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讓人產生熟悉感?因為大腦擅長指認「我聽過這說法」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塔莉.沙羅特、凱斯.桑思坦

比較熟悉,比較真實

我們不要誇大這些發現。如果你確信虛假陳述是錯誤的,你就不太可能會相信它。如果別人一再告訴你地球是平的,或者納粹大屠殺從未發生過,即使反覆聽到這些說法,你也不一定會相信它(儘管有些人會相信)。

重點純粹在於,重複可以讓人認為某個命題較有可能是正確的,確實如此,不管它是否真實─所以如果有人想讓你相信一個謊言,一遍又一遍地陳述它,然後再說一次,可能真的會奏效。(希特勒知道,電視上的一些名嘴知道,有些「網紅」也知道這一點。)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

答案是重複會讓你產生一種熟悉感。當某件事聽起來熟悉時,你就會認為它是真的。這是因為在生活中,熟悉的感覺常常(正確地)與真相聯繫在一起,而驚訝的感覺常常(正確地)與荒謬聯繫在一起。例如,假設我們告訴你,我們有一隻會說瑞典話的七色貓。你必然會感到驚訝,這種感覺是一個很好的指標,顯示有些事情不對勁,你應該放慢速度,並仔細考慮這個陳述。

接著你可能會把這個陳述與你現有的知識進行比較─貓很少會色彩繽紛,而且牠們只會喵喵叫─這會得出結論:我們的陳述可能是虛假的!這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你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現在,如果我們告訴你,我們養了一隻棕色的貓,牠想吃東西時就會喵喵叫,這會讓你產生一種安心的熟悉感,而這種感覺會轉化為「是的,聽起來沒錯」。

當你先前多次聽過某種陳述,你就會認為它理所當然,並且較少對它有所反應─你對它已經習慣,它不會產生驚奇。但當你聽到一個不熟悉的陳述時,你會感到不舒服,因此會質疑它。

傾向於相信聽起來熟悉的陳述,而懷疑教人驚訝的陳述,這是有道理的。一般說來,聽來熟悉的陳述更有可能是真實的。這是因為你由不同的來源聽到熟悉的說法─也許來自你的母親和你的朋友艾倫,還有新聞報導。如果這些人都同意這個陳述,那麼它就可能是正確的(你可能會合理地認為)。因此,「比較熟悉,比較真實」的捷思法不壞。但是當人們有錯誤的想法,或者試圖傳播假訊息,使謊言因重複而變得熟悉時,問題就會出現。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你的大腦非常擅長指認出「我以前聽過這種說法」(即這是「熟悉的」),但不擅長記住你以前是在哪裡、由誰那裡、在什麼情況下聽過這個說法。
貯存額外的資訊需要付出努力,並且需要寶貴的資源。當你聽到「維生素C可以幫助治療普通感冒」時,你知道你以前聽過這句話,但你不一定記得是由你迷信的叔叔還是某個值得信任的科學家那裡聽到的。然而,比較熟悉就比較真實的捷思法會開始發揮作用。

僅僅聽到陳述的一部分,例如「老鼠很會跑」,就更有可能讓你相信完整的陳述:「老鼠每小時可以跑四十哩。」接觸到前幾個字會讓你感覺好像聽過整句話,進而給你一種熟悉感,接下來又觸發了比較熟悉就比較真實的捷思法。

這就是為什麼重複一個陳述來駁斥它,可能會適得其反。想像你的臉書朋友皮諾丘發文說:「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你查了一下,發現這是不正確的,所以你發文說:「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這話是不真實的。」你的另一個臉書朋友傑佩托在看他的動態消息時讀到了這兩篇貼文。「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對他而言因為重複而變得熟悉,因此感覺很真實。傑佩托不記得你的否定,只記得基本的敘述。

書名:《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
作者:塔莉.沙羅特、凱斯.桑思坦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7月9日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傑佩托對主要的訊息高度敏感:天氣預報是否說今天會很冷,公職候選人是否聲稱自己是戰爭英雄,當地報紙是否報導說電視明星犯了毒品罪。相比之下,傑佩托不太在意「元資訊」(meta-information),即有關主要資訊是否準確的其他資訊。但如果你被明確告知所謂的天氣預報是開玩笑,或者某位公職人員為了吸引選票而扭曲自己的紀錄,你就不會完全忽視這一點。然而,我們就像傑佩托(和大多數人)一樣,給予它的重視明顯不足。如果你喜歡心理學術語,這個術語就叫作「元認知近視」(metacognitive myopia)。

這表示你必須小心,不要重複謊言,即使是為了揭穿它們。有時最好完全忽略謊言,以避免它獲得認同。誠然,有時需要與謊言正面對決,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也應該避免重複錯誤訊息,而應陳述事實。

例如,如果想反駁皮諾丘「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的貼文,你認為下列哪種說法更好?

A:「美國只有不到一○%的囚犯是移民。」
B:「美國九一%的囚犯都在美國出生。」

在本質上,這兩種說法都傳達了相同的想法。然而,陳述A在人們的心目中把「移民」一詞與「囚犯」連結在一起。連結這兩個概念可能會在無意中觸發熟悉感信號,導致幾週後,人們再度聽到「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這個陳述時,就會覺得它很合理。陳述B則避免了這個陷阱。

●本文摘自之《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邏輯思辨 成功法 商業財經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太空人之間怎麼拉近距離?分享各國美食絕對是最佳選擇!

嘴角失守!NETFLIX懸疑幽默新作《正念殺機》原著搶先看

你的房子能抗幾級地震?921地震前興建的房子怎麼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