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代不用急著展現出成果 把握成長期培養實力更為重要

圖/freepik
圖/freepik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容易擔心自己「一事無成、沒盡快累積碩果」,事實上,這段時期終究會過去,比起交出成績單,更重要的是,在這段過渡時期,能夠成長多少。(編按)

●本文摘自出版之《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山口周

二十世代不用急著展現出成果

書名:《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作者:山口週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時間:2023年5月2日

▍越是少年得志的人越容易虎頭蛇尾

如果你曾拿自己和二十多歲就大獲成功、成為媒體寵兒的人相比,也許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不爭氣而感到沮喪。不過,其實不用太在意……甚至我反倒認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應積極避免太早嶄露頭角。

因為人生在過早的階段功成名就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這個時期才能有的「輸入」變得短缺,使往後的資歷如同泉水枯竭般,無法持續「輸出」。

思考這個問題時,我總會想起兩位鋼琴家。一位是美國的范.克萊本(Van Cliburn),另一位則是義大利的毛里齊奧.坡里尼(Maurizio Pollini)。這兩位鋼琴家的人生寫照清楚顯示出「在人生太早的階段獲得名聲,可能使日後的職涯後繼無力」這件事。

西元一九五八年,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的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證明了共產主義國家在科技上的優勢後,藝術層面也不甘於人後,設立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由克萊本獲得了壓倒性的冠軍。

此時的克萊本年僅二十三歲。在冷戰的國際情勢下,凱旋歸國的克萊本颳起一陣旋風,一夕躍升為美國的民族英雄。

克萊本隨即推出了柴可夫斯基樂曲的唱片,登上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古典音樂榮登告示牌排行榜第一名的創舉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有克萊本的唱片,可見當時的「克萊本熱潮」有多驚人。

但就在不久後,克萊本被利益至上主義的金主當成馬戲團的猴子耍,安排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根本沒時間好好繼續深造音樂。身為鋼琴家的他可惜最後沒有開花結果。

另一方面,坡里尼又如何呢?他在比克萊本更年輕的十八歲時,參加一九六〇年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同樣獲得冠軍。此時,擔任評審的名鋼琴家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甚至評價他「在演奏技巧上已勝過所有評審委員」,可見他的琴藝多麼出眾。

然而,儘管年方十八歲的坡里尼已享譽國際,之後的十年卻幾乎從各大公開的演奏活動銷聲匿跡。這段時期,坡里尼在大學學習物理學,拜知名的鋼琴家米開蘭傑里(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為師學藝,在世界最高水準的技術上,賦予身而為人的廣度,繼續鑽研音樂的深度。

之後,坡里尼才開始參加國際演奏活動,推出第一張音樂唱片。這張唱片於一九七一年發行,也就是他在音樂比賽奪冠的十一年後。後來,坡里尼持續累積身為鋼琴家的資歷,直到七十四歲的現在(二〇一六年時),許多樂評家把他譽為「當今評價最高的鋼琴家」。在蕭邦鋼琴比賽奪冠後,不難想像會有很多人打算利用坡里尼的國際名聲大賺一筆。

以一般邏輯來思考的話,在享譽國際盛名後的十年暫停演奏活動,根本不合理。

請想想看,他是在世界知名的大賽中,以壓倒性的差距奪冠的新銳鋼琴家。只要減少進修的時間,多參加一些演奏活動,就能在短期內獲得鉅額的報酬吧?

可是,坡里尼卻沒這麼做,反而把二十多歲的時光花在完全不帶經濟報酬的活動上。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習藝還不夠精,如果就這樣直接投入繁忙的演奏活動,有朝一日,身為音樂家的泉源必定耗盡枯竭。

我時常提及「邏輯思考的愚昧」,坡里尼也在關鍵的當下,以直覺做出看似不合理的職涯抉擇。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可謂是真正的「明智」。比較看看克萊本和坡里尼,兩人都在人生較早的階段嶄露頭角,但若是荒廢了這個時期才能有的「播種」,往後的人生將不知有多悲慘困頓。

▍二十世代是播種、培育的時期

人生有分「播種的時期」和「收穫的時期」。倘若混淆了兩者,就會發生像克萊本那樣的悲劇。把人生比擬為四季來思考看看。

生於早春的嬰兒成長到學生時代的青春期,屬於「春」,歷經了「夏」的青年期,到「秋」的中壯年期,之後是迎接晚年的「冬」。人生當然是在中壯年時期的「秋」收穫豐饒的成果,因此春天到夏天的時節必須整地和播種。如果荒廢了作業,等不及在較早的時期收成,反而可能使人生的總收穫量減少。

以一年的季節來比喻,二十世代就像是「初夏」。稻子結了青青稻穗迎風搖曳,仍需要水、風、太陽的滋養,田地也必須照顧。如果在這個時期太急著想要「收割=輸出」,恐怕會破壞自己田地的「潛在收成力=可能性」。

希望二十世代的各位不要著急,請先好好播種、栽培自己的實力。

●本文摘自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之《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行人文化實驗室 新鮮人 求職 工作職場 成功法 商業財經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出門靠導航?當「空間」變成兩點一線,我們的大腦有何變化?

工作做不完?想提升效率,就先養成設定完成期限的習慣

總是被情緒控制?4步驟釋放憤怒 找回內心平靜

美劇《內景唐人街》11/19 Disney+獨家上線!改編自台裔美籍作家游朝凱同名小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