉博士提供)

被殖民政府限制「視野」的外國旅人

卜氏留下數百張與福爾摩沙相關的照片,數量最多的為族圖像。1937 年3月18日,他在《紐西蘭婦女週報》刊登〈福爾摩沙獵頭族〉一文,可見其對原住民族祭儀的獵奇想像。但因進入原住民區域(時稱「蕃地」)需政府許可,推測卜氏留下的照片應多翻攝自明信片、寫真帖等既有圖像。這些圖像除了展現他的個人觀察,也不難看出殖民政府刻意安排的臺灣形象。

1931年的《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推測卜氏翻攝自明信片,原圖說明卑南原住民觀看飛機情形。 (馬丁·尼可拉博士提供)

被同時代來臺的外來旅人們

1920年代前後,由於臺灣內外交通、旅宿、治安與衛生條件的改善,開啟了年代。一方面殖民政府透過旅遊業的規劃,精心設計熱門旅遊路線和臺灣形象旅遊素材 ,展現出殖民者企圖,也營造了外來旅人對臺灣的印象。

展覽展示旅行案內、明信片、紀念品等,呈現殖民者透過各種旅行案內與明信片等方式,營造熱門路線,展示殖民地建設成果。 (張文馨攝)

展場透過美國暢銷旅遊作家哈利‧阿佛森‧法蘭克(Harry Alverson Franck,1881~1962 )以及英國旅行家、殖民地官員歐文‧魯特(Edward Owen Rutter,1889~1944)來臺經歷的介紹,呈現殖民政府對外國旅人的諸多限制。 (張文馨攝)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60期「1624?」。

「捷克斯洛伐克X旅人X福爾摩沙 1920's特展」
時間:2023年9月15日至2024年4月21日,週二至週日09:00 - 17:00(每週一、除夕、初一、初六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史博 捷克 殖民 原住民 觀光 展覽資訊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畫作曾被笑是龍蝦沙拉和肥皂水!20英鎊上的英國傳奇畫家透納

雲端世代的鎧甲!短篇小說集ab《不道德索引》以「顏文字」關注社會議題

天竺鼠這麼可愛,為什麼要吃牠?──不一樣的〈最後的晚餐〉

愛的傷停時刻 ── 短篇小說文藝復興代表作《夏之屋,再說吧》尤荻特.赫爾曼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