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自由人生公式」5技能 讓你擁有足夠財富遠離討人厭的事物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林薔七

五項技能,破除人生卡點

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沒有壓力的生活狀態,而是為了自己自由選擇的、值得的目標而努力和奮鬥的狀態。——維克多 · 弗蘭克爾

過去3年,我走過了20多個地方,認識了很多生活方式超乎我們想像的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由職業,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換回了更多的財富。生活本就不必如此艱辛。大部分人,包括過去的我,總是試圖說服自己生活本就是如此,用朝九晚五的辛苦工作換回短暫的週末和假期,還要冒著隨時被解雇的風險並面臨一定會到來的中年危機。

但是,近3年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還有其他更快樂的活法。我四處走走,卻擁有了過去10年連自己都未曾想過的財富,有了熱愛的事業、說走就走的旅行和社交自由的權利。我可以用在上班時一半的工作時間獲得比上班時多幾倍的收入。提摩西.費里斯在其著作《每週工作4小時》中寫道:「選擇和選擇的權利才真正具有力量。」

如何付出最小的努力和代價獲得更多的人生選擇權,這是我想在本書中探討的問題。大多數時候,選擇權對應的是足夠的財富。我們不得不承認,金錢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人生選擇,甚至是人際關係上的底氣。

如果擁有足夠的金錢,你就可以在面對不喜歡的工作時勇敢推辭,不用顧及連續幾個月找不到工作時沒錢交房租;在面對不喜歡的客戶時,你就可以不必委曲求全地討好他們。選擇權的意義不僅是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所愛的人和事,還是可以有遠離不喜歡的人和事的底氣。

那麼,如何讓更多的金錢支撐我們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呢?我總結了一套自由人生公式。

自由人生 = 主業 + 副業 + 投資 + 套利 + 個人影響力

+主業

主業是指我們花費時間最多且能提供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本書提及的主業主要是指大部分人的唯一收入來源——通常是在公司工作薪水。

第一個讓我突破400 萬元收入門檻的是主業,我用了9年時間讓我的月薪從一萬多成長到年收入超過400萬元。即使花了9年這麼長的時間,也比許多同齡人要快很多,但我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我曾通宵加班,走出公司大門後甚至有點恍惚,想不起來當天到底是幾月幾日;也曾在接受新職位的挑戰後,為了找到實現目標的新思路而學習到淩晨3點。

我並不建議大家像我一樣以健康為代價而拼命工作,以換取職場中更多的機會和收入。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寧願少花點時間在加班上,多花點時間在提升個人能力和打造職場影響力上。這些才是可跟隨著自己,並能在未來持續產生複利的東西。

當然,在職場中向上發展,換取更高的收入,還是有方法的。我從自己9年的經歷中總結了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1. 從人生目標出發,以終為始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向。「熱愛」才是能在一個方向上深耕並獲得卓越成果的前提條件。
2. 把公司當作自己拓寬視野和提升能力的平臺,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建立自己的職場影響力。
3. 借工作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槓杆思維、擊球手思維、共贏思維等,這些都是可以應用在其他事情上的底層思維。
4. 勇敢、果斷,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而且不留退路。一旦你暗示自己可以接受備選方案,通常事情就果真朝這個方向發展了。

雖然大部分人或許終其一生都很難實現主業年收入過400萬元,但只要做到以上幾點,要實現120萬元甚至200萬元以上的年收入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我會後面在第2章中詳細說明如何在職場中做到以上幾點。

一旦你開始相信,目標達成的速度可能會比你預想的要快得多。西元2022年 2月,我曾在給一位學員的祝福中寫道:2023 年,你會實現年入400萬元。只要你相信,就會看到。 她原本是不信的,當時她的主業和副業收入加起來才不到8萬/月。但是,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她開始堅定地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結果在2022年底,她真的實現了400萬元的年收入。

+副業

如果想更快實現人生目標,擁有更多的財富,副業和主業雙管齊下是更快的路徑。我14歲時就開始探索副業之路。但那時主業是上學,對於副業也沒有概念,只是單純地想多賺一些生活費,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上大學時我用副業賺了自己大學4年所需的生活費和學費。

職場上真正有意義的副業,應該是從22歲開始。那時畢業剛滿一年,薪水只有10000元/月。為了可以更快地存下用於投資的第一桶金50萬元,我開啟了美妝副業。只花了2年我的副業收入就超過了當時的主業收入。

後來的十幾年間,我做過很多副業,如美妝主、淘寶代購、寫手、營運顧問、大學生簡歷輔導、理財訓練營班主任、線上課程開發等。副業收入和主業收入一樣不停地增長,從最初單純靠時間換收入的模式到後來的兼職創業拿分紅的模式,再到組建團隊、透過自運轉系統獲得收入,最終我的副業年收入也能輕鬆過百萬元。

副業對於我的意義不僅是拓寬了收入邊界,更多是在主業發展到達天花板之前,創造了第二曲線甚至第三曲線的可能。

身處職場,尤其是互聯網這樣的行業,「35歲危機」幾乎可說是一個無法消除的魔咒。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普遍節奏快、加班多,從業者必須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引領行業的發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更願意招聘思維靈活、體力和精力都旺盛的年輕人。那麼,年紀稍大的人怎麼辦呢?如果到了35歲還沒有升到管理層,基本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了。

所以發展副業,幾乎是每一位互聯網人在30歲時就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最近幾年,人們逐漸發現無論哪個行業都有非常強烈的不確定性,有時工作說沒就沒了,副業也成了大部分人不得不考慮的事。畢竟,多一份收入就多一點確定性。當然,如果你能更早開始,選擇就會多一些。

在副業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幾點建議。
1. 盡可能地搭建出更多收入管道,提升面對人生意外的抗風險能力。
2. 在你擅長的事、熱愛的事、賺錢的事、對別人有價值的事中尋找四者交匯的「甜蜜點」,把副業發展成可終生從事的事業。
3. 從自身需求出發,找到可以滿足該需求的解決方案,再銷售給目標客戶。
4. 讓你的時間更值錢,從「賣時間」模式轉變成「賣系統」模式。
5. 堅持學習和研究,以不變的內在核心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

副業的收入上限往往比主業高。做好副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情。接下來我和大家詳細說說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副業方向,如何如何開始副業,以及怎樣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

+投資

我認為「投資可能是每個人這輩子的最後一份職業。無論你是靠主業還是靠副業賺到了錢,最終都想要實現「錢生錢」、「躺賺」的狀態。我所說的最後一份職業不是到最後才做的事,而是你這一生需要持續做的事。

大部分人都希望實現財富自由。什麼樣的狀態算實現了財富自由呢?就是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支出。什麼是「被動收入」呢?被動收入是指你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就能自動獲得的收入,像是房租、股票收益、基金分紅等。如果你想實現不上班、不看主管臉色、睡到自然醒,還能有錢花的人生狀態,建議你儘早開始學習投資。

我最早開始想學習投資是在22歲時,但我整整過了3年才開始學習,就是因為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我以為要有了50萬元才可以開始學投資。大多數人都會陷入這個誤區,認為必須先有錢才能學投資,不然學了也沒錢買理財產品。

這個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要做好投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需要終身學習。投資市場中聚集著我國甚至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大部分的基金經理、研究員等都是名校畢業的聰明人。所以覺得自己只要學習幾個月就能獲得10%以上的高收益嗎?

第二,想學好投資就需要不斷地試錯,在交易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投資邏輯和不良心態。錢越少,你的試錯成本越低。假設你有了500萬元以後才開始學習,一個失誤可能就導致50%以上的虧損,那麼你失誤一次就可能損失250萬元。當你只有5萬元時,即使虧損50%也只損失25000元,心理上會好受一些。 我曾見過很多靠創業賺了幾百萬元的人不學習而貿然投資,把錢虧光後再也不敢踏入投資市場。投資這件事不是唯時間和經驗論,而是你的認知能力越強,收益才會越大

書名:《財富哪裡來:做好這5件事就能實現富足人生,年收入翻10倍》
作者:林薔七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幸福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3月6日

第三,投資學習中建立的思維可以讓你受益一生。我是文科畢業生,寫了多年小說,還從事了幾年編輯工作,按理說應該是非常感性的人。但是「營運、投資、創業」都需要非常強的理性思維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我的學員小羊車層說:「阿七老師是我見過唯一一個把感性和理性融合得這麼好的人。」

在為人處事上用感性思維,與他人共情、共贏;在工作和投資方面用理性思維,行動果斷、不拖泥帶水;在企業營運方面,用投資中學到的方法去分析行業、分析公司,找到業務增長的破局點。這些都是 9年累積下來投資學習和實踐帶給我的。

這些年的投資經歷帶給我的不僅有思維和能力上的成長,還有金錢上的回報。西元2020年,我實現了投資年收入超過五百萬元的目標。所以,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我建議你儘早開始學習投資。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出版之《財富哪裡來:做好這5件事就能實現富足人生,年收入翻10倍》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工作職場 投資理財 上班族 斜槓 成功法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幫助全球數億人!劍橋學霸揭密「愉悅心態」如何提高效率

名曲樂團「生物股長」不合解散?吉他手水野良樹:「我們曾是摯友」

讓你的訊息被已讀秒回!AI時代必學的高效訊息溝通術

登山家張元植墜崖離世 從畏懼到迷戀「登峰」為何讓人著迷?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