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藝開罐.閱讀藝文

當藝術作為複數歷史的方式!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文/陳宜慧第22屆台新藝術獎將於2024年6月1日揭曉最終得獎名單,頒獎典禮前特別在5月14至17日舉辦「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由4位提名觀察人與16組入圍者,在回顧作品後,邀請觀眾與藝術家...

藝開罐.閱讀藝文

獵奇途中的狹路相逢 我與他者的決鬥——白樵 ╳ 張詩勤

採訪撰文|王柄富攝影|林昶志同為水瓶座,同時出版了第三本書,作品皆深深地觸擊異文化與語言議題,白樵與張詩勤,分別帶著散文集《莫斯科的情人》與詩集《森森》,現身本期巷口新書攤,暢聊語言議題與獵奇寫作。...

藝開罐.活動特區

國美館「李鍵:重返維多利亞之城」回顧英軍遺址與香港殖民史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鼓勵臺灣數位藝術創作者提出具創新及實驗性之藝術創作計畫,今(2024)年持續透過藝術跨域創作徵件案,扶持年輕藝術家於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發展。即日起至9月15日於國美館多屏幕影像區展出...

藝開罐.閱讀藝文

穿越1624,追尋失落的平埔歷史記憶——專訪李瑞源

採訪.撰稿|《觀臺灣》編輯部 校訂|李瑞源 圖|李瑞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過去,人們總是將1624年視為臺灣「歷史」的起點。這一觀點暗示的是:在歐洲殖民者把文字帶入臺灣以前,這座島嶼沒有「歷史」,島...

藝開罐.活動特區

南美館1、2館共展「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以藝術視角回望臺南400

臺南市美術館自兩年多前,即響應臺南市政府「臺南400」,在2022年策畫「鯤島新地圖─『熱蘭遮城400年』前導展」,以及 2023年「跨入風景—劃地起造的自然」展覽,都在鋪陳2024年熱蘭遮堡建立4...

藝開罐.閱讀藝文

上世紀來臺簽證長這樣!解密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

文|張文馨 圖|馬丁· 尼可拉博士、張文馨相信大家還記得2021年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嚴峻挑戰,當時疫苗供不應求,捷克伸出援手捐助臺灣疫苗,來自捷克的溫暖友誼深植在許多人心中。近年來,臺灣與...

藝開罐.活動特區

2024台北國際書展/荷蘭主題國7場精采講座回顧、周末將登場15場必訪活動

台北國際書展2月20日至25日展開,今年荷蘭主題國館展區氣勢非凡,委託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策展,以極簡風打造開放空間,使用可回收材質建造,兼顧永續環保外,展區規劃由三個主題建構,分別是台荷共通...

書市圈.閱讀快訊

202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納 繁中譯作潮浪文化三連發

月初大選,你回家一趟花了多少時間呢?直至此刻,以巴、烏俄等地持續流血,「回家」已成難民心中最奢侈的夢想。來自坦尚尼亞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於1960年代移居英...

藝開罐.閱讀藝文

基隆和平島遺址考古大發現 西班牙殖民期「被遺忘的小物」

文∣謝艾倫(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圖∣謝艾倫、國立故宮博物院拍攝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近期的「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特展中有個特殊的展櫃,陳列的是基隆和平島遺址中...

藝開罐.活動特區

跨洋文物齊聚臺南!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超大空間呈現海洋臺灣磅礡氣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辦的國際大展「跨‧1624:世界島臺灣」,集結荷蘭國家博物館、荷蘭國家檔案館、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等近20所國內外代表性館舍,共百餘件精品...

藝開罐.閱讀藝文

從海出發的十六世紀—來自中南美洲的番麥、番薯與番茄

文∣許媛婷(作者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圖∣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距今五百年以前的十六世紀(1501-1600),是緊隨著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

藝開罐.閱讀藝文

穿越1624,追尋失落的平埔歷史記憶:專訪李瑞源

採訪.撰稿|《觀‧臺灣》編輯部校訂|李瑞源圖|李瑞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過去,人們總是將1624年視為臺灣「歷史」的起點。這一觀點暗示的是:在歐洲殖民者把文字帶入臺灣以前,這座島嶼沒有「歷史」,島上...

迷創作.創作頭條

《尋找湯德章》電影群眾集資計畫開跑 他是台南的英雄

歷時五年製作,曾拍攝《灣生回家》的導演黃銘正攜手連楨惠導演推出新作《尋找湯德章》,將於2024年3⽉15日正式上映,有別於一般歷史紀錄片的形式,電影透過尋找幾位主要人物的進行方式,將現實生活與歷史人...

藝開罐.閱讀藝文

技師之手,畫師之心:橫田太郎──名單之後#104

文/張琬琳(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橫田太郎 入選 臺展第10回、府展第1、2回日治時期,日本帝國在臺灣的殖民建設,象徵著引進現代化文明的統治,而總督府在臺灣的開發與工業資本投資,亦帶來了拓殖...

藝開罐.活動特區

臺史博特展「捷克斯洛伐克 X 旅人 X 福爾摩沙 1920's 」 重返臺灣與捷克百年相遇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捷克學者跨海攜手合作,重新解密百年前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卜吉比索爾旅程,重返臺捷相遇時刻。卜氏身後留下的來臺手寫筆記、旅誌、20世紀初臺灣及捷克斯洛伐克歷史照片等數位史料...

藝開罐.閱讀藝文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4本關於臺灣的前世今生的歷史讀物

一百年,象徵著三四代人的回憶,但你還記得曾祖父輩的故事嗎?多數曾波瀾洶湧的情感,終會化為一縷塵土,最後一口氣的嗚咽,也會在吐完那一刻被人遺忘。慶幸文字將故事留下,閱讀將歷史傳承,讓三四代人的生活與努...

藝開罐.閱讀藝文

從科舉到分科測驗!重返清末民初一探考試史及驚人內幕

科舉到現代考試之間,一段待探索的歷史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考試,但你是否有想過,這個影響我們求學與就業的重要制度是因何而起?究竟考試制度背後隱藏哪些驚人內幕?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

藝開罐.閱讀藝文

林瑞昌、戴寶村/分手怎麼這麼難?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被殖民史」

(內容/林瑞昌、戴寶村,編輯撰稿/一刻鯨選)「過去歐洲的航海是內陸型,打開地圖來看,歷史都在地中海打轉。」資深歐洲線領隊林瑞昌說,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經是世界的邊緣,直到抽中哥倫布這支籤王,以這「雙牙」...

藝開罐.藝文短波

德國多間博物館 查八國聯軍文物 中國學者:返還是應該的

晚清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紫禁城被占領的期間,許多中國文物被掠奪到西方各國,對於這段歷史,德國有多間博物館近年開展「追蹤義和團文物」計畫,試圖從中找到1900年後從中國掠奪而來的館藏品,而中國學者認為,...

藝開罐.閱讀藝文

【名單之後】盧穎/三島利正,以及圖畫課中的「用器畫」

文/盧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三島利正 入選 臺展第7回、府展第1、3回過去看了那麼多出身於師範體系的臺府展畫家,他們大多身帶教職,任教於小/公學校或中高等學校,所以當時學校的美術課都上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